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走近我们的奥运”系列视频访谈--媒体看奥运

https://2008.sohu.com 2006年05月30日14:15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

我来说两句


出席访谈的嘉宾 官方网站黎晗摄

  在距第29届奥运会开幕800天之际,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推出“走近我们的奥运”系列视频访谈节目。本期访谈以“媒体眼中的奥运”为话题,请媒体工作者谈他们在宣传报道奥运筹办的几年间关注点的变化……

  邵世伟: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些嘉宾参加“走近我们的奥运”系列视频访谈的活动。

  先给大家做个介绍,我是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的副部长,担任今天的主持人。

我左边的是新华社体育部副主任许基仁先生,他曾采访过四届奥运会,在奥运报道方面应该是行家里手。在他旁边的是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中心副主任张兴先生,他从1988年开始就报道奥运会,在报道奥运方面也是专家。我右边是北京《竞报》报社的社长郭坦先生,他曾参与北京奥运会申办的工作,现在他作为一个媒体负责人今天也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这位是搜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先生,他也是我们网络方面的名人。

  大家都说从雅典奥运会以后世界媒体开始聚焦北京,可是怎么聚焦的呢?我们今天想请各位来自媒体的嘉宾就奥运会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不同媒体是如何报道的,我们的受众又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明天(2006年5月31日)离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还有800天,也意味着奥运会在一天一天向我们走来了。

  2001年7月13日,当我们申办成功的时候,北京街头的那份景象,全国各地老百姓欢欣鼓舞的景象还浮现在我们眼前。5年过去了,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我想大家都很关心。

  2008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按照预定计划已经全面展开,最近在国际奥委会的相关会议上正式宣布,北京奥运会已从计划阶段进入到了实施阶段,我们称之为转型的重要时期。那么这个转变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已由兵演方式进入实战方式,以场馆为核心点,要为我们的工作更接近奥运会的实战需要而服务,我们要抓紧时间把各项工作做好。

  大家都非常关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情况,按照整体工作的要求,今年年底很多场馆的土建部分工程将基本完成,然后将进入到装修阶段,所以时间已非常紧迫。

  在奥运倒计时800天到来的时候,我们邀请在座的嘉宾,谈谈他们所接触的受众是如何看待奥运会的。

  首先请新华社体育部的副主任许基仁先生从新华社的角度,他所接触的人、所接触的媒体来谈谈这个问题。

  


新华社体育部的副主任许基仁先生

  许基仁: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和大家交流一下北京奥运会800天倒计时的一些感受。

  新华社有关2008奥运会报道的启动阶段是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我记得是在第二天,当时社领导表示这是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机会,新华社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从现在开始要做准备。7年的时间不算短,但是也不算长,当时领导就提出来要建立200多人的报道队伍。

  现在算起来,应该是5年前就陆续开始了人才培养的工作,因为人才培养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这几年来的新华社奥运会报道工作与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基本上同步,也是在逐步升温。按照国际惯例,国际关注度会在雅典奥运会之后集中到北京奥运会上来,尤其是冬奥会结束后,整个国际体育界、国际新闻界都会把焦点对准北京奥运会。

  前几年,国际奥委会的官员可能两三年才见上一次,最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见一次。

  这几年我感觉海外媒体、国外的记者对北京奥运会确实非常关注,比如国际奥委会认可的世界性的通讯社投入了非常多的人力,新华社接触到的比如日本的、德国的通讯社都有常驻北京的记者,我们对这些同行所在的新闻单位有时都不了解,可想而知大家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度非常之高。

  另外,这些年来也有很多媒体找到新华社希望合作,比如雅典奥运会期间,有媒体提出可为新华社提供办公室等便利,作为交换,希望到北京奥运会时新华社能给他们支持与帮助,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最近德国有家新闻机构也提出类似要求,因为世界杯足球赛马上将在德国举行,对方说可为新华社记者提供足球赛报道的便利条件,但是希望北京奥运会时新华社能给他们提供方便。

  作为我们来讲,在2008奥运会期间为同行提供便利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我们也是东道主,新华社也有这个责任。

  从报道来讲,新华社这几年关于2008奥运会的报道也在逐步升温。去年一年发布中文稿件一千多篇,现在有关北京奥运会稿件每天都发布很多条,英文稿件从2001年起到现在也发布2千余条。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新华社的中文报道,实际上我们还有一块报道重点就是对外报道,比如英文、法文、葡萄牙文、德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等,这也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都会对2008奥运会非常关注。

