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解读评论

华侨华人与奥林匹克:他们与奥运的故事说不完

纽约华侨华人5月4日在曼哈顿举行声势浩大的“和平奥运”集会

华侨郑文泰传递万宁第一棒后 归侨紧握火炬表达热盼奥运之情

荷兰华人5月10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集会支持北京奥运


  在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圆之际,让我们记住一个群体——华侨华人,他们曾经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近代中国的许多单项运动是华侨传进来的,侨胞大力捐建侨乡体育设施,闽粤的多个地方开风气之先,涌现出一批运动之乡。

  华侨华人与奥林匹克运动关系密切。新中国的一些单项运动由归侨支撑,许多国手出国定居,成为“海外兵团”。在支持申办奥运、捐建“水立方”、迎接和保护北京奥运圣火中,海外同胞功不可没。

事实上,华侨与奥林匹克早已结缘,在旧中国,南洋华侨1936年为中国健儿赴欧洲参赛筹集盘缠,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结束后,参赛的中国足球队因缺少经费,差点流落伦敦街头,华侨凑路费帮他们回国。海外同胞为奥运竞技场上的中国健儿呐喊助威,唐人街全街夹道欢迎中国运动员的场景,更令人难忘。

  尽管中国人真正重视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是近些年的事,但早已实践着以体育运动健体强身、公平竞争、增进团结的精神。为了回顾“侨”与体育、与奥林匹克的渊源,展示侨界人士在体坛拼搏的风采,本报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合作,从今天起推出“华侨华人与奥林匹克”专栏,敬请读者垂注。

  北京奥运“祥云”火炬在世界各大洲传递了一圈。所到之处,海外华侨华人用旗帜、标语和歌声夹道欢迎,他们的心随着火焰在起舞。

  与其他北京奥运场馆不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唯一由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建造的,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人捐资近10亿元,他们用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筑起了这座“水晶宫”。

  奥运临近,海外华侨华人和北京贴得更近。如今的中国,早已告别那段被称为“东亚病夫”的耻辱历史,成为一个任何对手都不能忽视的体育强国。抚今忆昔,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海外华侨华人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世界体育事业发展和促进人类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光回转到公元1932年7月30日。美国洛杉矶中心体育场,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举行。中国体育代表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在由6人拼凑而成的队伍里,大名鼎鼎的刘长春擎旗走在前列,总代表沈嗣良紧随其后,其次为宋君复,留美学生和华人代表刘雪松、申国权以及托平。

  华侨华人从一开始就和中华民族的奥运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个中华民族百废待兴的岁月里,他们和运动健儿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赢得了体育的荣耀,振奋了民族精神。

  我国第一支出国访问的男子篮球队,是爱国华侨林珠光先生集资、以菲律宾华侨队为基础、邀请上海队员参加组成的“中华征美篮球队”。该队于1929年7月赴美国学习与比赛,他们在美国比赛8场,胜5场,负3场,受到海外华侨的称赞。

  第一个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是祖籍福建、生长于印度尼西亚的吴传玉。他1951年回国,1952年代表中国去赫尔辛基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游泳比赛。1953年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100米仰泳金质奖章。1954年他又在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100米仰泳和100米蝶泳两项第二名。可惜天不予寿,后因飞机失事遇难。

  在海外,有许多老华侨华人十分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菲律宾的陈掌谔便是其中的一位。1897年出生在福建同安县的他为了改变旧中国体育落后的现状,远赴美国春田体育大学深造,后回国任教。日寇侵华,远走菲律宾。在菲律宾功成名就的他有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那就是希望中国的体育事业能够尽快追赶世界水平。

  他曾经写过一首《子夜歌·中国得胜再填词补》,其中写道:“现时代,新兴运动,雅典首都重举。相继参加,胡笳幕揭,无限欢情绪。大英庚续后,苏俄雄视争取。精练三军,出奇连捷,中国愁无语。待何年,军冠全球,再填词补。”

