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视频:羽球女单内战张宁胜出 33岁老将成功卫冕 | |
夺冠时刻跪地泪洒球场 教练透露张宁伤病 有时骨头磨骨头 | |
中国羽球首出两连冠 热爱羽球追求完美 进入搜狐体育播报 |
昨天决赛后,记者看到张宁手上捧着一束鲜花,羽球前国手龚睿娜透露,这是张宁丈夫于洋送的。那一刻,手捧鲜花、喜极而泣的张宁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金牌和鲜花也见证了张宁和于洋这对相识相知相恋二十载的恩爱夫妻最为动人的爱情故事。
青梅竹马的爱情童话,定情源于一碗“方便面”
1987年,12岁的张宁与早自己一年进队的于洋在辽宁省体校相遇了,从此开始,两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因为彼此而改变。三年后,张宁和于洋一起被选入了国家少年队,黄毛丫头和毛头小子开始在一起参加训练。可能因为两人都是辽宁人的缘故,张宁和于洋有着特殊的默契,他们在训练中相互督促,生活中相互照应,“青梅竹马”的爱情童话就这样悄悄地萌芽了。最终大男孩于洋先捅破了这层薄薄的窗户纸。有一次,张宁由于感冒发烧一整天都没有吃饭,细心的于洋看在了眼里,于是他亲自煮了热腾腾的方便面,端到张宁的宿舍。虽然只是一碗方便面,但是张宁的心却被于洋的真诚焐热了。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越靠越近,终于走到了一起。
没有戒指鲜花的求婚, 签个字就嫁出去的新娘
国家队的日子过得很单纯,张宁主攻单打,于洋主攻双打,两人的感情也在一年又一年的训练比赛中逐渐升温。悉尼奥运会后,于洋退役选择了留在国家二队担任双打教练,而张宁则继续征战在女子单打赛场。01年的一天,当时张宁还在训练,于洋兴冲冲地跑过来对她说了一句:“你快点过来签字吧。”一头雾水的张宁还不知道要签什么字,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单位开出的介绍信,签了字就能去登记结婚了。
就这样,没有求婚仪式,没有鲜花,没有结婚戒指,更没有婚房,甚至连一张婚纱照都没有,张宁就和于洋成为了结发夫妻。张宁曾经跟于洋开玩笑说:“什么都没有,我就这样嫁给你了?”不过张宁心里明白,于洋是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即使什么都没有,她也愿意与这个叫于洋的男子相守一生。
有丈夫做最坚强后盾, 屡战屡败后终大器晚成
张宁和叶钊颖是同一批的老球员,但由于心理和运气因素,尽管张宁身怀绝技,她却一直没能在国际羽坛找到自己的位置。02年是张宁运动生涯最为灰暗的一年,由于在参加的各项比赛中屡战屡败,张宁失去了继续打球的信心。看到自己心爱的妻子正在面临人生中的一个大坎,于洋承担起了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他给予了张宁莫大的鼓励:“我参加过一次世锦赛,但没打过奥运会,希望你能坚持到雅典奥运会,了却咱们两个人的心愿。”
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张宁决定重拾球拍,为了两个人的梦想而战。功夫不负有心人。03年的伯明翰世锦赛成为了张宁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
此后,张宁开始真正成为了羽坛一姐,各项冠军接踵而至,直到04年雅典奥运会,她在决赛中战胜了曾经给自己留下惨痛回忆的荷兰名将张海丽。29岁的张宁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羽毛球女单奥运会冠军。
时隔结婚登记三年,张宁和于洋终于有时间为自己补办一次隆重的婚礼。在婚礼上,张宁亲手把自己的奥运金牌戴到了新郎于洋的脖子上,这显然意味着“金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克服年龄伤病困扰,张宁为丈夫再夺一金
就在两人的幸福生活即将要开始时,张宁的一句“我还要打2008”,又拉开了新一轮的四年漫长期待的序幕。对于张宁的想法,于洋表示了理解与支持:“我也是运动员出身,所以比较能体会她的想法。如果因为自己拿了冠军就功成身退,总有一天她会后悔的。所以,只要她愿意,只要她的身体条件还允许,我会一直支持她。”
