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经过将近5年的建设,鸟巢工程将正式减项竣工,移交北京奥组委备战4月18日的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
2003年1月,北京飞往瑞士伯尔尼的航班上,一群赶往瑞士滑雪的旅客正大声喧闹,唯有34岁的中国人李兴钢默然不语。
此前,他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最年轻的副总建筑师、世界建筑奖的提名奖获得者,被院领导举荐参加瑞士人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的设计团队,共同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竞赛设计工作。
奥运主体育场?两位建筑界普利策大奖的瑞士大师的合作伙伴?他到现在还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但他明白,此行瑞士,自己的命运将会改变;中国体育建筑史,也将改写。
他的目的地是瑞士腹地小城巴塞尔,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在事务所一间贴满了中国园林景观图片的工作室中,严谨而低调的李兴钢,和老资格的世界级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一起,开始了四个星期的寻找“鸟巢”过程。
在那间工作室里,随着思想的不断碰撞,体育场方案由内而外逐步形成:看台应该是连续均匀的碗状,让场内的观众和运动员共同激发起热烈的比赛气氛,让人群构成建筑;然后应该用什么样的“外罩”把观众集散大厅和看台围罩起来;最后是如何通过一组组斜向的楼梯将看台与“外罩”连为一体⋯⋯三维的图形一点点具体起来,“鸟巢”的碗状结构也逐渐在这三人的脑海中形成。
在一次“乌巢”定型讨论会上,瑞士设计组的负责人米雅按照惯例,先简短地汇报了上一次讨论会的会后进展和某些形态构思的多种发展可能性,而赫尔佐格则不时插话和提问。
“两边高、两边低,看起来像——这太危险了,会被刷下来的。”李兴钢对赫尔佐格的一个设想提出了反对。尽管是最后进入这个设计团队的,但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他还是担心,这个带盖子的外形很像一个马桶或大盖帽子,中国人特有的敏感和联想也许会毁掉整个作品的立意。
但赫尔佐格则对李兴钢关于中国人的想像习惯产生了疑虑。
但没过几天,他决定相信这个年轻人的直觉。“当我们在瑞士把它想像成商代出土文物时,在北京的人们可能完全没有这种愉悦的联想。”
当这支设计团队不知第几次捧出设计图纸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眼前为之一亮:钢结构线条交织成网状向外辐射,就像鸟儿衔来树枝搭建成温馨的巢。
在设计说明文本里,有如此关于编织式结构的描述:这个体育场的结构,就像小鸟用衔来的树枝编织成的一个鸟巢。
鸟巢诞生了。
[1] [2] [3] [4] [5] [下一页]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