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lenovo搜狐奥运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采访奥运会记者手记 我们和北京一起见证奥运

  本报奥运报道团圆满完成任务

  “冰与火”中穿行

  饶建平/文

  北京奥运的圣火终于熄灭。长吁一口气的同时,又不禁有些留恋。从8月4日抵京到现在,20多天注定成为我们职业生涯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

  8月的北京,太阳十足的毒辣,白花花的晃得你都不敢睁开眼,只站立一会便汗如雨下。

而一场阵雨过后,倏忽间,你就恨不得赶紧拿出长袖套在身上。孩儿脸般的气候为你制造着一个自然的“冰与火 ”的世界,损耗着你的体力,考验着你的意志,看谁强谁弱。

  而另一种“冰与火”的考验更为猛烈。明明在太阳底下烤得快流油,一杯茶的功夫等你钻进地铁,就可能得抱紧双手缩着身子。北京地铁的空调强劲,气温偏低,温度比外面骤然下降10度左右。出地铁后, 四周的气温又一下子升高。抵达赛场 ,如果你没有带长袖外套,更大的考验随即而至——比起地铁,场馆内的温度似乎更低。

  20日去拳击赛场,我问志愿者:“场馆内的温度是多少?”“只有18度。 ”志愿者告诉我,按照7000个座位设置的场馆,观众坐满了,如果不开到18度,会觉得闷热。

  刚开始两天,很多志愿者差点冻感冒了,后来每天都带着长裤套衫。

  奥运会时间跨度长,报道任务量大,强度也大。近20天的连续运转,记者们多数体能下降,抵抗力弱化。穿行在“冰与火”间,经常可以见到感冒发烧的记者。第一周,我们报道团就有3名年轻的记者“ 中招”,感冒了。

  就工作强度和量度而言,参与奥运报道无疑是件苦差事。但能够在现场见证百年奥运在北京绽放,见证“中国画卷”震撼全世界,见证罗格称这是 一届伟大的奥运会,见证一干中外运动员,如勇夺8金的菲尔普斯,如博 尔特接连打破100米、200米世界纪录,如刘子歌在泳池证明中国军团后继 有人等等奇迹的诞生,能够为亲爱的读者奉献上金牌幕后一个又一个令 人感动的瞬间,一则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不辱我们此次进京采访报道的使命,我们无疑又是幸运的、幸福的。

  这种感觉,对于年轻的长江商报人来说,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做一张奥运记忆卡

  本报奥运记者 周玥廷

  亲历北京奥运会感受到的魅力,最通俗地讲,即是在一些朋友吵闹着希望奥运会快快结束时,这样的念头却从未在我的脑海里闪过,至始至终。因为除了赛场上巅峰对决,场外也有太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在数十年以后说不定还是一个不错的饭后话题。回武汉后,希望能把我们在奥运期间的所有报道搜集起来,应该是张不错的奥运记忆卡。

  第一次在生活中亲眼见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是在公交车上。第一次见到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则是在“水立方”,当时正在进行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那位被世界尊称为“铁娘子”的传奇女性,那时分明是一个白发苍苍、面目和蔼的老奶奶,和自家奶奶一样。她穿着一件横条体恤衫,看完林跃/火亮的动作后,她还会侧过身去看电子大屏幕上的镜头回放。时而,她还会和同行的人交流观后感,有说有笑……

  当然,回顾北京奥运会16个比赛日,发现我在国家体育馆待的时间最多。起初自然是为了关注中国体操男、女队队长杨威和程菲。别看他们个个在场上胸有成竹,平时就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杨威、小鹏和黄旭是“大小孩”。“吊环王”陈一冰说到谈恋爱,居然脸都红了。四川娃儿邹凯一举夺得三枚奥运金牌,却跟我说,他夺冠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唱K,麦霸嘛,唱啥子都可以!

  在北京奥运会上,不能不提的还有身穿蓝色或红色体恤衫的志愿者。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坚持到了最后,而且做得很棒。在此,真心地向这些孩子道声谢谢,他们用行动很好地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责任感!

