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新闻报道

昆明日报社一报开三"花" 三位火炬手倍感责任大

  一报开三“花” 倍感责任大

  ——访2008奥运火炬手、昆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孙学敏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总数为21880名。其中,境内传递火炬手19400名,境外传递火炬手2480名。

  云南火炬手总数为624名,昆明日报社占了3名。一个报社出3名火炬手,这不仅在昆明、在云南,在全国的媒体中都是罕见的。

  2008年6月9日、10日、11日、奥运火炬将在云南昆明、丽江、香格里拉传递。昆明日报社3名火炬手——昆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孙学敏,都市时报编委、文体新闻中心、视觉新闻中心总监马滨涛,都市时报汽车行业经理陈涛,将分别跑完各自的一棒。对昆明日报社1000多名员工来说,6月的奥运火炬云南行,格外值得期待。

  当上火炬手是上天的厚爱

  “当上火炬手,我很激动,也很感动。”5月底的一个下午,在孙学敏位于昆明新闻中心的办公室,他用有力的男中音说。“说实话,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新闻人,竟然能当上火炬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说。

  今年年初,昆明日报社要推荐一名奥运火炬手,听到这个消息时,在场的报社领导都不约而同对孙学敏说:“那就非你莫属!”孙学敏说:“我当时很感动。”不过,那时他心里并没真正当一回事,因为,他觉得那还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直到5月中旬,奥组委工作人员给他打来电话,对他的火炬手身份给予确认。放下电话,这个见多识广的总编辑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梦想真的变成现实了!

  “奥林匹克运动会来到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第一次;奥运火炬传递到云南,是第一次。对我而言,参与奥运火炬传递,今生就这一次了。”孙学敏对记者说:“我常常想,这是上天对我的厚爱。”他说,感谢奥运在中国举行,感谢火炬在云南传递,感谢推荐他的同事们,更感谢所有相信媒体、关心媒体的读者。“因为有了媒体这个平台,才有了我们昆明日报、都市时报、彩龙中国网的知名度,也才使我拥有了这个极其珍贵的机会。我相信,这也是所有为新闻事业、体育事业奉献的同行们的幸福。”

  当孙学敏的亲人、朋友们知道他被推选为奥运火炬手,都真心地为他祝福。远在外地的女儿也打来电话,兴奋地说:“爸爸,我真为你高兴!”

  对他来说,参与火炬传递将是一生中的美好时光,现在,离这个美好时刻越来越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六个“很”表达激动心情

  2006年2月,昆明市政协召开第11届会议,那一届,昆明日报有3个委员,当时,孙学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亲自写了一篇《一报三员》的新闻,发表后令全报社员工备受鼓舞。如今,报社又出了3个火炬手,“一报开三花”,孙学敏又一次感到心潮澎湃。

  “我很开心、很感激、很感恩、很感谢!”在说了前面两个“很”之后,孙学敏又一连用了4个“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他逐一解释说,很开心,是因为一个单位有3个火炬手,这在云南甚至全国媒体来讲都是少见的。“我的同行在祝福我的同时,也毫不掩饰他们的羡慕。”

  很感激。感激党委、政府办了昆明日报这个媒体,感激千千万万读者的支持。“昆明日报复刊 23年,我们从一份单一的报纸发展到现在的两报一网站(昆明日报、都市时报、彩龙中国网),并有了自己的发行公司、印务中心和传媒公司。没有上级关怀,没有读者的支持,没有商家的关爱,我们不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不会在云南站稳脚跟、崛起壮大。”

  很感恩。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给全国人民带来一个共同的梦想,带来激励、奋斗和团结向上。“火炬有3天在云南传递,如果没有北京奥运会,即使我们昆明日报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有这个机遇。”

  很感谢。“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报社全体员工。”他说,“3个火炬手,代表的是昆明日报社两报一网站1000多员工,是大家努力地、创造性地工作,把时政、经济、社会、文化、体育、娱乐等等新闻做得有声有色,得到读者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奥组委的认可,也才能让我们3人获得这个荣誉。”他表示,这次“一报开三花”,这“花”,是所有员工用心血和汗水培育出来的:“他们是绿叶,站在幕后,而我们3个代表他们站在台前,倍感责任重大。”

