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红袖侠,封剑入山林。廿载飘零事,难泯家国心。
白发再出鞘,龙泉鸣旧音。难酬蹈海志,丹心青史存。
——记“不老剑客”栾菊杰
□本报记者 孙秀峰
引子:24年前,她是一个奇迹!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她是一个熠熠生辉的英雄符号!和中国女排一起,成为十亿人高山仰止的精神坐标!
24年后,她写下了另一个奇迹!50岁的她,在天命之年重出江湖!佩着一柄长剑,带着风骨无边,重新回到了祖国的赛道上。
与其说她是在和对手作战,不如说是与自己、与时间作战。为了心中那个不老的梦想,她毅然在注定失败的舞台中拔剑而出……
可是,她到底还是输了!
一个50岁的身躯,已无法支撑起一颗20岁的雄心。然而,那一声“祖国好”的亲切问候,那弥漫在赤子眼中的晶莹泪光,就像24年前的她一样,再一次温暖了全中国……
时隔多年之后重温栾菊杰,就像品读一首弥散着旧年气息的诗篇——多少经历过当年那个夏天的人,多少曾因“栾菊杰精神”而热血沸腾的心,注定要在重睹她的那一刻,于迷离的泪光中梦回当年……
50岁的栾菊杰可以持剑重温青春,但在那个时代被她影响的人们,却回不来了。
谨以此文,向不老的剑客致敬!向那个走远的年代——
致敬!
■关键词:归来
回到剑道 回到故园
50岁的栾菊杰出场了。
一瞬间,那些分散在赛场四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开始潮水般地涌向她所在的剑道。
全世界的剑迷都在等待这一刻,并且,已经等了八年。
这是2008年的8月11日,奥运会女子花剑的比赛。因为心中那一份剑道情、故园梦,50岁的栾菊杰,终于出现在了这里。
站在熟悉的奥运剑道上,栾菊杰的表情很凝重。她向看台的某个方向看了一眼,在那里,她的几个孩子正在举起一条横幅——“妈妈,我爱你”。
这时,剑馆内的掌声雷鸣般响起,于是,栾菊杰的剑尖抖动了一下,向全场观众致意。
站在她对面的对手——20岁的布贝克里不明白:为什么眼前的这个代表加拿大出战的运动员,可以像英雄一样得到中国人的掌声,她只知道,这是自己所见过的最年老的剑手。
在栾菊杰战胜了年轻的后辈之后,她从怀中掏出了一个条幅,上面只写了三个字——祖国好!那一刹那,全场的掌声再度响起……
接下来的一场比赛,体力已经完全透支的她,到底还是输了。但此时,胜负已无所谓,因为她的梦想已经实现。
“我复出,只因我希望站在祖国的剑道上。
栾菊杰来到北京奥运,是为了她的击剑情结。而栾菊杰这个名字,又何尝不是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情结。多少经历过当年那个夏天的人,多少曾因“栾菊杰精神”而热血沸腾的心,注定要在重新面对“栾英雄”的一瞬间,在迷离的目光中梦回当年,然后一声长叹——哎!24年了……
24年了,从1984到2008,从洛杉矶到北京,一切都在岁月中改变。不变的,唯有那颗不肯老去的心。
“只要走上剑道,对我来说就是享受生活。”
和“复出”这一壮举相比,“能在奥运会上走多远”并不是人们的兴奋点。令人兴奋的事实只有一个:24年前,那个为中国击剑挑落唯一一枚奥运金牌的栾英雄,重新穿上了洁白的剑服,扬起了手中的三尺青锋……
回来了,回来就好!
■关键词:记忆
那一年 那一剑……
很多生于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人,在他们漫长的人生记忆里,一定存留着关于两篇报告文学的记忆——《扬眉剑出鞘》和《中国姑娘》。前者出自作家理由,记录了栾菊杰在1978年世青赛上血染青锋的英雄壮歌,后者出自鲁光,记录了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的时代强音。
在那个年代,整个国家正从低迷中探索振兴,在需要英雄激励的时刻,栾菊杰和中国女排挺身而出,高高擎起一个国家的自豪与信心。
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啊!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无数经历者血脉贲张。
那一晚的栾菊杰,是中国击剑史上不朽的圣像!