  他们大部分可能通过中文报道了解,但还有一部分人也需要他们语言的有关报道,这也是新华社的优势,这方面报道也一直在加强。

  邵世伟:刚才许主任做了简要介绍。这点我也有很深的感受,去年很多驻北京的新闻机构进行了新一轮的驻站记者调换,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增加了专门来负责2008年奥运会的记者站,说明北京奥运会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些日本的记者需要很多有关2008奥运的信息。这说明境外的很多受众都希望通过他们的渠道来了解北京奥运会,刚才许主任讲的正好也印证了这一点。

  张兴主任来自电视媒体,电视现在的受众是最多的,也更直接,张主任能不能从中央电视台目前奥运的报道和观众的反映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副主任

  张兴:很高兴今天作为电视媒体来到官方网站,我也能感到新媒体变化发展非常快,现在也能通过视频播出来,本来我们很熟悉的工作场景现在网络也能实现,所以我也是非常高兴的。

  我们和新华社一样,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成功以后,中央电视台在2002年7月13日推出了每周55分钟的奥运会栏目“北京2008”,现在是每天晚上22点05分播出,从第一期播出到今天我们已经播出了将近200期节目,这200期节目从2005年的统计来看,曾经有一期栏目在体育频道的18个栏目中排名第一,平均收视率达到0.42,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这4年来通过我们“北京2008”这个栏目覆盖的观众群大概2亿人次。所以我想我们的栏目对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推广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能感受到方方面面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我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 在IBC我们的旁边就是NBC,悉尼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旁边也是NBC,前几届奥运会时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基本上自己制作节目, 2004年雅典奥运差不多每天都有几个外国电视台来到我们这里拍摄我们工作的情况,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中央电视台了解北京2008年奥运会。通过这些,我们能感受到外国媒体对中央电视台的关心,他们也是希望通过中央电视台了解北京奥运会。

  记得世界银行的霍尔芬森先生要退休了,他的助手打电话告诉我们,说他们非常希望参观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是专业频道,这也说明大家对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

  另外关于我们“北京2008”栏目,里面主要介绍奥林匹克的故事、介绍赛事和人物、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另外我们还重点介绍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方方面面的进展,也是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对北京奥运会的各种准备工作。

  另外我们的节目里面还介绍中国运动员为北京奥运会所做的方方面面的准备。这些都吸引了很多观众,本来我们认为体育频道主要是以介绍赛事和运动员为主的,“北京2008”属于综合性质的新闻,担心很难引起体育迷的关注,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不仅是体育迷在关注,更多的其他人也在关注我们的节目。

  像2004年雅典火炬到北京我们做了特别报道,还有2008奥运会会徽的公布,去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的公布, 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公布,我们都做了大型的特别节目。这些节目对普及奥运会知识,吸引大家对2008奥运会的关注,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做这些节目中也能感受到媒体作为奥运会和观众之间桥梁的重要性,我们把这个工作做好也是配合把2008奥运会的工作做好。

  我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我们发现体育频道的观众多数是来自城市,但是在“北京2008”这个栏目里面,还有一些边远农村的或者小城市的观众,比如福建的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有个班级学生定期给我们“北京2008”这个栏目写信,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北京奥运会的信息。这让我们这个节目的记者、编辑感到很有成就感。

  另外,我记得去年我们台里曾经举办了一个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高级培训班,我应邀给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介绍北京奥运会的情况,在会议结束以后几十个海外留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愿望,希望回来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工作,他们都是博士、硕士学历,他们关心的是怎么回来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服务。我们因为在北京,能看到北京的脚步在加快,我们也能看到我们的节目能有很多观众关心北京奥运会,我觉得这对于电视人来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邵世伟:刚才张主任讲的我也有很深的体会,去年我也参加了中美之间政府发言人交流的一个学习班,在美国学习期间也接触到美国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政府发言人,还有很多重要媒体的知名记者。

  其实从我们个人来说只是做一般的工作,但是每一次有老师介绍说我们这个班上有一个来自北京奥组委的发言人的时候他们都说一定要来见一见。我就感觉确实很多人关心奥运会,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渠道来了解。

