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奥运评论
方英文:请好全球客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8日03:35 华商网-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请好全球客
☆ 方英文
奥运会第一次来中国举办,其意义是尽人皆知的,此处无须赘言。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把奥运会看成是一场盛宴,那么作为主办国,就算是我们向全世界请客了。既然请客,就要请好。
我由一个大家庭里长大,常想起小时候家里请客的情景。首先要打扫卫生,其次是准备饭菜。这一切,全由我的祖母指挥。"客人来了,大家都要笑脸。"祖母一再这么强调。为什么?一大家子人,尤其妯娌之间,平日里的语言夹枪带棒,经常赌气,几天互不答话。这个样子,怎么能让客人看见呢!从那时起,我便懂得了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好面子。
其实好面子,也未必全是坏事,因为它的动机是为别人着想,目的是让别人高兴。继续说我家里招待客人吧,特别在正月里。祖父是个名医,许多因他的医术而恢复健康的人,便要等到正月里,来拜年感谢。他们多半是穷人,所带礼品不可能值钱。持斋念佛的祖母有个原则:一定要加倍地招待客人。若经济换算,就是:客人送的礼物,一定要让客人超量吃回去。彼时家境并不宽裕,为了面子,就时常受难堪。最好的饭,当然是米饭。可是米者,不多也。怎么办?同一口锅里,锅底是洋芋或者红薯,面上铺的,一半是白米,一半是包米。给客人,盛白米;自家人,吃包米,还掺和着洋芋红薯。客人奇怪而不忍,就要问。"我们早上(或者昨晚)刚吃过,想换个口味呢。"祖母慈祥地笑道。
那时候因为吃饭是个大问题,所以就把吃饭看得特别隆重。招待客人时,作为客人,他是一定要"作礼"的--假装一碗就饱了,不能再吃了;而作为主人一方,则一定要抢夺客人的饭碗,为他盛饭。由于饭菜无多少油水,客人一般而言,三碗饭也就饱了。三碗过后,轻微地抢一下他的碗,就算结束。但也有例外。某次客人已过三碗,我的叔父因多喝了几盅,硬是抢过客人的碗,却进得厨房而没法出来了--锅里没饭啦!
如上的闲话,似不全是闲话。当然我们举办奥运会,吃饭问题,已根本不是问题了。但是其他呢?也还是要倍加注意。窃以为大的原则,就是:招待好全世界的客人,客观上让他们高兴,主观上维护我们的体面。一切与此相背的言行,是不会激起响应的,因为那叫"没眼色"。几十年来,中国变化天翻地覆,也由此派生出诸多矛盾,比如贫富拉大,就业困难,学费贵、看病难,还有民众渴望的政治改革,等等,确实问题成堆。可是奥运会近在眉前,这一切似可暂时放缓,奥运会后再"大力……加强……深化"吧。这意思当然不是说司机不开车了,法官不审案子了,都去忙活奥运会,不,意思是我们要认清国家的当务之急,所谓"认清大势"吧。
另外,对于举办奥运会,也不宜过分强调它的伟大。在我看来,所谓奥运会,应当除去附加在它上面的各种意义,因为它本身,它在本质上,也就是全人类的一次大游玩活动,和平,高兴,友谊,而已。我们应该怀抱一颗童心,微笑着办好奥运会,让全世界客人兴高采烈,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的脸面,获得极大的舒服。
这是在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倒计时一年之际,我想说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我想说说体育本身。
年轻的时候酷爱体育。青春期过剩的激情,总要给它找个发泄的地方,于是我迷恋上了所有的体育活动。50岁以后,激情消退了,佛家的"不争"的思想,也削去了我胸中那种竞雄之心。这时候我看体育,则把体育看成了一种艺术。
所有的门类发展到极端,都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体育尤其如此。我看天才运动员的表演,我明白,他们是为从事他们所进行的那项体育运动而生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这件事来的,那些所谓的训练,只是辅育手段,像给一件艺术品的抛光一样。
我庆幸在我有生之年,看见一群这样的天才在我家院子里展现才华。那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呀!
第三件事是对北京的礼福。我要说"好运北京"。这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城市,这个建在中华民族农耕线与游牧线交汇地带的帝王之都,这个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殿堂,一年后的这个日子,全世界的各色人等,将向它挥帽以礼,长长致敬。
07·8·8西安
(责任编辑:王海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