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8月31日奥运专电(记者李丹)8月31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从“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转站到湖湘文化的传承地长沙,开始了“中华文明线”第三站的传递。
湖南省省会长沙,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楚汉名城”。马王堆西汉古墓和三国东吴简牍等大量出土历史文物曾震惊中外,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在岳麓书院门前的这副对联,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宋、元、明、清各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故世称“千年学府”。而为此引以自豪的长沙市,人杰地灵,曾孕育出一批又一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们如同夜空中灿烂的星辰,唤醒了新中国的黎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奔流不息的湘江水不仅承载了革命前辈的救国理想,更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湖湘儿女。
岳麓山巍峨西峙,浏阳河逶迤东来,湘江水穿城而过,橘子洲静卧江心。“敢为人先,心忧天下”的湖湘文化精神随着圣火薪火相传,为31日在此间举行的残奥会圣火传递增添了丰富的人文色彩。(完)2008/08/31 10:26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