  “200米,我会很阳光、很灿烂地跑完这一棒。”孙学敏微笑着说。

  孙学敏的传递线路在丽江。他说,一定会很负责任地跑完这一棒。“我想,那一定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对我个人来讲,那将是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对报社而言,也是非常荣耀的时刻。这份幸福属于全体员工,属于我的至爱亲朋,属于全体新闻工作者。”

  我们有卓尔不群的力量

  “越是在危急时刻,越能彰显我们的特色。”他自豪地说。

  不久前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昆明日报在地震发生半小时后就派出了第一批采访组,成为首批进入重灾区北川和映秀镇的云南媒体。12个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进入余震不断的灾区,感受着灾难带给所有人绝望和痛苦的同时,强忍泪水完成采访报道的新闻使命,把灾难的无情和救灾的大爱,全力展现给昆滇乃至全国的读者,成为连接昆滇人民和灾区的一座爱心桥梁,获得上级领导和社会的赞誉。

  “我们有卓尔不群的力量。”孙学敏自豪地说。

  1999年,都市时报创刊,当时,“家底”只有20万元,没有任何资本可言。到2004年总收入超过亿元大关。发展到现在,连续4年经营收入过亿元。在新闻业务方面,时报引领昆滇潮流,成为云南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

  2005年7月,孙学敏担任昆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连年亏损的昆明日报当年即实现赢利,业务、发行、经营连年上台阶。

  2004年,时报创办了云南第一份《奥运快报》,2007年6月,昆明日报社经上级部门批准拿到了“滇字第一号”奥运特批刊号。

  2007年8月,投入3500多万建成印务中心,一举打破报纸印刷瓶颈。

  诞生一年多的彩龙中国网已被誉为“云南网媒黑马”,位居云南网媒三强。

  业绩,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卓尔不群”的丰富内涵。

  本报奥运报道将独树一帜

  进入昆明日报社到现在已经24个年头,从当年的青头小伙到如今报社上上下下亲切称呼的“老孙”,孙学敏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报社的成长。而他坚韧、顽强的个性,也在报社的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第一次写文章发表,要追溯到31年前,那时,孙学敏还是个高中生。毕业后,他做过通讯员,教过中学语文,当过记者,做过编辑,熬过夜班,发行过报纸,采写过几乎所有战线的新闻,算得上是这个行当的“万金油”。看到一些经过他曝光的阴暗事情得到惩处,他开心;看到一些弱者通过自己的报道得到帮助,他快乐;看到诸如张家营系列报道的新闻人物成为经典、响彻全国,他激动。

  19岁就分担了家庭重担的孙学敏,在家里,是家族的智囊和靠山;在报社,也是员工心目中的“大树”,曾经有同事打趣地对他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看到您,就像吃了颗定心丸,啥都不怕了。”

  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工作,对他来说,家,反而被疏忽了。难怪女儿曾埋怨:“咱家其实有四口人,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个弟弟!比起我这个女儿,爸爸更喜欢弟弟。”女儿所说的“弟弟”,指的就是报社。

  如今,两报一网站发展欣欣向荣,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主流新闻媒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孙学敏坚定地表示,昆明日报社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更加卓尔不群。

  熊熊燃烧的火炬,不仅燃烧着力量与激情,同时也展现着创造与智慧。孙学敏盼望着,火炬到达云南后,昆明日报社因三朵“花”的“绽放”而再领风骚,奥运新闻报道独树一帜、再创奇迹,让奥运报道之“花”开满昆滇大地,香在千万读者心头!

  都市时报编委、文体新闻中心、视觉新闻中心总监马滨涛——

  传递圣火 责任大于享受

  如果让都市时报的各位记者、编辑们描述文体新闻中心、视觉新闻中心总监马滨涛,不少人会列出如下关键词:激情、运动、风尘仆仆、老黄牛……看起来挺不搭调的几个词,集中在一个新闻人身上,让人看到了他勤勤恳恳、忙碌奔波却不知疲倦的身影;而当这几个词集中在一个奥运火炬手身上时,这个身影又将彰显怎样的意气风发、恪尽职守?

