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
作者:李东雷
从阿根廷飞往坦桑尼亚飞越的是大西洋,而不是地图上看到浩翰无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但即使如此,我们抵达非洲还是飞行了十个小时。在飞机上的时间对我来说很好消磨,整理图片,写点文字,实在困了就睡会觉。跟随奥运火炬环球传递是我一生中干过的最有意思的一份工作。
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撒拉姆到了,天已经彻底黑了。下了飞机,看到了地面上的积水,听到了传说中非洲令人兴奋的鼓声和歌声,呼吸到了潮湿便充满了自然感的空气。黑非洲也是一个曾经令我向往的地区,以前没有机会来,可惜这次我们在这里也呆不了多久。
在坦桑的传递过程很短,每个火炬手平均只跑了50米,有几个火炬手只是走了几步。我曾在采访综述中这样写道:“12点整,传递车队离开酒店前往坦赞铁路火车站,这里是火炬传递的起点。离开了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沿途的景象让人知道什么叫发展中国家。车开出不到十分钟,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媒体车只有一个顶篷,雨水从四周打进来,不一会大家身上就湿了,好在雨水一点都不凉。抵达火车站的时候,雨依然下得很大,但是这里已经是一派狂欢景象了。”(综述和相关图片请见
https://dll30.blog.sohu.com/84617421.html)
是的,在我现在的记忆中,传递日的非洲是由暴雨和烈日组成的。坦桑尼亚兄弟为我们提供帽子,倒坐在车尾,看着沿途的风光,倒也是自在无比。但不一会就大雨磅礴,赶紧拿出雨衣把相机保护起来。不一会,雨水堆积在顶篷上向后滑落,劈头盖脸地浇在我和RICK的身上。身上全湿了,心里反而踏实了,偶尔举起相机拍拍几个在雨中行走的非洲兄弟。
那天的雨很神奇,在起跑仪式开始时就停了,接下来的传递是在烈日暴晒和满地积水中进行的,我们身上的雨水变成了汗水。
传递过程显得很乱,火炬手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期间不断有非洲兄弟的摄影师试图攀上我们的媒体车,或者坐在我们摄影师的踏板上,他们的身段是如此之灵巧和执着,让我敬佩不已。但这不仅干扰了官方信号的录制,对我们和攀登者都很危险。所以除了拍摄,坐在最外沿的我们这几个摄影师还要阻止这些攀登者。那天下午拍摄得也很艰难,我的嘴巴不停地说NO。但也不敢用手去拔开他们,这是一个爱滋病高发的地区。
但就是这样一个短暂的传递过程,回头再看我拍摄的图片的时候,我依然认为非洲的图片是最生动的,是我所有图片中最喜欢的。
下一回 马斯喀特,为捍卫官方信号而战
媒体车上的故事(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媒体车上的故事(1)
:阿拉木图司机手太潮
媒体车上的故事(2):首次遭遇袭击火炬者
媒体车上的故事(3):自由摄影师RICK老哥
媒体车上的故事(4):伦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
媒体车上的故事(5):巴黎让我们无语
媒体车上的故事(6):旧金山媒体车名叫“北京鸭”
媒体车上的故事(7):真想用茅台洗个澡
(责任编辑: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