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城市观察团]普洱市 6月22日,普洱市-西盟 晴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7月03日15:56 央视国际

我来说两句

专家与热情的阿佤人

  从澜沧到西盟会经过西双版纳,版纳在行政区域上曾经也是普洱的一部分.一路天高云淡,道旁有大片的芭蕉林、修美的竹林、傣族的村寨.沿214省道走过云南最大这片孟遮坝子,一年三熟使这里成了富足之乡,经孟海县再次进入山区,一直绕山而行,弯道很多,向前已是西南边陲的普洱市西盟地界. 这里山峦叠嶂,群峰起伏,连绵逶迤。也是云南雨量最多的地方,秋冬季节的佤山云海非常有名.1998年县城搬迁到全县仅有的一块河谷川坝——勐梭镇。沿途所见的佤族民居为竹木结构、草屋顶“杆栏”式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柴禾或饲养畜禽。

  西盟是座长在阿佤山腹地的小城,街道宽阔整洁,路边盛放着三叶梅.这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佤族自称“阿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它因此多了另一个名字——佤山。这里虽然地处边疆,交通不便,但却有着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和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当地领导的介绍是:神秘的勐梭龙潭,奔放的阿佤豪情,悠久的木鼓文化,“江三木罗”的故乡。今天的佤山已不是那样闭塞落后的模样.

  西盟曾以《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老歌,蜚名海内外,世人知道了神奇的西盟佤山,知道了独特的《木鼓舞》和《甩发舞》,认识了“头发会跳舞”的佤族人民。西盟佤族是个勇敢而又简朴的民族,佤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他们是天地草木间跃动的灵魂。宗教崇拜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这对西盟山川草木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阿佤山青山常绿,有着秀美的高山湖泊。田边地头和水源地都可以看到佤族先民栽培的古茶林。传说阿佤人的祖先们是用咀嚼茶叶驱除的病魔,因此感恩铭记在心。他们在古歌里唱道:"爷爷是茶叶,奶奶是棉花",世世代代把茶供奉为神圣的祖先。


西盟热情的阿佤人民

  抵达县城时已临傍晚,身着阿佤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敲锣打鼓,跳着优美的民族舞蹈,夹道欢迎我们,歌声相伴中,下车伊始,每位专家就被俏丽的佤族姑娘敬以两竹筒阿佤米酒,阿佤人民的质朴、真诚和热情让人难以释怀。观察团的成员至此又换上了佤族的民族服装。当晚佤族人民宴请观察团,席间就有醇香的水酒和鸡肉稀饭的最高礼节。象征尊贵的鸡头敬给了主宾,以示尊重和友好。佤族喜欢介于干饭与稀饭之间的煮料饭食,半干半稀,加有香料,吃料饭时,习俗是不论谁在场都能分得一份。佤族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惯。如果你爽快地一干而尽,主人会十分高兴,“啊哈”和“牛步来”是我在西盟学会的两个佤语词汇。“啊哈”是主人向客人敬酒,先干为敬。“牛步来”是更直白的干杯。佤山是无酒不成礼的地方,来佤山,不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次米酒,绝对会是遗憾。再伴以佤族热情高亢的敬酒歌,如火一般的阿佤热情,陪随观察团开始一个欢乐、祥和、难以忘怀的西盟之旅!

  “倾国倾城”观察团的到来打破了佤山宁静的夜晚。晚饭后,广场上等待我们的是一场气氛极为热烈的民族民间篝火晚会。仅有数千居民的县城响彻了木鼓声,观察团成员亲手点燃了熊熊篝火,穿戴着民族服饰的佤族姑娘和小伙子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我们多数人平生头一次欣赏到奔放的佤族木鼓舞、甩发舞、刀山、喷火等。声声惊叹里,专家们的相机闪个不停。阿佤人民唱新歌,今天更是唱出了期盼西盟更加富足的肺腑之音。佤族木鼓为56个民族中所特有,在原始自然崇拜中更是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佤族万能之神木依吉的化身,是山寨的保护神。

其制作造型出于对女性的性崇拜,敲响木鼓可用于祭祀,用于报警,更可用于歌舞娱乐。木鼓已成为佤族文化的标志之一。阿佤人粗犷朴实的性格就沉积在木鼓之中。精彩的表演结束后,伴随着有节奏的鼓点, 围着篝火,专家们均和热情的阿佤人民手拉手,加入到了欢乐的海洋,跳起了欢快的佤族集体舞,夜已深深……

  文图 谭祎波 朱燕飞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