  6月10日的丽江,他期待了很久。

  《奥运快报》:1+1肯定会大于2

  马滨涛的办公室在昆明新闻中心10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贴了10多张《奥运快报》,这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都市时报的奥运系列特刊。

  4年前,这份《奥运快报》曾陪伴昆滇读者度过了充满运动激情的半个多月,带来了详实而又富有趣味的报道,在同城媒体中独树一帜。

  采访过程中,马滨涛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奥运快报》,说起4年前那段昼夜颠倒的日子,他苦笑起来:“雅典和昆明有时差,为了在第一时间准确报道比赛消息,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四五点,别人坐着头班车上班,我们则是坐着头班车下班。”

  如今又是一个奥运年,这一次在北京举行,没有时差的困扰,但却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是地方媒体,而且不像电视、网络媒体那样具有传播速度优势。虽然不会缺少资讯,但要如何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的特色,需要花费很多心思。”

  2007年8月8日,都市时报的奥运报道正式启动,在此前后,马滨涛做了大量策划方案,也和领导、同事开了无数次会。他总说《奥运快报》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集合大家的意见和努力。

  “从报道启动,我们的队伍就全身心投入到将持续一年多的报道中,10个月过去了,我们的《奥运快报》也已正常出版30多期。由于这个团队还负责时报的文化、娱乐新闻采编工作,我已经相当疲倦,可能会因此缺少创新的动力,这是我最担心的。所以我渴望依靠大家的群策群力,相信1+1肯定会大于2,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份《奥运快报》超越4年前。”

  要超越,要做好,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这样的目标是否带来了很大压力?马滨涛说压力的确很大,无论4年前还是现在,《奥运快报》的工作都非常紧张,但自己的内心始终很愉快。“其实奥运会就是一个节日,我们做《奥运快报》就像参与到这个节日里的一项‘游戏’,每天都要面对新的资讯、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想法,如何处理好这些,做到让读者满意,就是一个挑战的过程,所有人一心一意去努力完成一件事情,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快乐。”他说。

  体育:身体里有运动细胞

  有人说:工作与兴趣结合是最有乐趣的生活。马滨涛也这么说。他的兴趣是体育运动,或者说他的身体里存在着大量体育运动的细胞。

  他们那一代人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网络、电视、电玩游戏,所以各种运动自然就成了挥发过剩活力的重要途径。“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足球,现在则是网球,每周都去打。其他各种大大小小的球类运动都玩过,可以说,体育运动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瘾,成了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马滨涛笑着说,别看他现在是做文字工作的,可从小的梦想却是当足球运动员:“父母不喜欢我踢球,觉得那是不务正业,总是告诉我好好读书才是正道,可我就是想踢,躲着踢,鞋子踢坏了,补了再穿,一只鞋上打好几个补丁很正常。”偷偷踢球的事情被父母发现,免不了是一顿打,可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却始终没有办法让儿子“听话”。

  后来,马滨涛没能成为足球运动员,而是如父母所愿考上了大学,读的是新闻。毕业后曾在红河报、官渡报工作,科教文卫各条线都跑过,可他总觉得浑身的劲还是没使到最合适的地方。

  到都市时报工作时,马滨涛已经32岁,他面前是一份初生的报纸,是一个可以“拓荒”的新平台,他意识到这下可以使上劲了。

  从踏进都市时报大门的那天起,马滨涛就跟随着这个新生的团队一起成长——他一手创办了都市时报B叠《秀场》,从最初的娱乐新闻做到集文化生活、体育、娱乐新闻为一体,10个年头下来,他有六七年在上夜班,成了大家公认的“老黄牛”,这样的苦和累,换来了报社同仁们的尊敬与认可,换来了《秀场》在同城媒体中独领风骚的地位。

  可是,这个从事了20年新闻工作的“老笔杆子”,却还是会因为听到陌生人说的一句“你看起来就像个运动员”而暗自窃喜很久——看来,他细胞里的体育运动因子从来没有“安分”过。“即使没有当上运动员,但我现在依然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找到了热爱的工作,找到了能与自己兴趣爱好契合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梦想成真。”马滨涛说。

  圣火:也许以最快的速度传递

  马滨涛的梦想成了真,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也成了真——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了中国;6月,奥运圣火第一次来到云南。