  奥运让世界变小

  本报奥运记者 赵俊伟

  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牌只剩下一天时间时,我内心已经开始澎湃,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就要来了。

  当8月8日的晚上,我在鸟巢附近采访时,突然头顶漆黑的夜空中映出脚印图案的烟花,扭头再向远处的鸟巢眺望,烟火把鸟巢点亮,北京奥运会开幕了!此时,在我身边的来自不同国度说着各国语言的人们,蹦着、跳着、喊着,大家争先恐后地拿着相机拍照,不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那一刻,大家就像一家人欢聚在一起,一起迎接北京奥运会开幕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奥运会期间,赛场上各国运动员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争金夺银。在赛场外,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北京尽情地购物、游玩。如什刹海、鼓楼大街、秀水街、百年老宅、胡同之间随处可见外国游客,一次走在胡同里,脖子上挂着相机的美国游客,见到老外的中国人都非常礼貌,不少人还会打招呼说道:“你好!”

  在秀水街,前中国女足首位外籍主教练多曼斯基女士就和记者不期而遇,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外相遇,让忙里偷闲的多曼斯基准备不足,这位瑞典老太太很幽默地告诉记者:“我这次是偷偷从天津来北京购物的,请你不要问我关于足球的事情。”

  北京奥运也是青年人的舞台,北京奥运会不仅仅给了运动员一个展示的舞台,也给了青年人一个交友的舞台,来自各地的青年人相聚在北京,也许你不经意间出门购物或者走在大街上,一句问候,你就可以交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追星 很近又很远

  很近、很远。奥运期间,这四个字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奥运来到北京,与我们很近很近,本报北京驻地离鸟巢也不算很远,就30元的的士费;运动员与我们这些记者又似乎很远很远,看似咫尺之遥,但我们很难相见。

  奥运开始前,我与一些国外著名运动员在首都国际机场有近距离接触,他们中有菲尔普斯、北岛康介、科比、加索尔、大威、杨科维奇以及德约科维奇等。以前,他们一直离我很远很远,一般都躲在电视机荧屏里,这一次,很近很近,有的不仅能一睹尊容,甚至还能采访并与其合影。

  这些国际体坛巨星的作风各有不同,“8金王”菲尔普斯与科比逃也似的离开、杨科维奇一一满足网球迷的要求、德约科维奇穿着拖鞋下飞机,大谈对手与网球迷……很近、很远再一次出现在我脑海,这一次应该是“心”的距离。

  北京奥运闭幕了,我对距离似乎有新的理解,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词汇,奥运会也并不一定要在北京举办才很近,只要心中装着奥林匹克精神,你每时每刻都离他很近很近。

  本报奥运记者 柯美杰

  不说“再见”说“谢谢”

  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二楼会议室,在过去的16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里每天都会有一场重量级的新闻发布会召开,即使是在奥运圣火即将熄灭的昨日上午,仍召开了一场关于残奥会的新闻发布会。到处都是买纪念品、在新闻中心拍照留念的人,这些都在反复提醒我:奥运会就要结束了。

  奥运会这短短16天过程中有太多难忘的瞬间,有些是只能留给自己去回忆,那些一闪而过的交集。意外落选大名单的老将,壮志未酬,只能微笑着去祝福惊险夺冠的队友,而他美丽的妻子在一旁因为丈夫的委屈而落泪;至于张艺谋、陈凯歌、王蒙、铁凝,亦让我相信,人外有人,这些人的成功不是偶然,那些体现智慧的回答是平时听不到的。

  在我前往“鸟巢”看闭幕式之前,穿着绿衣服的志愿者聚集在大门口,问其中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这么多人啊?”她说:“在欢送我们啊。”我对她说了声“谢谢”。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只要一出门就受到太多太多陌生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最想说的不是“再见”而是“谢谢”。

  本报奥运记者 张倩倩

  让世界走进人文奥运

  在璀璨烟花的背景中,在全世界观众的注视下,在充满中国风味的闭幕式中,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短短的十六天,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每一天都是浓缩的精华,每一天都充满感人的故事。

  在北京近一个月的工作中,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激烈的赛事,而是那些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第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些身穿统一制服,时刻面带微笑,义务为奥运服务的志愿者,就是中国的一扇窗户,人们通过他们来看北京,来看中国。所以,他们身上的责任是何等之大,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也正因为这种无形的压力,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从未有丝毫松懈,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完成。

  不过,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们的微笑面孔下,世界各国观众得到最满意的服务,了解到中国友善的性格,体会到人文奥运的内涵。这一扇透明的窗户,成为国外游客认识中国最直接的风景线。所以,尽管奥运会结束了,离开了北京,但是世界人民却更清晰地认识了中国。

  本报奥运记者 付恺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张小平摘中国第51金

视频集锦更多>>

  • ·中国女乒张怡宁/郭跃做客
  • ·中国女子链球铜牌 张文秀
  • ·蹦床美女帅哥何雯娜陆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