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北京工人体育馆要举行拳击比赛的决赛,而清华大学学生张晓锋和决赛运动员一样紧张,因为他将穿上北京奥运会升旗手特制装为决赛升旗。在北京奥运会上,有54名大学生经过挑选后与天安门国旗班战士共同负责奥运会各场赛事的升旗仪式。
用半年时间背国歌
张晓锋是个长得非常标致的小伙子,今年20岁,身高1.80米。他每天回到宿舍后,都要在镜子前站很长时间,着重看自己的肩膀是否僵硬,脑袋是否歪。
张晓锋是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也是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队长,是入选奥运会的54名学生升旗手之一。这些学生和天安门国旗班的军人们,分布在北京各个比赛场馆负责升旗。
从今年6月中旬起,张晓锋等54名学生每天早上8时就开始训练,包括形体、行进动作等各项训练都是军事化的。“最难的就是熟悉各个国家和地区国(区)歌了,每个节奏、每个音符都要掌握。”张晓锋平时没事儿就塞着耳机,但并不是听什么流行歌曲,而是为了强化熟悉各参赛国家的国歌,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张晓锋都在“狂记”国歌。
训练升旗时全部蒙眼
“有时候做梦都在记歌,因为歌掌握不好,升旗就升不好。”训练时,张晓锋和大学生升旗手都要经过严格的考验,必须用丝带蒙上双眼,全部靠耳朵和手配合,“这样蒙上眼睛升旗,已经数不过来练习多少遍了,就是为了把握升旗速度,以便和歌的速度相匹配,关键要熟悉高潮和结尾。”回忆起当时训练的情景,张晓锋仍然记忆深刻。
化妆间内补习应考
2006年,结束军训的张晓锋加入了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就此和奥运会结缘。张晓锋告诉记者,在学校选择国旗仪仗队主要还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晓锋的爷爷是陆军,爸爸是海军,姐夫和两个堂哥都是武警,他们的军人品质深深影响了他。
而促成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进入奥运的人是赵新风,他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国旗班的第一任班长,也是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的校外辅导老师,奥运比赛多,短时间内很难抽出更多的专业升旗手遍布各个比赛场馆,赵新风就把这支国旗仪仗队推荐给了奥组委。
11月初正赶上学校的期中考试,去为比赛升旗与复习迎考冲突,张晓锋他们便利用在化妆间的间隙学习。12月末奥运测试赛结束,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一共参加了13场升旗仪式,每位队员在测试赛中都是“零失误”,他们因此获得奥运升旗手资格。
本报特派北京奥运报道团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