  去年6月,联想奥运会火炬手选拔在云南拉开帷幕,“你报名当火炬手了吗?”一时成了昆明人的嘴边流行语。体育细胞活跃如马滨涛这样的人,自然不会错过机会。“报名之后,经过报社的考察选拔,我荣幸而自信地成为了候选人。说荣幸是因为自己即将扛起如此光荣的任务。说自信是因为无论体育精神还是为奥运会报道作出的贡献,我都自认当之无愧。”

  经过填表、写承诺书等一系列报名工作,马滨涛的报名表总算是寄了出去,剩下的是等待。可是这一等就是大半年。

  直到今年4月的一天,马滨涛走进办公室,赫然发现自己桌上多了一份函件——奥组委发来的确认函,确认他当选为奥运火炬手。“当时表现很平静,也没告诉太多人,可内心真的非常高兴,办公室的同事向我祝贺,我6岁的儿子知道这个消息后,也觉得自己的老爸很牛。”

  “我和孙总(昆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孙学敏)的传递地点都是丽江,时间是6月10日,6月8日报到。”马滨涛说自己最想去的其实是西藏或杭州,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世界屋脊,一个是自己梦中的温柔乡,都有壮美的风景。尽管最后不是在这两地,但能在家乡云南传递,也同样别具意义。

  每个火炬手回答的常规问题都是:如何传递自己这一棒?马滨涛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他说自己也许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这一段路程:“奥运圣火的传递是一次精神之旅,也是传递奥运会即将召开的消息,我希望这种传递能够更快。是的,也许很多人都想好好珍惜和享受这一难得的时刻,但我认为我只是个普通人,圣火传递不是我个人享受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信使’,传递‘更高、更快、更强’,‘参与比获胜更重要’等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和平与友爱的信息。”

  奥运会:梦想成真的幸福

  奥运会一天天临近,参与圣火传递的时刻即将来临,看着墙上那一张张已经发黄的《奥运快报》,马滨涛回忆起自己记忆中第一次看奥运会的时间:1984年的洛杉矶,许海峰为中国夺得了第一块奥运金牌。

  从那一刻起,中国人的奥运梦想逐渐清晰、放大、具体,最终成为可以把握在手中的现实。

  从那一刻起,马滨涛的奥运梦想也逐渐从懵懂、观望走到参与,最终成为可以用双手擎起的光荣。

  马滨涛说,梦想成真离不开团队,支持中国实现梦想的是全体中国人,支持自己实现梦想的则是整个都市时报:“时报给了我发挥能力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为奥运会新闻报道作出贡献,感谢的话要对与我并肩战斗的领导和同事说——谢谢你们!”

  然而,也有遗憾。

  马滨涛曾希望能随队采访奥运圣火上珠峰的过程,这也是他作为一个体育新闻人最期待的梦想,为此他从很早就开始规划,甚至推掉了难得的大学同学20年聚会。可是就在进展已经有眉目的时候,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我觉得很难过,都成了心病了。”

  为了做好《奥运快报》的编辑出版工作,马滨涛放弃前往北京近距离接触奥运会的机会:“能去现场感受奥运的气氛当然是很幸福的事,但做好《奥运快报》是我的工作和责任,是更加重要和有意义的。只要我们的《奥运快报》能做到让读者满意,相信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都市时报经营中心汽车行业经理陈涛——

  站在时报肩上举起火炬

  戴一副眼镜,总是乐呵呵的陈涛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文化人就是商人,巧的是,他正好两样都沾到了——他写出了大量精彩的社会、时政、经济新闻,他也让广告客户与都市时报之间达成了坚定的相互信任。做过记者、编辑、经营的他,如今是都市时报经营中心的汽车行业经理,从2008年4月起,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成为奥运圣火在山东日照传递过程中的一棒。

  意料之外的火炬手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陈涛对于奥运会的清晰记忆始于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普拉多奥林匹克射击场打响的一枪,结束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历史。

  “那一年我在上中学,当时的广播电视里以及身边的朋友同学们都在讲许海峰,讲奥运会,老师也在课堂上说马拉松的故事,体育运动的激情似乎在感染着每一个人。”