  这里面我可以提供一个信息,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北京奥组委接受了来自39个国家78家媒体的采访,我们做了个简单统计,境外媒体发稿在600篇左右。从稿件的情况来看,应该说绝大部分比较客观地评价了我们的工作,他们也认可了我们筹备工作的高效和成绩,但也有部分在一些问题上和我们意见不太一致,他们也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强沟通,希望能安排人员接受采访。从国际舆论界来看,总体上对我们的筹备工作评价还是客观的,对我们的工作基本上是给予肯定的。

   竞报的郭社长刚从一个活动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这个访谈。我们知道最近《竞报》连续做了很多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活动,借助报社的优势,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和效果,下面请郭社长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竞报》社长兼总编辑

  郭坦:很高兴来到官方网站,今天的组合也很有意思,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媒体,现在对于很多的网友来说大家每一天所接触的媒体可能也是复合型的,可能一边上着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看着报纸、杂志,所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有趣。

  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报纸这块,我做了将近20年的报纸,感觉最愉快的就是能够传递阅读的感受。北京为什么要为奥运会专门做一份报纸《竞报》呢?我想各位网友也知道,奥运会只有17天,加上残奥会也只有30多天,这么短的4年当中只有30多天的比赛,我们却下这么大的力气宣传它,还专门做了报纸和专门的官方网站,这是为什么?我想是因为百多年来奥运会提供了这样丰富的资源,这种资源通过比赛展现出来,展现为一种富有教育性、文化性的广阔资源,实际上媒体都是来开发这些资源的,我想作为一个报人,能面对奥运会是非常兴奋的。我参加北京的申办奥运工作后回到报社,当时是在北京青年报,我觉得作为报纸能够参与奥运会是非常荣幸的,能够为奥运会做更多的事情将是更有意义的,北京举办奥运会,我们作为媒体人能够参与进来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考虑怎么样把这30多天的内容能够延展开来,延展到4年甚至延展到更长的时空当中去,我在想怎么样开发、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也和我们的读者、受众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实际上他们也经常给我们来信,通过电话反映他们的心声和意见。比如他们更希望得到奥林匹克的常识、教育和知识。因为很多人在电视片当中、在很多新闻消息当中看到奥运会的历史,包括在每次奥运会上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东西怎样变成一种力量、变成一种价值体现出来,我觉得作为报业来说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塑造一种阅读的感觉提供给读者。

  今天我们举办了一个活动,就是“奥林匹克故事进校园”,实际上是把百年奥运历史中的10个最经典的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图片、经典的格言来传播,我们都知道更快、更快、更强,知道“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像这样一些话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体育实践中、在奥林匹克运动庆典当中通过一个一个生动的案例产生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把这种浓缩的故事作为一粒粒奥林匹克的种子在中小学生当中、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埋进去,生根发芽。今天举办奥林匹克进校园的活动,我们也希望借助这种故事、借助这种形式,进一步来理解奥林匹克,因为我们感受到奥林匹克的价值在于教育性和对人平衡型的塑造,对人追求高尚的推动,作为报社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很多应尽的工作。

  最近我们搞了大量的活动,像我刚才介绍的奥林匹克故事进校园,还有说一千句英语等。我们会做很多细水长流的工作。比如在中小学中开展“节约一桶水”的活动,实际上是把一种城市精神和奥林匹克美好的理念结合起来,这些活动都受到了读者、孩子们,还有家长、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因为他觉得这样奥林匹克就真正的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奥林匹克变成了一种力量激励着孩子们的成长,也激励着他们使用更丰富的教育手段。报纸作为一个传统媒体,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的材料。

   邵世伟:大家都体会到了现在互联网的影响,作为第四媒体,应该说它的影响力是更大的。北京奥组委的网站有今天的这么一个形象,与去年11月份北京奥组委同搜狐公司签约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之后所做了一次改版密切相关。改版以后,我们的网站比原来更好看了、内容也多了,有些情况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

  现在网页上有一个电子地图,把与北京奥运有关的信息进行了整合,据我所知这在为奥运会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共网里还是第一家,这是在搜狐公司的帮助下,很好地利用技术资源推出的这个地图服务。

  另外根据网民的要求,网站也做了很多的准备。比如正在扩充栏目,进一步更新版面等。

  有几个数字可以让我们的网民了解,自去年11月7日和搜狐公司签约以后,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的日均浏览量达到了每天200万,特别是吉祥物发布时浏览量达到了1370万。当时在世界上的排名从两万位上升到第1100位,这说明网站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其影响力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确实能起到成为北京奥运的窗口作用。

