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万隆小学绵延百米的求学车队,已成新埤乡一景。 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偏乡上学路迢迢,这是屏东县新埤乡一群小学生自组车队同行求学的故事。绵延百米的车队穿梭田野身影,至今已22年,不仅成为当地一景,更是许多新埤孩子的“共同记忆”。新埤万隆、饷潭两所小学位处偏远,1/3学生仰赖单车代步,“踩着飞轮”奔驰3、4公里,已融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开学第一周,饷潭还安排单车课,教新生简易修理,并为学生“单车健检”。
“新生学习的开始,除了拼音外,就是单车!”饷潭校长林秀英说,上学路虽然辛苦,但也相对踏实。万隆小学校长林进生认为单车上学路,培养同侪间“革命情感”,在现今都会型地区已很少见。
场景一:万隆小学 志工阿伯伴骑 每天清晨不到7点,万隆小学导护志工王贤耀手拿导护旗帜,出现万安小区路口,等小朋友陆续集结。近30名学童戴上安全帽,自动排成一路。
车队长六年级的潘晨瑜检视路队,“爱迟到的都到了,差不多可以出发了!”小朋友七嘴八舌讨论,“等一下啦,还有人在买早餐。”车队等了5分钟,确认全员到齐后,出发上路。
“不要脱队、不要并排。”领军的潘晨瑜与“殿后”的副队长六年级陈怡伶,不断提醒学弟妹。
前往学校的主要道路,7点多开始就不断有砂石车呼啸而过,车队都走产业道路,因路旁都是农田,没有护栏,曾有小朋友只顾说话,一分心连人带车跌进水沟。伴骑的王贤耀声声叮咛:“不要说话,会分心。”
车队骑约1公里后,抵达第二站保水泉小区,多名学童与车队“会合”。绵延100多米的车队,村民早已习惯,都会主动让道,让车队先过。
抵达学校前有处十字路口,王贤耀下车指挥。学童们逐一跟“王伯伯”击掌,互道“早安!”有路过货车司机停下来,跟王贤耀比手势,“哇!这车队好壮观,不输饷潭。”
场景二:饷潭小学 老师开车随行 场景拉到饷潭,6点40分一到,离校最远的箕湖村孩子们,陆续在路口土地公庙等候,早到的小朋友坐在庙旁吃早餐等人。7点10分,开车随行“护驾”的导护老师抵达,近20名学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鱼贯上路。
一路上,老师放慢车速打开轿车闪灯,经过路口时,下车指挥。读小学一年级的王瑜桢才刚学会骑车,遇转弯就紧急煞车,跌倒2、3次,担心她脱队,老师安排六年级罗鸿恩与四年级潘威成“保护”她。
单车上学路,掉链、爆胎、撞树都很常发生。副队长陈怡伶说,修理掉链很简单,就地取材找塑料袋当手套,调整齿轮“三两下就搞定”。麻烦是爆胎,她会先载同学上学,再请老师通知家长将坏掉单车载回去修理。
放学后,车队学生们依旧同行,伴夕阳踩回家。在偏乡学童心中,“骑单车上下学不辛苦”,能和村庄同学一起“是很难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