  陈涛记得,那时电视机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比赛也没有直播,都是录播的,但依然没有削减人们关注的热情。“那时候我父亲的单位里有电视,平时都锁在柜子里,有专人保管钥匙,到了播出奥运会比赛的时候,很多人就聚集到一起,等着保管钥匙的人来,打开那台能带来奥运消息的电视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涛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工作的忙碌让他无法像少年时一样全心关注奥运会,但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那一瞬间,他总是不会错过:“以前我总是最关注点燃主火炬的人,感觉到他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可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竟然也能成为火炬手,也会担负起相同的责任。”

  在工作中磨练锐气与毅力

  推荐陈涛担任奥运火炬手的是上海大众云南分销中心,多年来,上海大众云南分销中心和都市时报一直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有许多人为搭建双方合作互信的桥梁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陈涛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陈涛所学的不是经营,而是中文,毕业后他曾在企业工作过,却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之后,陈涛来到了刚刚诞生的都市时报,这一干就是八九年,“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到经济新闻,从记者到编辑,再到汽车行业经理。这几年,从业务到经营的工作,我几乎都有涉足。”陈涛掰着指头数着自己在都市时报工作过的岗位,也数着这几年里的种种磨练与收获。很多人以为在报社工作,磨练的仅仅是文字上的功夫,可陈涛却摆摆手,他说自己还学会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担当责任。

  “我曾经做过批评性报道,揭露了一些黑暗丑恶的现象,因此得罪了人,他们到处告我。但这些都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激发了我的锐气和责任感,我曾得过全省的好新闻二等奖,获奖的作品就是一篇批评性报道。”这些经历和磨练同样对陈涛的经营工作有很大帮助,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让客户愿意选择自己成为合作对象,成为每个媒体经营者的“头等任务”,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敲开客户大门的毅力,以及为客户和媒体负责的心态。

  “在经营方面,只懂业务是不行的,还必须琢磨客户的心理和需求,承担起为他们拿出最佳方案,达到理想宣传效果的责任。只有做好这些,才能让客户看到一家媒体的实力和创造力,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与合作。”谈起经营心得,陈涛总是格外自信和神采飞扬,看得出他的工作进展不错,难怪得到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云南分销中心的信任,成为他们心目中火炬手的合格人选。

  强强联合彰显实力

  今年3月左右,经上海大众云南分销中心推荐,陈涛递交了奥运火炬手的申请表。

  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4月15日这天,陈涛收到了一条短信,确认他当选为奥运火炬手。“儿子知道以后非常高兴,在同学面前也感到很自豪,还一直说要去看我传火炬。”孩子天真的喜悦也感染了陈涛,但他心里更多的是诚惶诚恐:“传递圣火是一种荣誉,担任火炬手的人们也是各行业的优秀代表和公认的社会典范,而我觉得自己做得并不够,只是站在时报的肩膀上才获得了这个机会。”

  陈涛认为,在汽车行业里,大众品牌发挥着标杆的作用。在云南,无论上海大众还是一汽大众都有着良好声誉;而都市时报也是具有强大实力的媒体,强强合作产生了最好的效应。

  “可以说,汽车行业从时报推荐火炬手,体现的是对时报的认可,选择我成为火炬手是偶然,可选择时报却是必然。我为自己的幸运而高兴,更为身在时报而自豪。”

  延续火炬手的荣誉与责任

  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陈涛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在珠峰的传递:“这是奥运圣火第一次到达世界最高峰,是中国人完成了这一壮举,在电视机前看到火炬手们相互传递圣火的那一瞬间,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传递本身,更是中国向世界的自我展示,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此时此刻,我也为自己能成为圣火传递的一员,感到无比荣幸。”

  陈涛的传递地点预计在山东日照,尽管对他而言,这是一座非常陌生的城市,但能在这座因“日出初光先照”得名,并且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美丽城市传递奥运圣火,还是让陈涛满怀向往:“当圣火传递到我手中的时候,也许我会很激动,也许我会希望时间过得慢点再慢点,让我能更多地感受这份感动。”

  按照规定,完成圣火传递之后,火炬手可以保留自己的火炬,陈涛也早就有了自己的收藏计划:“我会把火炬陈列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到就能得到鼓励,告诉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尽职尽责,把火炬手的荣誉与责任延续下去。”

  本版撰文 记者虞青 余苏晏

(责任编辑:礼拜天)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