  我们也接到很多反映,对现有网站还不满足。今天我们请到了张朝阳先生,请他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面谈一下我们有什么办法进一步满足这些网民的要求。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首先,刚才几位也讲了,奥运会不是简简单单的30几天的事情,而是4年或者更长的事情。

  我先说两句关于奥运的意义。首先,奥运是人类的竞技精神,而这种精神对每个人都是有鼓舞、鼓励的作用的,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是面对挑战过程中的精神体现。

  另外一层含义,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人类在这个地球村中要共同面对很多问题,现在通讯、交通发达,奥运会是全人类最大的盛会,这个意义非常大。

  第三层意义,奥运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对中国来说是近年来在不断地崛起,奥运会则是中国对外展示强盛的一个窗口。

  非常幸运的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在互联网充分发展以后,互联网第一次成为与其他几个传媒并驾齐驱的新型传播方式。而恰巧在中国互联网经过过去10年的充分市场化的运作,在世界上可以说处于非常领先的状态,我们国家可能再过几年就将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在很多互联网技术方面领先,成为甚至比美国更加先进的互联网国家。所以, 2008年奥运会就会办得比以往奥运都有新的特色,就是有互联网的工具和互联网的技术,全球都可以把互联网作为一个获取信息和参与奥运的重要途径,这将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搜狐非常荣幸能够成为2008年奥运会互联网的赞助商,我会倾尽搜狐之力,协助办好这次奥运,以及网上的奥运。

  现在广大网友通过互联网对奥运进行关注是非常直接的,我觉得热度将会不断地向上攀升。比如奥运官方网站的访问量,随着2008年的不断临近,现在是每天200万,今后将是300万、400万以及更高的峰值。

  大家知道,互动是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所以现在很多社区、论坛上帖子数量也不断地攀升,网友对奥运的场馆建设、文化建设到各种活动、娱乐等等各个方面的反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非常直接地提出建议。

  随着2008年的临近,我本人也越来越关注奥运,关注搜狐在承办官方网站,以及利用搜狐门户矩阵的平台宣传奥运、参与奥运的这样一些方面。

  广大网友将会通过搜狐以及奥运官方网站来了解到这方面更多的报道、参与更多的产品,同时我们还是要做好技术的准备。因为现在很多前沿的研究将会成为2008年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比如我们去年11月份签约的时候,当时大家虽然认为视频技术非常重要,但只是用在小范围内,而现在视频技术发展的非常迅猛。其他包括社区技术、博客技术以及地图技术,我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在互动技术方面、流媒体技术方面、地图技术方面,以及基于电脑和基于电脑跨越手持设备终端、无线技术方面,将会不断地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科技的实力。

  邵世伟:刚才张朝阳先生做了很好的介绍,奥组委经常要了解媒体的反映,因为媒体的反映代表舆论、代表观众,实际上也代表人民。现在有些国外媒体比如美联社等觉得信息提供得不够,我想请许先生介绍一下,现在我们与这些世界主要通讯社是什么样的关系?有没有为他们定点提供稿件?

  许基仁:几个大的通讯社中,美联社、路透社都是长期的合作,共同报道非常多。比如这次路透社有一个主任退休,在新华社办培训班,我们也很多人参加,大家听了感觉收益特别大,因为作为中国的媒体来讲,在奥运会报道方面同国际上大的通讯社还有一点距离,也是向他们学习的过程。

  在我们的报道里,平时都比较关注几大通讯社,他们也非常关注我们的报道,这几家通讯社转载新华社稿件的比率也是很高的,,文末说明据新华社报道。

  邵世伟:不久前有这么一个消息,在BOB成立以后,以中央电视台为龙头获得了奥运会7个项目的电视转播,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但是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请张主任介绍一下。

  张兴:北京2008年奥运会一共是28个大项,现在专门成立了广播公司制作这28个大项的节目,要求所有28个大项都是直播。中央电视台在这里面争取到了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和现代五项等七个项目的电视信号的制作权。在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只承担乒乓球、羽毛球和现代五项三个项目,应该说这三个项目得到了雅典奥运会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好评。

  在1988年之前奥运会电视的转播基本上是由主办国电视台承担的,国际奥委会也在考虑电视信号的转播能够让购买了报道权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观众都能看到公平的竞争,所以从1992年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专门就电视转播和提供电视国际信号服务方面,由国际奥委会专门成立了广播委员会做这样的事情,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做的都很成功。中央电视台从1984年就开始进行奥运会的电视报道,我们一直为本国的电视服务。从雅典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进行,我们不但要为中国的电视观众做好报道,还应该更有所作为,让国际上看到北京不但能成功的举办一届奥运会,同时在北京奥运会的转播过程中,中国的电视台也能在奥运会的转播中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邵世伟:实际上电视直播的国际信号不是随便一个电视台可以制作的,因为有国际标准,要国际通用。

