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培新:志愿者在热情服务同时 要注意尺度把握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3月28日14:22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
我来说两句交部前驻外大使鲁培新 |
官方网站3月19日讯 3月17日至18日,“奥运志愿者(志愿者博客,志愿者新闻)通用培训精品课程专家研讨会”顺利举行。北京奥运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相关领导及国内外各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据悉,奥运志愿者通用培训精品课程目前共分为18门,每门课程2个学时,其中包括文明礼仪这门课程。
外交部前驻外大使鲁培新作为文明礼仪课程专家组的成员在接受奥运官方网站采访时表示,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热情好客。
前驻外大使鲁培新有着多年对外交往的经验,谈起对外礼仪方面的内容侃侃而谈。“我觉得‘微笑’这个主题提得非常好。和外国人打交道,这一点是非常恰当。微笑很适度。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热情好客。这是我们民族值得肯定的长处。但是,与外国人接触过程中,一方面要热情,一方面还要适度。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恰恰是与国际友人交往的很重要尺度。”
热情过度的话,会走向它的反面,有时我们过于热情,外国人会感到反感。另外,很容易误解。“他对我这么热情,是不是有些别的想法。这个是中国和西方文化、思想、理念的差异,我觉得在今后的志愿者培训中,要把这个问题讲透。我们需要热情服务,但不要过分地关心。”
“良好的服务,不单单是热情的问题,一定要了解别人的风俗习惯。比如,在信仰佛教的一些国家,你是不可以摸小孩的头的,头是至高无上的,高于一切。而在我国,觉得小孩比较可爱,摸摸头、摸摸脸蛋呀,什么的,觉得很亲切。但是,在信仰佛教的国家,比如缅甸、老挝。泰国,这是不被允许的。”
鲁培新说,志愿者在初次培训的时候,对于各国、各地区有代表性的礼仪习俗,都应该有所全面的了解。在赛会期间,志愿者被分在确定的岗位,如为某个具体国家服务,一定要对这个国家的礼仪风俗习惯,有个很专业的了解。 (缪礼东 文并摄)
(责任编辑:马俊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