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昨晚8时,洪山广场4万多群众齐声喊起的响亮号子,响彻夏日的夜空。410平方米的巨型大屏幕上,奥运会开幕式如期华丽绽放。昨晚,洪山广场自2000年落成以来,迎来最多的客人。
附近居民、留校大学生、来汉务工的农民工朋友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董必武纪念广场、中心下层式广场、音乐喷泉广场三大景区,大家或坐或站,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伴随着大屏幕上的节奏欢呼。“今天这个场面,还是我第一次遇到。
来自阳新一中的7名高中生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脸上涂上了国旗的油彩,头上插着小国旗,热情地与所有想和他们合影的人拍照,“这个时刻,我们都是一家人”。河南信阳来汉打工的士明涛,带着父亲士学国和尚在襁褓中的1岁儿子士俊玉赶来现场,“家里看太没有气氛了,看着开幕式如此宏大,让人振奋!”
“Are you repoter?”在下沉广场的台阶上,几个蓝眼睛的国际友人看到记者胸前佩戴的证件,主动打起招呼。他们是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师Peter、Bob和Rick,这个暑假,他们来武汉大学组织一个暑期国际英语口语培训班。和他们一同前来现场看开幕式的,还有另外十多个年轻外教,他们像热情的武汉人一样,穿上了描绘着国旗和红心的T恤,随着大屏幕上的精彩表演大声欢呼。8点12分,开幕式上的国歌奏响,他们也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起立!随着雄壮的国歌享受着这份感动。
记者 高星
汉口江滩—— 百余家酒吧挤满观看市民
本报讯(记者 戴红兵)室内,六台电视前围满了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市民,户外高挂的两个大投影幕墙前,也全是清一色观看者。昨日,市民们三五成群聚集到汉口江滩约克酒吧,据了解,附近的百余家酒吧内外也都是人山人海,生意出奇的好。
昨晚8时,汉口新天地的酒吧长廊的21台大液晶电视前,人头攒动,开幕式开始播放国歌时,观看的近千市民也都自觉起立,跟着电视画面唱起国歌。一位家住附近的张姓市民含着热泪激动地说:“中国人终于圆了奥运梦,此时此刻,我感到非常自豪。”
据爪哇空气老板方文介绍,很多市民之所以到酒吧或咖啡吧来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就是觉得家里人少,不热闹,这里人多氛围好,加上边喝啤酒边观看,非常惬意。
江汉路—— 没有转播也激情四射
本报讯(见习记者 成熔兴 周海滨)江汉路中间的大屏幕昨晚并没有转播开幕式,但这并未阻挡人们来此聚集庆祝奥运的激情。在人群中,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特别引人注目。记者上前询问,原来他们是来自荷兰的Engels和Schouwenburg。
交谈之中,记者得知Engels的妹妹是本届北京奥运会荷兰女子棒球队队员。为了给妹妹加油,Engels一家五口都来到了中国,其他四人已去了北京。而Engels惊讶于武汉的宏伟与发展,决定和哥们一起在武汉多留一天好好看看,明天再去北京。
Engels说,他觉得这次奥运会比以前历届规模更大,也更加友好。而江汉路也很大,很热闹,不过唯一让他扫兴的是,江汉路并没有转播,他只能回宾馆去看,这样就不能体会中国人对奥运的热情了。
汉口街景——
广场沸腾 街头冷清
本报讯(见习记者 成熔兴 周海滨)昨晚7时59分,当北京鸟巢里的鼓声中的电光闪动着“60、50、40……”字样时,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上大屏幕前的数千观众同时齐声呐喊,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8时整,鸟巢的会场四周焰火闪起,记者也被一阵阵欢呼声和热浪所包围。
数千观众中,退休工人、82岁的游爹爹或许是年纪最大的一位。昨晚7时30分,游爹爹就拄着拐杖、搬着马扎、牵着老伴来到了广场前坐下。“这么大热的天,您不在家里待着,干嘛非要来这里看电视啊?”面对记者的提问,精神矍铄的游爹爹回答说,到这里来一图热闹,二图空气清新、三图锻炼。游爹爹告诉记者,每天到江滩走走锻炼是他的必修课,“这样才更契合奥运精神嘛。”
但在出租车司机朱师傅的眼里,昨晚却是冷清的一夜。他告诉记者,从昨晚5时接班后起,他就发觉,路上行人少了。而且,公交车上、商店里、马路边都是空空荡荡的。朱师傅说,自己也特别想看奥运会,不过工作需要,只能等着明天看重播了。
图为昨日,在江夏五里界街办事处,大街小巷、村村户户自动挂起国旗和奥运旗。图为拿着国旗和奥运旗的孩子们充满喜悦。
通讯员 卢德耀 周虹 记者 胡义华 实习生 黄丽莉 黄宁宁 摄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