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奥运城市 > 奥运城市上海

2008北京奥运圣火境内传递上海站路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海站路线抢鲜走之 浦西原十六浦码头

    上海将于2008年5月23日至24日进行每天维时10小时的火炬传递。416名火炬手参与其中,每人限跑200米,两天共约83公里(平均每天41.5公里)。这次,火炬接力将贯穿全市各区县,采用人跑传递和车运传递的方式展示上海,让全市人民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

    上海作为北京奥运火炬境内传递重点地区之一,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不妨让我们在火炬手之前,抢鲜把上海传递路线走一回。

   ●十六铺始于北宋年间,是各个历史时期十六铺地区范围内很多码头的不规范总称

    ●十六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旧上海的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换的惟一节点

    ●十六铺慢慢被看作繁荣旧上海的一个象征地,具有了符号意义

    ●2004年12月初冬的凌晨,爆破声中十六铺港区成了废墟

    5月21日,上海将迎来一场世人瞩目的大会———世界港口大会,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性的港口大会。

随着我国外贸持续高速增长,沿海港口特别是大型枢纽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经济发展的“引擎”。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79亿吨,跃升为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

    世界的目光正投向中国,中国的经济正聚焦港口。

    当我们为中国港口迈入世界级方阵欢呼雀跃时,当我们迫不急待地描绘现代港口的蓝图时,一幅百年港口的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鳞次栉比的沿江老建筑见证了港口的演变,清脆的号子声仍萦绕耳畔……作为人、物、资金、信息流通最频率的交界点———港口,经过历史长河的荡涤逐渐衍生出一种文化,它渗透进百姓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它的演变折射出时代前进的步伐。

    让我们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循着城市发展的足迹,去重新领略昔日港口的辉煌,探寻港口的文化精髓,感受其独特的东方魅力。

    “十六铺”的由来

    据《上海名街志》记载,地理意义上的十六铺始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当时,吴凇江下游有一条支流名上海浦(即今十六铺处),岸边逐渐形成聚落,渔民、盐民、农民等常在此处交换商品,饮酒聚会。

    而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地方官员搞起了团练组织———将上海县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

    计划是划分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从头铺到十六铺)。“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的广大面积。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即被取消名称随之消失。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将这里称作“十六铺”,该名称也因而顽强得存用至今。

    清乾隆后,海禁开放。由于受制于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北洋航线上的船舶不能在南洋航线上航行,反之亦然),上海港成为当时南、北货轮必然停泊之处,再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今十六铺地区。

    研究上海史的朱梦华在其所著《上海的沙船业》中说,清嘉庆、道光年间,自十六铺至“南市尽头陆家浜,随处都停泊大沙船”,有四千多条。那时“帆樯如织,舳舻蔽江,装卸上下,昼夜不息,荫成当时南北通商的区埠。”而据《中国关税沿革史》记载,有外籍人士曾估算出,明清年间沙船业的总资本约有750万英镑,实力可谓令人瞠目。

    江岸边的各类码头于是如雨后春笋。而事实上,十六铺码头从来就不是“一个”码头,而是各个历史时期十六铺地区范围内很多码头的不规范总称。

    鸦片战争前,十六铺以南已建有王家码头、董家渡码头等10余座砖石结构踏步式台阶码头;1846年,江滩出现了为驳船、洋帆船转卸货物的木质结构浮码头;1866年又造出木质结构固定码头;20世纪初,供轮船专用的钢质浮码头、固定码头成功建设。

    一种观点是,十六铺码头可分为“十六铺客运码头、大达轮船码头和关桥码头”三组。

    十六铺客运码头则是三个里面名头最响的。历经1954年和1982年的两次改建,它一直沿用到2003年9月,剩余的所有客运线路被迁移到了位于黄浦江和长江入海口交汇处的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

    老上海们还能回忆起十六铺客运码头的鼎盛时代:“每天4万多人次,每年670多万人次……买票要排队……白天航班平均半小时就有一趟……上海—重庆1条航线有13条船在开。”直到十多年前,公路、铁路和航空开始分流了越来越多的客流。

