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9日奥运专电 题:“我终于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记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羌族少年李潘(配图)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岳东兴
“5月12日是星期一,上午的语文课,老师布置要写一篇关于北京奥运会的作文,要求星期天晚自习的时候交,但下午就地震了……”
站在巨型的“鸟巢”旁边,14岁的羌族少年李潘眼中充满了兴奋:“‘鸟巢’真大呀,比自己想像的大多了,‘水立方’的颜色很漂亮,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过。
“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就像自己参加了奥运会一样,我回去后一定要把那篇作文补上,”他说。
19日,作为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北京奥组委等主办的“56个民族小使者北京奥运之旅”的成员之一,李潘与其他55名来自各民族的小朋友一起,开始了在首都北京的“奥运之旅”。
在参加这次活动的56名民族小使者中,有21名肢体残疾的儿童、21名聋哑儿童、7名盲人儿童和7名健全儿童。李潘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借助助听器才能正常交流,这个性格腼腆的男孩说:“我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北京奥运会是我们所有人的。”
与其他小朋友一样,李潘穿上了鲜艳的民族服装。他说:“在老家,我们只有在每年羌历节的时候才穿这身衣服,但今天,就是我们的节日。”
李潘是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乡中心小学6年级学生。“5·12”地震中,他的家和学校都变成了危房。教室裂了口子,是老师帮他们拿出了书包,家里的房子也不能住了,一家人就睡在帐篷里。5月26日,李潘跟着亲人走了十多个小时的山路,包里背着语文和数学课本,还有这身准备到北京穿的羌族服装。
李潘告诉记者,原来选出的羌族小使者是北川中学的张欢,但张欢在5·12地震中不幸遇难,他才以替补身份前来北京。“我很难过,”李潘说,“我俩4月初参加在成都的选拔面试时,张欢姐姐表现得比我优秀,本应该是她来的,但是……”
至今,李潘仍和父母投靠在四川德阳的亲戚家,奶奶、叔叔们还都在北川的老家。他说:“我想早点回到自己的家,想早点回到学校上课。”
李潘喜欢打乒乓球,但他最喜欢的明星却是姚明:“他很高,投篮很准,很会抢篮板球,我很想看他的比赛。”
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到首都,第一次爬长城,第一次到天安门看升国旗……李潘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都将在这次北京之行中实现。
爱学数学的李潘说:“我真的很幸运。我希望以后能到北京上大学,最好是清华大学,学习更多知识。”(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