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张敬伟:奥运歌曲,我们准备好了吗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9月29日20:07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我来说两句

  搜狐编者注 本文为8月7日深圳商报文章

   作者:张敬伟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歌曲正式亮相,这是一首由中国内地及港澳台歌星共同演唱的《WeAreReady》。8月8日130余名歌星将首次齐聚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现场共同演唱。

《WeAreReady》由香港著名音乐人金培达、陈少琪等创作。

  必需厘清,有很多媒体误将这首歌曲视作2008年奥运主题曲,事实上这是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主题曲。笔者有幸聆听了这首歌曲,窃以为离奥运主题曲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北京奥运,我们在场馆硬件保障、文化积淀、开闭幕式导演团队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单从《WeAreReady》的表现看,似乎还存在着“没准备好”的璧玉微瑕。

  从歌词看,这首歌曲虽然少了北京初办亚运时主题曲《亚运雄风》的口号式煽情,却也是“拥抱、灿烂、光荣、梦想、胜利、五彩”等等豪情式词汇的组合,总体感觉是有激情没感情。尤为进者,中国内地及港澳台歌星的演唱似在表现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唱响“这个民族已经准备好,带着笑容来向你问好,让全世界的目光降落在我们的怀抱”。更强化了中国内视内向的文化凝聚,恰恰疏离了人类大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主旨。歌词突出了东道主的主人地位,却忽略了奥运作为人类共享盛宴的特色。

  从歌迷在网络的留言看,这首歌曲也难孚人意,诟病最多的还是“形式老旧”、“歌词标语化”等。盘点近24年的奥运史,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刻意制造激情,利用歌词的夸张刺激人的耳目的,反而昙花一现,湮灭于人们的记忆中。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主题曲《冲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题曲《登峰造极》,虽然从形式上看符合奥运特点,但太直白地表现“更高、更快、更强”,反而是淡如白开水,引不起人类的共鸣。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将奥运主题曲推向了经典高峰。这首歌的成功之处在于,韩国将一直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历史悲情不是简单异化为俗不可耐的自豪和喜悦,而是升华为悲悯的带有宗教情感的文化情怀,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这是发自内心的天籁之音。这首歌的高明之处还在于由意大利的电子乐大师摩洛多尔作曲,美国人怀特洛克作词并巧妙地将《阿里郎》的一句歌词加入《手拉手》中,真正做到了东西合璧。正因为如此,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一度决定将其列为奥运会的永久会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永远的朋友》、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圣火》、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海洋母亲》,似乎也都在走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更人性化”的主旋,但我看都没能超越《手拉手》。

  我们经过太多“激情燃烧的岁月”,太过将奥运仪式化、高尚化和激情化,谱颂歌歌颂奥运就会使我们眼睛向上被激情绑架。不过,激情不是靠华丽的词汇激活的,否则那样的激情就成了空洞的矫情,而是通过虔诚和真诚的旋律感染出来的。维克多·雨果说:“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奥运歌曲,还是别用口号式的语言去修饰,尽量平实些、全球化些,让所有人都能随着乐曲浮想联翩,追求一种心境共振的升华。

  

(责任编辑:discover)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