    记得住十六铺客运码头当然不止是上海人。爆破翌日,多家温州媒体也纷纷发出评述:“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十六铺码头就是走南闯北跑市场的温州人的桥头堡,先泊这里然后再辗转全国、全世界……几乎每个闯江湖的温州人都有在这里排队买轮船票的经历。”

    十六铺码头在上海近、现代腾飞的进程中扮演了至关枢纽之角色。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是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换的唯一节点,逐步奠定上海的航运中心地位。

    富贾云集催生商业中心

    十六铺码头奠定了上海的航运中心地位,而随后逐渐生发出来的繁忙商贸市集则让十六铺地区成为上海的一个商业中心。

    《上海地名志》指出:“旧时,沿江地带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大东门、小南门一带。民国初年逐渐北移至十六铺一带,沿江码头都是批发商的店房,东门路、方浜东路附近银楼、皮货、海味、地货、棉布、药材等商号集中。”

    相较于租界以洋行、出售洋货的商行和娱乐场所取胜,民国时的十六铺以传统土产和南北货分庭抗礼,营造出了不相伯仲的商业繁盛。再加上早期在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后成为上海滩三大头子之一的“水果月笙”———杜月笙的传奇经历,十六铺慢慢被看作繁荣旧上海的一个象征地,具有了符号意义。

    从1947年十六铺地区大小48座码头的分类,也是可见当时商业活动的一斑:招商局可停泊江轮的铁面铁壳结构码头11个;木材业的专用码头有怡丰木行码头、开泰木行码头、震昌锯木公司码头等;豆米业的专业码头有三泰码头、粮食部第四仓库码头等;再除开市公用局管理的清运垃圾及其他杂物的19座,便就是停泊水果船的水果业码头、装卸陶器的义大陶器行码头、运输鲜猪的猪行码头、运输柴草的稻草码头、运输棺木的同仁辅善堂码头等。

    商贸集市的发展,周边的金融业钱庄和典当也是渐有影响。几家大的豆业字号同时是实力雄厚的划汇庄,豆号签发的本票可与钱庄的汇票等同使用。清代,在外咸瓜街设有钱业公馆,字北施家弄有钱业公所。

    转折点自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始。一些大的钱庄和商行迁入租界,上海经济重心北移,南市与十六铺开始衰退。此后又历经“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战争的影响,十六铺许多地方被炸为废墟,大商铺全部搬进租界,昔日盛况渐逝不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私营批发商急剧萎缩,以及城市人口消费需求变化等原因,红火商市不见了踪影。

    2001年6月,上海港务局和黄浦区规划局联合组织了十六铺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招标会。不约而同,投标的多家世界知名设计公司都把未来十六铺设计成一个传承上海历史文脉的世界级滨水胜地。

    美国SOM国际有限公司和加拿大C3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方案,是在完善中央商务区、延伸外滩步行带,使之成为旅游活动中心的基础上,突出水运交通。规划建立两个水上巴士站,其高大透空的建筑将成为上海又一标志性建筑。

    而美国Gensler设计集团的方案,把十六铺地区在功能定位上将与外滩地区功能衔接,与浦东陆家嘴相呼应,承接上海老城墙和董家渡新型居住社区。着重于建设旅游观光功能,体现十六铺地区的滨水特性。

    澳大利亚公司的设计方案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建设大型三层商业综合建筑,采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到夜间,这一建筑将宛如熠熠闪光的水晶宫,与外滩宏伟的建筑群交相辉映。”

    2004年12月初的爆破成功后,上海市浦江两岸开发办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具体的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但据了解,市高层的意见其实已基本统一,即建造一个大型的水上旅游中心,把十六铺变成与旧金山“渔人码头”和悉尼“情人港”同质的景点。“与青浦大观园、东方绿舟和环淀山湖的度假村等市郊景区联手,开辟水陆衔接的辐射型都市旅游线,同时吸引世界级豪华型游艇,开展近海水上旅游、长江旅游、环太湖旅游等。”而内陆片则致力于建成高档商业中心和生态滨水聚居区,延续陆家嘴的都市图景。

    预计到2007年,一个专供游轮停泊使用的休闲式水上旅游总站将会现身浦江南岸。

(责任编辑:老肖)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