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延庆一职奥运教育丰富多彩 奥林匹克如影随形

  走进北京市延庆第一职业学校,远远就看见电子屏上的奥运倒计时牌和迎奥运的标语。走在校园,两旁是奥林匹克教育宣传文化长廊,有绿色奥运、五环相扣、新北京新奥运等专题,默默地传递着奥林匹克的信息,而400米标准运动场旁的石头上则刻着的“蕴栋场”几个字。

作为山区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她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她是怎样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呢?

  日前,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延庆第一职业学校,感受她浓浓的奥林匹克教育氛围。

  示范 共享奥林匹克教育资源

  3月19日下午五点,延庆第一职业学校的广场突然安静了下来,广场上行走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停下了匆匆的脚步,面向国旗,等待着庄严肃穆的降旗的一刻。

  只见穿标准礼服的22名男生迈着整齐的步伐,分成两队从东西两侧向国旗走来。绕过国旗后,面向国旗,他们并成两排。

  开始降旗了,几位降旗手将国旗徐徐降下,所有的人都静静地注视着国旗。记者仿佛置身于天安门广场之中。

  国旗班贾振祥老师告诉记者,国旗班有男子和女子两个班,每个班22名同学。每天,两个班交替着进行升降旗仪式。国旗班的学生都是从各个班挑选出来的,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是本校学生学习的榜样,还是手拉手学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们曾经去过距延庆县城近百公里的大榆树中学,在那里我们举行了升旗仪式。我们学校的老师给他们讲中国的文明礼仪,比如怎么敬礼,怎么鞠躬,怎么握手等,我们就在一旁作示范。那些学生觉得很新奇,追着我问这问那的。”国旗班陈彩云同学自豪地告诉记者。

  学校教育主任王重雄对记者说,延庆第一职业学校的手拉手学校除了大榆树中学以外,还有三所,我们之间开展的活动很多,形式也不拘一格。去年的迎奥运体育节,四所手拉手学校都来了,他们列着方队,打着各自学校的校旗和我校的学生一起接受主席台的检阅,在体育节上和我校的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比赛。像这样几所学校一起参与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最近手拉手学校正在展出我校学生精心制作了奥林匹克知识展版。

  “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微薄,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奥林匹克教育资源共享,让那些比我们更偏远的山区学校感受到奥运会确实向我们走近了。”王重雄说。

  探索 课堂成为教育主阵地

  “让我们来告诉您什么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在高一幼教(2)班《奥运你我他成功靠大家》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用舞蹈、快板、小品、歌舞等形式,为来逛北京的王奶奶上了一堂生动的奥林匹克教育课。

  “我们每个月都有奥林匹克主题班会,不仅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奥林匹克精神。”高一幼教(2)班班主任韩雪健老师告诉记者,这些主题班会班级之间互相观摩,以达到了最大的教育效果。

  在延庆第一职业学校,课堂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阵地,而体育课更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前沿。学校在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体育知识教育的同时,在每节体育课上,由体育教师或学生向大家介绍一则奥运会小知识,内容短小精炼,容易记忆,日积月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奥运会知识。

  “学校所有班级开设了每月一课时的奥林匹克教育课,根据《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读本》的相关要求,由体育老师上课。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奥运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王重雄说。

  创新 奥林匹克与学生如影随形

  2008年元旦那天,延庆第一职业学校广场上掌声笑声不断,只见主席台上五个福娃俏皮地来回摆动。原来延庆第一职业学校正在举行联欢会,与以往联欢会不同的是,学校邀请来了周围社区的居民一起表演、观看。

  在学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很多,有“迎奥运奥林匹克知识竞赛”、“迎奥运冬季长跑比赛”、“迎奥运硬笔书法比赛”、“迎奥运学生艺术节活动”、“奥林匹克小博士培训班”、“奥林匹克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等等。

  如何高效地在学生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成为学校开展教育的重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自发成立了奥林匹克教育领导小组。由学生会主席担任组长,各部部长担任成员,明确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路线进程。

  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和广播覆盖面广、实施方便这一特点,开办“奥运会知识知多少”栏目,每月一期,在课外活动时间播出,覆盖整个校园,渲染出浓厚的奥林匹克教育氛围。学校的墙报以及《育新学报》等有力的向社会及学生宣传了奥林匹克知识。

  “我随处能感受到奥运会到来的气息。每天都扫地、拖地和擦墙,每天的楼道里都有同学站文明岗,下午第七课上礼仪课,学奥运会文明礼仪。”高一(2)班孙亚亚还向记者透漏了他们班的新计划,清明节那天全班将祭扫烈士墓,他们打算不坐车,走两个小时,“那样很环保。”

  延庆第一职业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开展得如何,也许来自德国、已在学校留学七个月的留学生安娜的话更有说服力:“每间教室都有奥运会图片、福娃,班会上都在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教育拉近了我和中国学生的距离。”(范帆,通讯员本报记者 李源)

  

(责任编辑:海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