  现在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到2008年的时候在座的各位都在哪儿?你们将会做什么?请张朝阳先给我们说说吧

  张朝阳:我会坐镇搜狐、坐镇奥运官方网站,我可能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切实保证网络系统绝对的安全。因为到2008的时候有会有上亿的浏览量。我要保证各个部门,包括网络基础设施部门、开发部门、内容报道的编辑等等都能够正常的运营,所以那时我肯定是在搜狐或者在官方网站的现场。

  郭坦:我想我比张先生要幸福一些,我白天可以去看几场比赛,晚上回去盯夜班。

  张朝阳:网络的特点就是24小时不间断,随时可能出错,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得注意。

  许基仁:我曾经跟不少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说我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希望能个人休假,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开玩笑罢了,我那时肯定还会在新闻中心。北京奥运会现在想想压力也确实很大,可能在座的几位都面临这个问题,第一,不能有任何的纰漏,第二,像新华社是国际奥委会指定的东道主通讯社,更不能出任何问题,而且质量要高。比如新华社的英文报道要跟路透社去比,因为我们的英语肯定比不过人家,但是基本上要像个样子,要向国人交待、向世界交待。

  张兴:我想起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当时雅典奥运会广电委的主席罗梅罗对报道雅典奥运会的一万多名电视记者说的话,说雅典奥运会是非常特殊的地方,作为一个电视记者来到雅典报道奥运会,你可以站在现在的奥林匹克体育场里面看着雅典奥运会的火炬升起,也可以回想起2800年前的奥林匹亚奥运会,你也可以回到1896年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地体育场,这样的奥运会以前没有过,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有。现在轮到北京,我们说北京奥运会也是千载难逢、百年不遇的机会,作为记者来说,我做了20多年的体育记者,我能感受到作为运动员流血、流汗的辛苦,最高的荣誉就是能参加奥运会,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作为我们报道体育的电视记者来说,从报道84年奥运会到现在,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能够站在北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的席位上,为北京奥运会做自己的一份工作,这对我们做了几十年的电视体育记者来说也是一种最高的荣誉了。当然,这里面也是非常大的责任。

  我想把这个话题再说多一点,从中央电视台来说,现在正在制定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报道方案,以往我们报道奥运最大的难题一个是时差,一个是远离自己的国家。现在没有了时差,又作为东道主,我们的观众会更加关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的表现,对我们的电视报道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像今天来的网络媒体、平面媒体,还有新华社等,大家一起来做奥运会报道的时候,电视媒体如何做得更好?所以,现在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将有多方面的考虑。我能说的是,我们奥运会的报道,可能在2 008年的时候跟以往有大的不同,现在是多频道报道,以往可能是体育频道为主,其他的频道做一些赛事的转播。在2008年的时候可能就不是一个频道所能完成的,可能是多频道。另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技术亮点就是高清, 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争取通过高清进行报道。

  刚才邵部长问我那时会在哪儿,我想肯定在北京的某个赛场里或者在IBC里,到时候我想我们会一起为北京奥运会做我们各自的工作。

  邵世伟:可能大家也会很关心我在什么地方,过去我跟许基仁、张兴在奥运会里面曾多次碰面,那时候我是以中国代表团新闻官的身份出现,这次我是作为服务的组织者,我想我不是在赛场的分新闻中心,就是在主新闻中心,或者在总部,做很多协调工作。其实,现在就已经非常紧张了,我现在每天早上7点钟出发上班,每天晚上8点回家。随着离2008年越临近就会越紧张。当然,我们也需要有很好的调剂,我们都应该有好的身体,否则到2008年的时候还没开幕都累垮了肯定不行。我想我们还要抓紧时间把身体锻炼好,为举办一次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会做我们的贡献。

  “走近我们的奥运”,今天是第一期的开场,接下来我们将陆续的请一些专家和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走上网络,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我们会陆续推出相关节目。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奥运会,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参与奥运会,特别是大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都请发到我们的邮箱里面,我们会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网民的需要。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网友!

  

(责任编辑:海盗)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