但是事实上,看着妻子带伤坚持比赛,于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由于年龄偏大,张宁在训练比赛之后的肌肉反应就比年轻球员强烈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恢复和放松,加之多年来的伤病,每次训练完躺在医务室里,张宁总会收起自己标志性的大笑,默默忍受着伤病带来的痛苦。
虽然张宁从不向丈夫诉苦,但是于洋一切心知肚明,非常心疼,他说:“张宁是很要强的,她从来不对我说她训练有多累,治疗有多疼,但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以前她治疗的时候,我每次都会去医务室陪着她,她经常会因为疼痛哭出声来,我看着心里真的很难受、很心疼。”
33岁的张宁克服伤病,拿到了自己的第二枚奥运会女单金牌。因为她深深地明白,在场上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战,而是带着丈夫于洋的奥运梦想,带着两人共同的誓言,她终于可以圆满地结束自己的羽毛球征程,好好回报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丈夫于洋。
亲情 妈妈家中拉条幅祝福张宁
昨天,辽宁省锦州市一个小区的楼上有一户人家阳台上插着一面巨大的国旗,那是羽毛球女单选手张宁的家,那面国旗是她母亲特意插上的,为的就是为女儿祈祷胜利。
夺冠那一刻,张宁锦州的家里点燃了鞭炮,这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被挤得水泄不通,锦州的市委书记、市长第一时间赶到她的家里慰问。
张宁的老父亲更是激动得泪水盈眶,他直到赛前都没有奢望女儿会卫冕这次女单的冠军。
张宁的母亲并没有在家,她被辽宁电视台请过去做节目。临行之前,她母亲在家里悬挂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中国加油,北京加油,张宁加油”。
母亲只希望女儿能够在奥运会上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一次尤伯杯的比赛之后,张宁的母亲因紧张导致心脏无法承受,她再也不敢看张宁比赛的直播。每次比赛,她母亲都把电视声音开到最大,然后躲到阳台上去听直播的声音。这一次是无法推却辽宁电视台的盛情,她的母亲才鼓起勇气前往沈阳做节目。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宁夺得金牌,那之后她一度萌生退役的想法,有人劝她见好就收,但是张宁的父亲张仕财坚决反对这种意见,他说:“张宁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不要见好就收,我们要知难而上。”如果没有父亲的这句话,张宁如今可能已经坐在教练席上参加奥运会了。
柔情
痴迷耳环走街串巷淘小店
现实中的张宁很爱美,别人这么说,她自己也这么认为,她也是那种深知怎样把自己打扮得妩媚动人的女人。
在场上专注比赛,无暇顾及形象的张宁,在羽毛球圈子里,却是出了名的爱美之人。尤其,张宁“痴迷”耳环人所共知。身高1米75的她,高挑出众的身材让很多女人艳羡不已。造型独特的耳环,不仅配合了张宁本身的气质,更使她增添了几分女人味。
脱下运动装,换上漂亮裙装,运动场下的张宁算得上是一个自然、妩媚的美女。这位时尚的奥运冠军喜欢用耳环装点自己。夸张的大耳环加上个性的吊坠是张宁的最爱。对此张宁解释道:“我的脸型和体形适合戴这种大耳环,而且我觉得可以衬托出自己美丽的锁骨。”
要问张宁有多少耳环,大概连她自己也数不清了。“看到耳环,几乎就走不动路了。”这句话,简简单单,却足以概括张宁对耳环的痴迷。
张宁的耳环不见得都很名贵。因为张宁觉得“从名贵的金店出来的耳环不见得都好看并且有个性”。正因为如此,张宁特别喜欢逛那种饰品小店去淘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耳环。而平时训练、比赛,每到一个地方,张宁都会拉上好友走街串巷逛特色小店。这个时候,张宁不是世界冠军,她只是一个普通爱美的小女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