1978年3月、西班牙马德里,全世界的剑坛高手云集于此。
当名不见经传的栾菊杰,从容地举剑齐眉时,整个世界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属于她的时代,正在慢慢出鞘!
就像飓风过境,栾菊杰横扫对手的势头,是那么不可阻挡。一马平川地踏入半决赛后,她竟然以八比一的疯狂比分,终结了上届亚军。
世界剑坛一片哗然。这是成立国际剑联以来,第一个闯进决赛的中国人。由欧洲人垄断的剑道,被这个来自东方的“起义者”一剑洞穿。
……
更历史性的镜头出现在决赛中——对手狠辣的一剑,完全刺穿了栾菊杰的手臂,翻卷的白肉血流如注,许多胆小观众尖叫着双手掩面,不敢观看这一幕。但是,就像栾菊杰生平无数次创造奇迹一样,她竟然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比赛。这壮烈的一幕,成了世界击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
因为这一幕血染青锋的英雄壮歌,孱弱的中国体育,终于让全世界肃然起敬。
世青赛后,“学习栾菊杰精神”的浪潮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在那个热血的年代里,为了这句口号,她更是拼了命,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练出了肾病,这种病,纠缠了她一生。
……
有些人,天生就是为战斗而生。栾菊杰这一生都在战斗——与对手作战、与病痛作战、与岁月作战。她并非永远的胜利者,但是面对挑战,却从来不肯倒下,哪怕已经伤痕累累。
剑者,心中必有一柄永不垂下的剑。 ……
栾菊杰这一生出剑无数次,但最重要的一剑,出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看过那场巅峰之战的人,谁能忘记在刺中哈尼施最后一剑的那一瞬,栾菊杰眼里一闪而逝的傲然。
那是1984年的8月4日,洛杉矶长滩体育馆,奥运会女子花剑决赛。
26岁的栾菊杰持剑在手、面如止水,已是一派宗师风范。
对于栾菊杰和哈尼施来说,这是一场迟早要到来的巅峰之战。三年前的世锦赛上,她和栾菊杰的精彩一战,已成击剑史上的经典战役。那一次,栾菊杰惜败。但多年之后,哈尼施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从那一战之后,她就预感到:她和这位中国姑娘,总有再一次“一剑定乾坤”的时刻。
三年后狭路重逢,往剑道上一站,哈尼施心中一惊——栾菊杰左手握剑、剑锋下指,她从未见过对手的这个动作。
这个熟悉的中国姑娘,变得有些陌生了。
她摇摇头、摒除杂念,然后与对手双剑相搭、互相致意。
剑光一闪,决斗开始。
刀光剑影中,哈尼施又一次感受到了恐惧。栾菊杰真的变了,她已经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被自己研究透了的对方弓步进攻,突然之间消弭于无形,取而代之的,是密不透风的防守。而当她进攻时,对手却突然反守为攻,出剑诡异。
8比3!没有任何悬念地摘取金牌。“栾菊杰时代”光照世界。
这一夜,以一种里程碑式的重量,封存入一代中国人的记忆。
■关键词:他乡
走天涯 弘剑道
人在剑在!栾菊杰的一生,都与剑如影随形。
栾菊杰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梦想从未离她远去。
在中国,她是一代人的英雄;在加拿大,她成为大师、成为神话。
1988年,汉城奥运会结束后,栾菊杰封剑归隐,然后漂洋过海,消失在国人视线中12年之久。
曾经激励了一代中国人的栾英雄,在异国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在加拿大,她是江湖顶礼膜拜的“击剑教母”,高居于剑坛之巅,弟子占据了该国半壁江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开赛,被称为加拿大的“华山论剑”。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栾菊杰又出现了——带着那柄寒光闪烁的三尺青锋,带着她不老的雄心。只是这一次,她的剑服上,已不再印有让人热血沸腾的五星红旗。
“加拿大选手”栾菊杰——这是她时隔12年之后的身份。
人在异乡,心念故园。栾菊杰,这位一代中国人的骄傲,把她人生中最华丽的岁月,留给了中国击剑。直到24年后的今天,她还在梦想着成为中国队的教练,培养下一个栾菊杰,让五星红旗第二次升起在世界剑坛之巅……
到达加拿大后,脱下戎装的栾菊杰,开始弘扬剑道。随后,她再次出山,四夺加拿大冠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排名直抵北美花剑的后座。
……
