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1金4铜7人进8强 中国拳击何以“火箭升空”?
邹市明:喜欢在拳台上摆脱烦恼 尽情展现自己
邹市明不负众望17∶3悬殊比分再创中国拳击纪录
世锦赛中国拳手“脱胎换骨” 奖牌数仅次俄罗斯
本报讯 近两年,“神奇小子”邹市明在48公斤级不断高奏凯歌,尤其是教练张传良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海盗拳”战术之后,更是引起了小级别拳坛的一片恐慌。
各国都在通过各种方法研究邹市明打法。
说起“海盗拳”,还真有些来头。其实,单从邹的身体条件上看,1米62的个头,臂长条件还不及身高,这些都不是一个好拳击苗子的素质。个头小,臂长不够,邹市明只能靠快速移动和躲闪,来避开对手的进攻,然后依靠超强的出拳速度控制对手。
2000年,邹市明和他的教练张传良一起设计了一套类似于武术套路的拳法,把邹市明的武术基础嫁接到拳击上,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邹市明的出拳速度和移动速度绝对是世界上最快的,在业余拳击中,这两样法宝常常令对手不寒而栗。
“拳击比赛,拼的是一种对抗能力。在专项体能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主要从速度、灵敏和变化上突破,另外,还要求战术运用合理,这样才能克敌制胜。”张传良对拳击的特点领悟得很透彻,“在训练中,我们完全是围绕场上的8分钟来进行,练手靶、沙袋时都是以强度为主,运动量并不大。首要的还是速度。”
2006年,邹市明前往业余拳击强国古巴拉练时很好地检验了这一独创式打法。但是,目前各国都在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研究,在今年的“泰王杯”和“亚锦赛”上,邹市明均未能如愿夺冠,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邹市明在拳台上神出鬼没,善于在移动中寻找战机,因此国外拳击界称之为“海盗式”打法。对于这种打法,拳迷们看法不一,有些认认为打得聪明,有的人则觉得打得不够精彩,缺乏对抗性。邹市明说:“既然别人怕这种打法,我就要坚持这种打法。对于世锦赛和奥运会来说,拿到冠军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高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