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华商晨报记者探访奥组委 “门槛”高规章制度严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8日14:39 辽一网-华商晨报

我来说两句

  本报记者探访奥组委

  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到了,北京奥运会的脚步一天天临近了。

  近日,记者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观察,去告诉你一个与想象中一样但又不太一样的奥组委,一个平易近人的奥组委。其实,奥组委就在你身边。

  探访一:跨越高“门槛”

  沿着北京北四环由东向西走,过了学院桥,就到了北京奥组委。

  进门前,记者不出意料地接受了严格的安检,首先是检查身份证件并且接受摄像头拍照,然后用自己的身份证抵押“会客证”方可以进入大门。

  然而这只是第一道程序,要想进入奥组委大厦,还必须在楼门口接受严格的安检。所有随身携带的背包或者手提袋必须经过X光检测仪器的检测,手机、钱包、钥匙等物品也必须掏出来经过安检人员的检查。

  在接下来的登记程序中,来找谁?有何贵干?去几楼?几号房间?大概要多久离开?等等,这些问题都要问得一清二楚。然后,出示有效证件,留下联系方式,这时才能拿到一张通行卡片。

  同时,奥组委还对外来的访客滞留时间作出严格规定,所有访客必须在晚上10点前退还“会客证”,换回自己的身份证,同时离开奥组委大厦。就算是需要每天进入奥组委大厦与奥组委进行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只要不隶属于奥组委,每天都必须接受这两项安检。

  探访二:员工招聘上岗

  要办好一流的奥运会,就要有出色的人才,北京奥组委在人员构成上不仅有国家公务员和社会各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还广泛招聘了海内外的优秀人才,把全世界好的经验和所需要的人才都吸纳过来。于是,除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体育局等相关行业往北京输送人才之外,很多人才尤其是“海归”几乎全部依靠招聘的形式走进了奥组委的大门,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当然,这些所有的供职人员,都要有绝对清白的身世,否则一经公安部门调查证实有“不良前科”,则立刻“对不起,请出去”。

  一旦你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就要严格按照里面的规章制度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小到起草一份平常的文件,都要一丝不苟,想偷工减料甚至敷衍了事,完全行不通,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上个工序和下个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大家协同完成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立刻就会被发现。当然,辛劳之后的薪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诱人,很多普通员工的薪水跟北京市普通白领的工资是差不多的。

  探访三:美味工作餐

  奥组委的工作餐真好吃,这是记者在奥组委吃了一顿工作餐之后的第一反应。

  餐厅备有早中晚三餐,丰富多样,进餐厅就餐只需要刷卡,一天三餐下来,餐费是相当便宜的,比吃盒饭还实惠。进门之后,也无需洗手,把双手放在一个感应的消毒液机器下面,散发着浓浓消毒液气味的免洗洗手液便落在你手心,双手反复搓两下,瞬间就干了,这时就可放心取用各种食物。自助餐桌上,长长的排列着各色食物,五颜六色的凉菜、荤素搭配的热菜、甜咸各色的汤羹、中西合璧的点心、时令新鲜的水果等等,端着餐盘一路走来,很快你的盘子里就满载了,而在一个玻璃隔间里还备有厨师现场制作的饺子、云吞、担担面等各地小吃,想吃什么,应有尽有。吃完之后,剩菜剩饭倒入一个专门的垃圾桶,餐盘和筷子、勺子分门别类放置好,连用过的餐巾纸都有专门“通道”。

  这一切程序,都不亚于日常工作的严谨有序,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餐厅工作的服务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高素质人员,起码的中英文双语服务都不在话下。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陶冶 周松

(责任编辑:小婧子)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