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田间劳作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农民渴望奥运进乡村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4月18日13:24 河北日报网-河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田间劳作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几年前被卖作粮食加工厂的乡文体站,去年被乡政府重新买了回来,并投资60多万元进行了重建———4月7日上午,记者在唐山市丰南区尖字沽乡采访时,村民们对发生在去年的这件事依然称赞不已。

他们兴奋地将记者带到这个被刷成粉红色的文体活动中心参观,只见宽敞的运动室内摆放着崭新的乒乓球台,院内的标准篮球场正在进行着硬化。4月下旬,尖字沽乡历史上首次全乡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9个村庄将全部组队参赛。

  本已卖掉的院子为什么再买回来,还要花钱重建?尖字沽乡文体中心主任李再新给出了答案:“因为这是全乡百姓共同的愿望,我们农民也喜欢体育,离不开体育。”

  田间劳作不是锻炼

  几年前在农村采访时,说起体育锻炼,常有村民这样反问记者:“我天天都在地里干活儿,还需要锻炼?”但现在,像尖字沽乡一样,许多农民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

  从邢台到承德,从唐山到保定,记者走田间地头,访村房街巷,处处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农民对体育的渴盼。保定易县西陵镇忠义村是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2004年,村里拆了街边的猪圈和厕所,平整出一块场地,县文化体育局免费安装了8件健身器材,村民出门就能健身,还吸引得邻村的许多人成了常客。“谁不喜欢锻炼呢?劳动和健身是两码事,我们懂这个道理。你看这些器材,都安了3年多了,连个螺丝钉也没有掉,我们真拿它们当宝贝用啊!”村民刘宝琪指着完好的健身器材对记者说道。

  “个人少受罪,家庭不受累,省了医药费,安定全社会。”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镇的村民编出了这样一句顺口溜。去年6月镇里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14个村全部组队参加,一些没报上名的,都着急得喊出要上访。赛场外,上房、爬树、骑墙头、站凳子的随处可见。群众不仅观看,还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活动,能参赛的争先恐后,不能参赛的呐喊助兴,有的群众干脆埋头搞服务,平整场地,跑跑腿,大家无不乐在其中。

  “2003年非典对人们健康观念的冲击、城乡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特别是近几年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村村通’工程的实现,既拉近了城乡距离,也改变了农民的健康观念,农民的健身意识空前提高了。”正定县体育工作办公室主任孙文喜有感而发。

  农民热盼牵手体育

  依城傍镇、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很多都建起了健身广场,安装了成套的体育器材,竭力使体育设施更上档次。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同样充满着对体育的热爱。鹿泉市文体局副局长梁秀江对此印象深刻。他向记者举了他的家乡白鹿泉乡梁庄村的例子。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很差,全村只有600多人,既无场地也无器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去年自发组织起了一支健身操队,并多次找到他这位“娘家人”讨要体育器材,这种热情甚至让梁秀江都有些吃惊,“放到前几年,这是不可想象的。这可以说是解决温饱后的农民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巨变。他们想从体育中获得健康与快乐,这种主动参与的锻炼,其快乐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与田间劳作而带来的被动锻炼有着天壤之别的。”梁秀江说。

  邢台县会宁镇东良舍村去年建成了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人口文化园,安装了十几件健身器材,受资金的限制,这些器材都是自制的,许多已是锈迹斑斑,接口处、秋千的链条处有多次焊接过的痕迹,却极受村民欢迎,很多人养成了到这里晨练的习惯,还吸引了许多邻村的人前来锻炼。3月29日上午10时,记者在采访时,恰逢5里外的毕支江村的尹小燕带着4岁的儿子在健身器材上玩耍,孩子口中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我们村的人也爱体育,可没有场地,小伙子们用砖头垒了个乒乓球台,上面抹了一层泥将就着打,打篮球就得到外村去。这里建了健身器材,我们村的人都羡慕死了,没事就骑着自行车来玩,可心里挺不好意思的。我们就盼着什么时候自己村也能有点体育器材,给什么都行。”尹小燕用急切的语气向记者表述着心中的期盼。

  采访中,记者所到之处无不被群众克服困难、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所感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声地表达着一个沉重的话题:农村需要体育,农民热爱体育。

  谁解农民健身饥渴

  对于刚刚解决了温饱的大多数农民来说,体育锻炼似乎是一种奢谈,然而他们又确实是最需要锻炼的一个群体。去年公布的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成年人体质综合测定达标率中,农民的达标率最低。

  在采访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近几年我省农村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农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不但硬化了道路,也建起了健身广场,很多还安装了器材。一些部门、单位在帮助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向农村捐赠了一批体育器材。体育部门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启动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数百万元资金投向农村。

  然而,我省农村地域辽阔,底子薄,欠账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农民健身项目单一,农村体育整体上还处于自发和起步阶段。与全省近5万个行政村的巨大需求相比,目前的资金投入只是杯水车薪。除了临城临镇较为富裕的村庄外,许多地方的体育设施几近于零。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更多的还是农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热盼。

  面对农民强烈的健身需求,如何整合资源,加强规划与部门联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摆脱目前这种供需不平衡,尽快让农民就近就便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无疑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本报记者 赵晓清 我们为什么关注农民体育--代编者按

  春暖之际,本报记者历时20天,对我省6个不同类型城市的20多个村的农民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采访。躬身田亩之间,记者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我省农民身上,看到了体育有改变社会的力量,体育是助力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应该说,他们的健康是这个国家的基石,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是我们新时期的新任务。长期以来,农民体育被人忽视,被所谓精英体育所遮盖,这是极不应该的。我们正在阔步迈向体育大国,但如果没有广大农民参与到体育中来,纵然有再多的金牌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体育大国。

  在2008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以北京奥运为契机,把农民体育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让一代中国农民感受和实践奥林匹克精神,那将是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最伟大的遗产之一。我们在思考,有没有这样一个计划:如何让体育、让北京奥运在2008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里惠及广大农民。

  

(责任编辑:阳立铭 )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