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奥运会是媒体必争之地 五环旗下的体育记者们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1月04日12:24 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

  主持人:好,让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杨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

刚才杨老师的演讲,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同时也是我们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战场,非常残酷,我们难以想像,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战场上的艰辛,和他们承受的压力,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用热烈的掌声,首先向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向我们的杨老师致敬。

  那么刚才在我们的节目进行当中,搜狐网上有很多的网友也向杨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这其中我们挑选了几个,希望杨老师解答一下。有一位网友是这么说的,我觉得他特别的关注杨老师,他知道您曾经是一名撑杆跳运动员,那么他想问您,现在您又成为了新闻界的著名的记者,那么他想知道,您是怎么完成这两个角色之间的转换的?

  杨明:这个我原来年轻的时候,1972年底我当时上初中上初中的时候就进入了北京田径队,当撑杆跳高运动员,还算比较的刻苦,但是天资差一点 , 就是打破过全国少年纪录,后来到部队破过全军纪录,然后到了北师大是我四年中最辉煌的时候,因为我在北师大时候参加过四届北京市高校运动会,每年都是冠军。最有意思就是,等他们都跳不过了以后,我说再加五十公分。但是我是怎么转化的呢?其实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就是1976年一次全国比赛时候我摔了,摔了脑震荡,摔到插穴里边,我这脑袋也小点,正好就塞到里面,如果要插在那个帮上的话,我觉得肯定就开了。后来摔了一下就把我摔怕了,这么一怕倒摔出了一个念头出来,得上大学,考大学,这样就当时发誓坚决不沾体育边,所以就学英语,上了外语系。毕业以后结果就又给我分到了新华社,说那就体育部吧。所以到体育部以后,我发现体育一直是让我非常非常动感情,而且就这么一个工作,我觉得就是在我采访的这种过程中,就是当运动员的那份激情,还有对运动员的那种感情,尤其是对失败选手,原来我失败太多了,所以那种感受我能够比一般的记者体会得深,所以在交流起来可能也更容易一点,就这样,写的也不好。

  主持人:虽然杨老师非常非常的谦虚,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您不管是作为运动员还是作为新闻记者,您都是这两个行业当中的佼佼者。那么杨老师参加过很多届的奥运会了,参加过六届奥运会的报道工作,那么有的网友就想问您,在您看来,咱们国家的体育记者和外国的体育记者,他报道的角度或是关注的角度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

  杨明:这个问题我倒是也留意过,就是首先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一个差别,就是外国的奥运记者多数都是德高望重的,你看像田径场上或者什么其他报道,全是清一色的白头发,一些老头,五十岁以上的,让人一看立刻就心生敬意。他们都是跟踪那些每一个项目可能都二三十年了,对明星的那种采访,不像咱们称呼,刘易斯先生,人家就叫卡尔,都叫小名,叫绰号,非常熟悉。我就感觉到外国的记者他们多数情况下,都是特别资深,特别有经验,而且好像吃体育这碗饭一吃就吃得非常非常的时间长。不像我们国家有些记者,就是轮换得比较快,而且体育记者里边年轻的也比较多。尤其是这几年,我觉得可能有些年轻的记者没有经过严格的新闻训练,所以有些写的报道不是很客观或者有些失实,所以对媒体,觉得体育报道我们就没有感觉到像八十年代,一说体育记者,当时无冕之王那种荣光,荣耀,现在一说记者大家就撇嘴,就觉得好像这个行业美誉度已经没有了。所以我想,就是在报道这种角度上面,外国记者更客观,公正一些,除非他是写评论,写专栏,他可以融入个人的色彩和个人的一些角度,但是在做一些硬新闻或者一些传播上面,不会带有一些特别夸张的个人感情色彩。我们国家现在看来,奥运报道上我觉得还是不错,比足球报道强,足球报道太乱了。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婧子)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