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北京备战残奥会 观念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重要(图)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9月06日16:03 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只有立法才能保障盲道不被占用。

只有立法才能保障盲道不被占用。

  北京:Are We Ready?

  一个月前,100多位中国歌手同唱“We are ready”,向世界宣告“我们准备好了”。

  一年后的9月6日,第十三届残奥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

  北京,你准备好了吗?

  北京:无障碍建设还要多补课

  北京还应该更多地实践人文奥运的理念,无障碍建设上如何做到位、做充分就是考验之一

  程纪勇拄着拐杖,吃力地走下又窄又陡的斜坡。这个斜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残联”)那栋小小的办公楼门口。

“我们自己的无障碍建设就不合格。”这位残联主席笑着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朝阳区作为残奥会主要场馆的集中地,任务和责任非常大。”

  窗口行业面临接待难题

  事实上,北京的“第一窗口”首都机场就很成问题。

  “无论去香港还是台湾,一下飞机就有专门的服务公司的人员前来接机,并用轮椅送出机场。而首都机场只有几名办公室职员临时提供服务,到后来还只留下一个人,推轮椅的任务落在残联自己身上。”程纪勇感叹说:“残奥会有4000多名肢残运动员,那么多的需求没有专门的服务,怎么办?即使找大学生志愿者,没有专门的培训也不行,因为推轮椅是有很多技巧的工作。而北京各重要场所都还没有接待大量残障人士的思想准备。”

  感到不便的还有聋哑人恒道福,这位朝阳区聋哑人协会主席用艰难的口语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手语培训很多,但没有真正落实。比如机场、银行等服务台都没有手语翻译。”这点程纪勇的感受也很深,作为北京市5000多名无障碍建设监督员之一,他曾在首都机场询问有无手语翻译员时,服务台接待人员表示没有,但可以马上去请,结果15分钟过去了也看不见人影。“国内手语翻译都找不到,国际手语翻译就更难找了。”

  观念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重要

  北京首都机场只是北京“无障碍”的一个障碍缩影,在普通场所,这样的问题更是司空见惯。

  有一次,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李伟洪,和其他乘客一起站到站台下面以方便上车,结果公共汽车不规范地冲越了停靠线。“其他人都退到了站台,只有我看不见而没有动,这样就站在了非常危险的地方。”李伟洪不无感慨地说:“不光如此,细节做得很不到位,街上很少有帮助盲人过街的音响装置、公共建筑盲文标识更是奇缺。而盲道更是成了摆设。”

  而在程纪勇看来,与无障碍硬件建设更需要重要的是观念建设。“很多民众认为残疾人只是极少部分。因此没必要投入那么大的资金进行无障碍建设。”

  到2006年,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涉及7000多万户家庭。但是,“我国的无障碍建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补课,至今成绩仍不好。”朝阳区盲人协会主席张骥良说。

  “英文中只有通用设计,没有残疾人设计。障碍建设事实上只应该是建设标准的底线。”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吕争鸣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那是因为无障碍建设惠及所有人,尤其是幼童和老年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行动不便都需要无障碍。“人人都会老,所以支持无障碍建设也就是为了自己的明天。”

  立法不让无障碍成为摆设

  尽管北京市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首部地方性法规《北京市无障碍建设和管理条例》,而《中国残疾人保障法》也正在修订中,但面对盲道被侵占被破坏等问题并没有对应的管理部门负责,也没有相关法规给予有效处罚。张骥良认为需要一部注重约束和处罚不当行为的法规。吕争鸣则认为:“北京奥运会有关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对人文奥运的理念相对就实现得不够到位,尤其体现在无障碍建设上不到位。”

  听说长城和故宫马上就要搞无障碍建设,程纪勇十分期待:“希望能依靠完善的设施和专业的服务早日登上长城。”

  首尔:地铁里没人抢专座

  盲道与电梯是有形的无障碍,对残疾人的宽容应该算是一种无形的更宝贵的无障碍

  在首尔地铁里,一个年轻人大模大样地坐在残疾人及老年人专用座席上。  

  每个路过的人,差不多都会盯着他看两眼。终于,一个中年男人忍不住了,不客气地质问年轻人:“你为什么坐在这儿?”年轻人拉起裤管,入目的,赫然是一条合金小腿!

