这里也许是整个奥运会期间,北京最繁忙的地方——一天24小时,你永远都能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在埋头工作;走道里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包小包,行色匆匆;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不能到现场观看奥运会比赛的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眼睛、耳朵。
欢呼
在MPC里能够容纳1000人的巨大的记者工作间里,摆放着近百台电视机,实况转播着正在进行的每场比赛。于是就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当你正埋头在电脑上码字时,突然会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欢呼打断思路。抬起头一看,原来是某个国家刚刚夺得了金牌,那个国家的记者们正在庆祝呢。尽管在工作间里的记者们都会尽量避免发出大的声音,以防干扰别人工作,但每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大家都会报以宽容的笑容,有的甚至还会上去祝贺。
奥运会进行至今,欢呼次数最多的当然还是中国记者,因为咱们中国运动员连日来表现得太棒了。就在昨天,坐在我对面的那位荷兰同行在第三次向我表示祝贺时,并忍不住扳着手指数:“5天,16块金牌,平均每天能拿3块,奥运会一共要比15天……”
PIN
MPC里的时尚是什么?不是名牌的衣服,也不是前卫的打扮,而是一种小小的徽章——PIN。你经常可以看到在不少记者的胸牌带子上,挂满了五颜六色、各个国家的PIN,我们把这些收藏PIN的人称为“PIN一族”。
后来记者查了一下,其实奥运会的“Pin”(徽章)文化早已有之,各体育代表团、媒体机构、赞助商、文化团体纷纷推出带有自家LOGO和五环标志的纪念徽章,别在员工证件挂带、帽子或衣服上。在MPC、奥运村、比赛场馆甚至班车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看到对方的“Pin”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自家的徽章与其交换。这样既换来一份纪念,也联谊了一份友情。这些造型各异、颜色鲜艳的小玩意正是奥林匹克文化最好的诠释。
在MPC的大门口,甚至还有不少“PIN一族”摆出了地摊,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地摊市场。这些地摊前,一天到晚总是挤满了人,有PIN的人去交换,没有PIN的人也去看看饱饱眼福。尽管他们摆出了“只换不卖”的牌子,但人们发现,其实并非完全如此,至少我就看到过有人在大热天送给摊主一瓶水,摊主为表感谢,回赠以一枚PIN。
姚明
遇到真正的大牌,记者们也会成“粉丝”。
昨天我忙活了一天回到MPC时,前几天认识的那位秘鲁记者忽然兴奋而神秘地把我拉到一边,非得给我看他在奥运村里拍的照片。“嘿,我跟姚明合影了。”我有些将信将疑地看一眼照片,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跟他合影的明明是王治郅嘛。
“你搞错了,这也是中国的篮球运动员,但他叫王治郅,不是姚明。”我解释给他听,没想到这哥们“大怒”。“他的个子这么高!”秘鲁哥们一边比划一边说,“而且他又是中国人。我看过姚明的照片,没错的,他就是姚明。”
敢情在这哥们印象里,只要长得高的中国人全是姚明啊?我决定还是不去纠正他了,免得坏了他的心情。几十年以后,这哥们可以坐在壁炉边,拿着照片对孙子说:“当年你爷爷跟姚明一起拍过照……”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