  这首叙述奥运历史的《子夜歌》,写得气韵深沉。放眼世界体坛,最令陈掌谔伤感的是,在各路英雄龙争虎斗之中,“中国愁无语”。他认为,由于多年积弱,中国体育落后先进国家起码有50年,不过他始终认为,中国也会有“军冠全球”的那一天。他的信心没有错。

  像林珠光和陈掌谔那样挂念中国的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并做出过贡献的华侨还有温集祥(足球,印尼)、杨秀琼(游泳,加拿大)、陈振和(足球,印尼)、许承基(网球,印尼)、林宝华(网球,澳大利亚)和邱飞海(网球,新加坡)等。

  而像吴传玉那样的归侨,对新中国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事业发展同样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强辉,举重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印度尼西亚。1952年回国,同年开始举重训练。1955年赴苏联学习举重并进入国家队。历任国家队教练、总教练,中国举重协会副主席,亚洲举重联合会副主席。1958年在全国25个单位健将级举重比赛中,以155公斤的成绩打破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在中、苏、波三国举重比赛中,又以158公斤的成绩,再破该项世界纪录。1959年在全国健将级举重比赛中,以158.5公斤的成绩,打破本人保持的世界纪录。任教练后培养了一批优秀选手,其中有5人11次打破世界纪录。他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再如郭德观(网球,印尼)、汤仙虎(羽毛球,印尼)、陈福寿(羽毛球,印尼)、梁秋霞(羽毛球,印尼)、陈玉娘(羽毛球,印尼)、林慧卿(乒乓球,印尼)、李宽敏(垒球,日本)、容志行(足球、印度)、陈常凤(篮球,印尼)、许淑莲(网球、印尼)、高志宏(网球、印尼)、刘庭怀(体操教练,印尼)、楼大鹏(中国奥委会,英国)等,他们中的一些人至今还以教练或体育官员的身份活跃在体坛上。

  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广东、福建的多个侨乡开风气之先,涌现出一批运动之乡。如广东中山被称为“体育之乡”,台山被称为“排球之乡”,梅县被称为“足球之乡”,东莞被称为“游泳之乡”和“举重之乡”,福建莆田被称为“田径之乡”,晋江被称为“篮球之乡”等等。它们如涓涓细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汇成河海,成就了今天中华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的卓越表现。

  除了“走回来”为国争光,如今许多国手也纷纷“走出去”——或者寻求发展,或者定居易籍,成为“海外兵团”,为所在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比较突出的如郎平(排球、美国)、何智丽(乒乓球,日本)、李佳薇(乒乓球,新加坡)、马文革(乒乓球,德国)、乔良(体操、美国)、田菊坪(体操教练,澳大利亚)、王同祥(跳水,澳大利亚)、汪嘉伟(排球,日本)、皮红艳(羽毛球,法国)、徐怀雯(羽毛球,德国)、栾菊杰(花剑,加拿大)、姚明(篮球,美国)、王治郅(篮球,美国)、易建联(篮球,美国)、孙继海(足球,英国)、董方卓(足球,英国)、郑智(足球,英国)、邵佳一(足球,德国)等。

  同样,一些华人也为所在国赢得了荣誉。美国选手关颖珊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关颖珊在15岁时就夺得了第一个全美冠军和世界冠军。长野冬奥会上,关颖珊在短节目过后一马当先,在自由滑中伴着安吉利卡的小提琴曲翩翩起舞,但在完成的7个三周跳中有一个落地不稳,结果不敌同胞利平斯基屈居亚军。这也成为这个华裔选手目前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其他的比如王莲香(羽毛球,印尼)、李东华(体操,瑞士)、钟腾福(羽毛球,马来西亚)、王贞治(棒球,日本)、张德培(网球,美国)、陈浩亮(举重,新加坡)等,他们是所在国的骄傲,也是华人群体的骄傲。

  中华民族的奥运历史已近百年。华侨华人在其中抒写了动人的篇章。他们和奥林匹克的故事说不完……

  

(责任编辑:王炎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