  中年人的脸一瞬间涨红了,连连鞠躬说对不起。年轻人目光平静,微笑点头。尽管那个中年人有点性急,有点莽撞,但我心里还是对他满怀敬意。

  道德与法律双重保障

  刚来韩国时,我常惊奇,在地铁上,旁边明明没有残疾人或老年人,却也极少有人去坐他们的座席。甚至,我还看过这样的场景:上下班高峰时,乘客挤得前胸贴后背,可残疾人座席依然是空的。

  经常空着的还有残疾人停车位,残疾人有能力开车的毕竟是少数,不管是在收费停车场,还是免费的停车场,在一个经常挤满了车辆的停车场上,你都会发现有些停车位地上,画有轮椅标志,那就是残疾人专用车位了。

  道德压力之外,法律更重要。韩国在1997年和2005年通过了两部法律,《保障残疾人、老人及孕妇等方便出行的法律》及《交通弱者移动便利增进法》,规定相关部门有义务在公共建筑、交通车辆和各类道路上增加移动便利设施,改善残疾人出行环境。韩国所有的建筑正门都必须有坡道,否则,就是违法建筑。

  科技与服务紧密结合

  在首尔,感受最深的一点是,高科技在无障碍设施上的应用非常广泛。韩国有一种残疾人专用出租车:高顶篷,有轮椅升降机,由特种车服务中心统一调配管理。他们的大部分收入,实际上来自政府的统一补贴,因为除了节假日之外,这种出租车的生意不会太好。

  如果坐公共汽车,有专门的车门自动倾斜板,可供轮椅上下。方便盲人乘车,报站非常准时,而聋哑人坐公交车,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是车内的电子显示板。

  首尔的每个地铁站除了有直升电梯之外,换乘地铁时还有特种楼梯车助阵。这是一堆复杂的机械装置,有一个金属平台,停靠在楼梯扶手上。轮椅在平台上停好之后,按动一个按钮,机械就沿着扶手带动平台缓缓地上升了。“有点慢,但非常平稳,非常安全。”一位正在使用这种车的残疾朋友对笔者说。

  首尔地铁是盲人乞讨的大本营,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背着小录音机,在车厢内缓慢地行走,从来没见有人驱赶过他们。一天下来,也会有相当的收入。如果说盲道与电梯是有形的无障碍,那么,这种对残疾人的宽容,应该算是一种无形的更宝贵的无障碍。

  盲道何以变“忙道”

  之所以盲道变“忙道”、盲道变“陷阱”,关键还是社会对盲人的关心不够,服务存在“盲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辉发自北京 “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盲人方面,中国人要向日本人学习”。

  在天津市视障者日语培训学校做学生辅导工作的 殷栏,给《国际先驱导报》讲述了他在日本的一段亲身经历:一次,他从大阪返回东京,中间要转乘新干线。当他顺着盲道行走时,感人的一幕发生了:普通列车车站的一位工作人员马上迎了上来,热情询问,并执意要扶他到新干线站台。可能是因为工作身份的限制,她不能进入新干线的车站,她因此通知新干线车站的工作人员出来帮忙。那边马上有人出来,热情扶他登上新干线列车,并打电话叮嘱东京站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人来接他下车……

  日本的盲道很人性化

  学校的李胜彦校长也告诉记者:“合理、人性化是日本盲人设施给他留下的印象。  

  在日本,凡是有盲人经常出入的地方,肯定有盲道,尤其是在盲人学校、地铁站、公交车站、过街马路等公共场所,不仅有多条盲道,而且有盲文提示和语音提示。”几乎所有电车和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有盲人路线和电梯,电梯内有带盲文的按钮。

  学校的创办者青木阳子女士,也是日本亚洲视障者教育协会会长。这位在天津生活了14年的日本盲人,对中日两国城市的盲人设施建设对比深有体会。

  “别人告诉我,中国一些城市的盲道设施修得十分漂亮,颜色很明亮。”但阳子女士话锋一转说,然而,很多中国人可能并不清楚盲道的作用,经常在盲道上停放自行车或摩托车。一些盲人朋友会开玩笑说:“在中国,你千万不要走盲道,否则你非得栽跟头不可。”

  中国“占道”现象很严重

  只要市民留心,在人行道上大家都能看到一条铺有黄色地砖的直路,它并非装饰,而是专门为盲人使用的盲道。然而,盲道却常常成为一条不折不扣的“忙道”。

  有媒体日前报道说,从北京四惠到东单之间10公里左右的盲道,被各种设备或杂物所占据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东单体育场正门摆起的花坛就不偏不倚地把盲道给堵住了。

  对此,李胜彦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建设的很多盲道只是“摆设”,没有从盲人的真正需求来设计、考虑。比如说,盲道应该尽量铺成直线,但为了美观,一些盲道经常设计成弯道,并且与一些其他设施靠得过近,这很容易给盲人带来不便,甚至危险。“政府应该在盲人学校、民政局、残联、盲人按摩院等盲人经常出入的地方,铺设足够的盲道。”

  让一颗心代替一双眼

  除了这些“硬件”外,对比文前提到的日本人对待盲人的态度,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我们在尊重盲人等障碍人士的“软件”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记者的一位盲人朋友曾表达过他的不满:在过马路斑马线时,由于走路速度慢,他经常会碰到司机大按汽车喇叭,甚至还开口大骂的情况。 看来,之所以盲道变“忙道”、盲道变“陷阱”,关键还是社会对盲人的关心不够,心态上存在“盲点”。  

(责任编辑:海盗)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