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奥运圣火上珠峰 > 珠峰传奇

珠峰传奇:《山王》-1988年中日尼三国双跨珠峰

  三、靠山吃山

  1988年3月1日,我随三国登山队刚到达珠峰北大门的定日县。在县油库加油时,一位藏族女工问我:“三国之中哪个队最强?”

  “大概是尼泊尔队吧,听说他们当中已有多人登上过珠峰。”

  谁知这位藏族女工一撇嘴甩过一句:“尼泊尔队员就是藏族队员!”

  “尼泊尔队员怎么就是藏族队员呢?”我哑然失笑了。但不久我就发现了自己的迟钝。

  原来,尼队中绝大多数是夏尔巴人,历史上夏尔巴人曾生活在藏东的金沙江东岸,是藏族的一支。后因战乱他们迁移到定日县一带居住,最终又越过中尼边境的聂拉木山口,沿着喜玛拉雅南麓的山地,过上了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语言迄今与藏族没有多大差异,那位藏族女工所说盖缘于此。

  在神女峰脚下,我第一次目瞪口呆地看到夏尔巴人直接用绒布冰川的冰水擦身,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强壮的夏尔巴人。在那里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在现代喜玛拉雅探险的历史热潮中,他们付出的无与伦比的牺牲,还有第一个站在地球之巅的夏尔巴人──滕辛格。

  这个只有十数万人的小民族象一卷图画,在“天庭”之下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昂·拉克巴,在这幅图画中最令人难忘的小伙子。

  一天,他红着脸,在同胞的簇拥和起哄中,他被请进中国记者的帐篷,接受记者集体采访,这在他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难怪他那么紧张又那么兴奋。

  拉克巴毕竟是个性格极其外向的人,扭捏了一阵,便又“故态复萌”了。

  “我真想参加你们中国队。”

  “为什么?”

  “你们的队员登顶有奖金呀!”拉克巴大笑起来。

  在珠峰北坡拉克巴的笑声是出了名的,它极富感染力、尽情近乎放纵。这个具有罕见登山天赋的小伙子今年才27岁,他已有15座7000米以上雪山的登顶记录,只是和绝大多数夏尔巴人一样,他从来不是以登山家,而是以高山搬运工身份出现在雪山之上的。

  这次三国登山队联合双跨珠峰,他第一次以登山者的身份“为自己登山”。一个奇妙的颠倒是,这次登山他们除了免费得到一套登山装备外,一文也得不到。不可思议的是,尼泊尔官方既然把这些没有公职的人组成一支登山队,却不出一分钱。因为有这个差别,拉克巴才有如此一说。

  那天说不上是谁在采访谁,个性张扬的拉克巴不时地向中国记者发问,诸如中国人的婚姻、风俗、工资、奖金等,还不时迸发出炒爆豆的笑声。

  采访这样的人真是难得的快事,不过真正使人难以忘怀的还是他的身世──夏尔巴人命运的缩影。

  “我曾陪同梅斯纳尔登过洛子峰(世界第四峰)和马卡鲁峰(世界第六峰)。”

  梅斯纳尔意大利人,世界著名登山家。他以第一个征服地球上所有八千米以上高峰,在国际登山界有“登山皇帝”之称。

  我本以为拉克巴会说,与梅斯纳尔同登雪山真是三生有幸一类的话,谁知大谬不然。

  梅斯纳尔有一年到尼泊尔境内登山,他原先雇佣的夏尔巴人患病,拉克巴是作为补缺被一家高山旅游服务公司推荐给梅斯纳尔的。最初梅斯纳尔对这个矮小的青年很不满意,但当他一日之内从6000至8000米间进行两次往返行军后,梅斯纳尔大为震惊。“从此他每次到尼泊尔登山,总是指名要我陪同。”

  记者问:“听说梅斯纳尔每登完一座山都要写本书,他是否提提到过与你一起登山的经历?”

  “不!他连一本书也不会寄的,在山上我们身体好时,他从不给我们拍照,一旦我们生病他又拍个不停,他想借此显示比我们强,其时我比他强!”

  拉克巴说到这狂笑起来。这时所有中国记者都笑了。但这笑声中透着一股悲凉,这就是多少代夏尔巴人的命运?为了赚钱谋生,很多夏尔巴人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为了争取更多的陪同外国登山者登山的机会,他们不得不卖力表现自己的登山天赋,但光荣却不属于他们,而只属于出钱雇佣他们的人。

  “既然你在登山天赋上并不逊于梅斯纳尔,那么你是否想过要超过他呢?”

  “太难了,有人给他出钱,而我没有。再说我父母已故家里还有姐弟要我照顾,我虽然喜欢登山,可老登山难免出事,万一出事,我的姐弟怎么办?我想再干几年挣点钱就去经商。”

  这次拉克巴没有笑。

  不可计数的夏尔巴登山天才就是这样自生自灭的。

  “登山,对他们而言就象在家中的后院散步一样轻松。”日本攀登队长,著名登山家重广恒夫用诗义般的口吻称赞夏尔巴人,但他也没忘记在一个恰当时机,向采访的记者补充说:“有很多人能为兴趣自费、至甚辞职来登山,这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之一,当亲历了高原缺氧、严寒,面对或目击过令人胆颤心惊冰雪崩、头晕目眩的深渊,就会意识到诗义般的想象确实只属于少数幸运的人。所以每个记者都会喋喋不休地追问具体的采访对象:“你为什么来登山?”

  拉克巴并非不懂站在八千米雪山绝顶的荣耀,只是当他象骆驼祥子那样昂着头、跺着脚炫耀着“二头肌”时,就不难明白他们何以与光荣无缘。

  高山之国尼泊尔的外汇收入的最大来源就是高山旅游业,因此,它的旅游部是仅次于外交部的第二大部,这种纳入国民经济轨道的“靠山吃山”的国情,决定了大多数夏尔巴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肯定,如果他们有更容易的谋生手段,登山应该只是他们当中少数人的业余爱好,而不是生活本身。

  拉克巴说他想家了。他用手指了指南面的珠峰:“过两天,翻过这座山就到家了。”

  我怀着莫名的情绪向他表示祝福。这是他们第一次以运动员的身份为自己登山,登山一结束,他们又要去当高山搬运工,虽说工作一天有三十美元的可观收入,但它的代价却是承担死亡的风险。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些写进那个长篇通讯中,可又想不出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Alina)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