剑客,必须有一颗侠者之心——栾菊杰在埃德蒙顿俱乐部一呆就是18年,薪水不高。她有过很多更好的机会——许多俱乐部重金相诱,也有国家队请她去执教。但是,她从未想过要离开,因为这里有她朝夕相处的学生、朋友,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栾菊杰杯”击剑公开赛。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八十年代轰动中国的民族英雄,过着一种怎样清苦的日子。
在长达一年的奥运资格赛中,她的一切费用都要自理。年轻的选手们从来不在意宾馆的价格,而栾菊杰要考虑的,则是怎样能找到便宜的、不怕煮中药的小旅馆,因为这些年来,肾炎迫使她要经常吃药。为了比赛,她甚至变卖了家产……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灵魂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可怜的利益,丢失了自己的气节,于是,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有些东西,金钱是无能为力的。”栾菊杰说。
■关键词:梦想
六十岁 再归田
“回到家乡、回到北京”,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这就是栾菊杰的精神支撑。
能把自己的梦想擎到天堂的高度,靠的是自信的柱子。然而,在追求奇迹的路上,免不了要触摸痛苦。
“我想用手中的剑,向我的祖国致敬”。决定复出后,栾菊杰如是说。 ……
尽管贵为北美女花第一剑,但由于没有参加过世界杯分站赛,没有奥运积分的她,必须参加每一站积分赛,从而完成进军北京的心愿。
可是,她已经五十岁了,一个做教练都嫌有些老的年纪。很难想象,要用近一年的时间去打积分赛,还要从两百以外的排名打到前两名,要在一群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对手中突出重围,今天周旋北美,明天横穿亚洲,后天已纵跨整个欧洲……
高强度的训练,引发了她多年的肾炎。在上海站,她不停地擦汗、撑着腰喘气、甚至突然跑到墙角干呕。在咬牙坚持完成后,她瘫倒在了剑道上,被送去医院输液……
独坐于每一个漫长的黑夜,疼痛、孤独常常如潮水般漫卷她的心灵。她发现:宁静的夜晚,很容易使人陷入一种伤感的情绪中,心灵好像一下被什么掏空,忽然显得苍白而无奈,所以她讨厌黑夜。然而,黑暗的背后总有她所等待的阳光,为了这一缕光明,她必须咬牙挺住。
……
坚持终究换来了奇迹。今年5月,国际剑联宣布:栾菊杰将与另一名委内瑞拉选手一起,代表北美参加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赛。那一刻,50岁的她泪流满面……
在与岁月的决斗中,她又一次获胜了!
……
“我还想再战十年,六十岁时再退役。”栾菊杰说。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因此诞生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作为诠释。对于栾菊杰来说,只要回到剑道,她就已经足够快了。
后 记:
在30岁之前,栾菊杰的人生和祖国荣誉连在一起;在30岁之后,她的人生和击剑、梦想连在一起。
有一种人,天生热衷于与岁月为敌。穆托姆博43岁依然屹立于NBA,梅勒尼·奥蒂48岁时依然奔驰在百米赛道上,还有王义夫、瓦尔德内尔……面对岁月的刀锋,他们挺身而立,从来不肯倒下。对于这些老去的英雄而言,是否有能力再封顶天下,早已不再重要了。只要他们还站在赛场上,只要还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这本身就是一个只属于英雄的奇迹。
向不老的栾菊杰致敬,因为梦想,并未离她远去。
■岁月剪
影
那些年,
那些事……
这是1978年的击剑世青赛,对手的一剑,刺穿了栾菊杰的手臂,也诞生了中国体育史上最著名的体育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
1984年的栾菊杰,以一种里程碑式的重量,封存入中国人的记忆。从那时起,她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这是2007年摄于加拿大的照片,栾菊杰幸福的一家。天命之年,本应淡却江湖荣辱,但心中那个不老的击剑梦,却驱使她一次又一次地与岁月作战。
“我想用我手中的剑,向我的祖国致敬。”正是因为这个信念,50岁的栾菊杰,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50岁还在战斗,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更可敬的是,她希望到60岁时再封剑。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