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火炬手故事

治沙功臣白春兰银川传递 胡锦涛主席曾专程看望

  奥运官网7月1日讯 “塞上飞圣火,祥云映湖城”,结束了在中卫、吴忠的传递后,奥运火炬继续前行,来到美丽的“塞上湖城”银川。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传递也是宁夏传递的最后一站,全程13公里,将从新月广场起跑,途径北京东路、正源北街、贺兰山路、亲水北街、北京中路,最终抵达终点人民广场。

银川的传递将展现多姿多彩的回族文化和回乡风情,展示“塞上江南”景致,展示韵味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和现代化发展成就。官网记者在传递前一天采访了火炬手白春兰,以下为采访内容:

  奥运官网:您明天跑多少棒?

  白春兰:明天是217棒火炬手。

  奥运官网:我知道您是一位常年从事治沙造林的英雄,听说您参加植树造林的工作已经有二十八九年的历史了?

  白春兰:二十八年。

  奥运官网:您现在和丈夫还生活在盐池县?

  白春兰:现在那个地方只有我和媳妇儿两个人,我丈夫97年就去世了,他也是为了治沙,因为治沙劳累过度最后有病,47岁就去世了。

  奥运官网:我听说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在最初的阶段是非常艰苦的。而且和您一起到盐池县去的人,刚开始有十户人家是吗?

  白春兰:对,到那个地方往下走有十户人,那个地方风沙大受不了,最后都搬走了,现在住的就是我一户。

  奥运官网:为什么您能坚持下来,是什么动力让您一直守在那个地方?

  白春兰:那个地方我和丈夫苦干一年都没有收成。最后我们两个人商量到那个地方,没有人住的地方种树,实际上到那个地方治沙就是维持生活,像我在那里就开始种树治沙,那个地方全都是大沙漠,到那里白天种树,晚上弄沙墙挡风,丈夫就是干活多累病了最后去世了。

  奥运官网:您能给我们描述一下,现在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情景吗?

  白春兰:那个地方以前是寸草不生,现在那里我已经种树种了七万多株树了,是覆盖治沙的。现在我那个地方已经是旅游区、已经是旅游景点,当初去的时候十几天见不到一个人,现在那个地方旅游人很多。

  奥运官网:那现在那个地方有多少村民,有人家陆续搬到那个地方去住吗?

  白春兰:我住的那个地方现在只住两户,我是80年去的,到92年又来了一户,搬走的人,最后看我到那个地方把沙治了,现在陆陆续续下来了88户人家,那个地方又搬了88户人家,我们就分成四个村,都是搬迁过来的。

  奥运官网:您还会一直住在那个地方,一直在那儿种树吗?

  白春兰:我现在一直在那个地方住着,现在我那个地方自治区政府已经在那里盖纪念馆。现在正在盖着,还没有盖起来。我这一辈子就在那个地方的,我现在还能治沙,还能干,我已经离不开那个地方了,就是说从寸草不生的地方干到现在,树种得已经有感情了,走不了了,就在那个地方,能活一天我就要在那个地方还要治一天沙。

  奥运官网:我想您也是一个例子吧,把沙漠变成绿洲这样一个故事。政府给您这样的荣誉,能够成为奥运圣火传递的其中一棒火炬手,而且明天就要传递了,说一下您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白春兰:我在那个地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把我选为其中的一棒火炬手,我都没有想到能当选为火炬手,我在那个地方也没有想到现在能干成那样子的,根本没有想,就想到那个地方能吃饱肚子就行,就是那种想法。这次能选为火炬手,明天在银川传递,我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激动,尤其是明天要跑好,明天一定要圆满成功。(奥运官网www.beijing2008.com记者王慧芳)

  白春兰简介:

  宁夏人。农家妇女。27年里,她带领群众苦斗沙海,治沙治家,用青春和汗水绘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她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环保百佳、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提名奖获得者白春兰。

  1980年,白春兰和丈夫赶着一辆毛驴车,联合本村另10户人一道,来到沙边子村"一棵树"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白春兰学会了立体综合种植法,她还把种植、养殖、加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先后购买了猪、羊和饲料加工机,并在沙漠里挖出了4亩鱼塘,投放鱼苗4000尾,年终纯收入达4万多元,成为全县典型的小康示范户。

  1991年,她的丈夫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从此,家里的担子全部压在白春兰一人身上。种地、栽树、治沙、照顾丈夫1997年10月,经受病痛折磨的丈夫辞世,她便带领着儿子和儿媳继续进行着治沙事业。此时,"一棵树"已变得郁郁葱葱。在白春兰的带动下,昔日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的沙边子村,已有80余户农民搬迁到这里安家落户,并参与植树固沙 ,开发沙产业。

  2000年5月5日,胡锦涛同志,专程来到沙边子村看望白春兰,称赞她勤劳致富的模范,治理沙漠的功臣,并鼓励她以沙产业开发为龙头,实行股份合作制。27年里,白春兰全家累计植树5.5万棵,治理沙漠3000亩,封沙育苗1 000多亩,全家人均收入每年达2万多元。站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漠,白春兰坚定地对记者说:"只要身子骨硬朗,我一定在眼前的沙漠里治理出更多良田!"放眼望去,她创造的这片绿色世界正在向更远处延伸……

(责任编辑:静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