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 体育之子荣高棠 > 荣高棠一生
邹振先:多情荣老 把体育融进自己每一滴血液里
https://2008.sohu.com 2006年11月17日14:36 北京晚报
我来说两句他对体育如此狂热,他对运动员是如此“溺爱”,他对奥林匹克精神如此执着,他是一个把体育融进自己每一滴血液里的人,他就是中国体育界老前辈荣高棠。
我国三级跳远名将邹振先昨天的切身回忆让我们湿润的眼眶中出现了一个活脱脱的多情荣老。
1981年是新中国体育全面崛起的年份,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在男子三级跳远起跳线前,作为中国人,邹振先震动全世界。他以17米32的佳绩一举夺冠,并打破大学生运动会纪录。作为当时代表团团长的荣老,让邹振先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爱才。邹振先回忆道:“这是我,一个普通运动员和荣老第一次的亲切接触。”赛前准备会上,荣老亲自点邹振先拿一枚金牌。邹振先就站起来说:“行,争取吧。”邹振先回忆说:“当时荣老问了问我伤的情况,之后就找大夫给我治疗,他站在门外保护我,不让任何人打扰我的治疗过程。”更有意思的是,比赛取胜后,荣老兴高采烈地跑下来说:“振先,我给你拿水去,等着我。”邹振先却连说:“别,别,荣主任,我自己拿。”但荣老一溜小跑拿水去了。接着,荣老拿着一束鲜花来看我。作为奖励,荣老亲自找中国当时驻罗马尼亚大使陈叔亮一起,在大使馆宴请包括邹振先在内的优秀运动员。
荣老对运动员的爱护可谓闻名遐迩。邹振先回忆道:“当时大学生运动会后,我还要到欧洲进行一系列比赛,最后参加9月在罗马举行
的田径世界杯赛,荣老就问我的伤重不重,我说如果接连参赛,恐怕世界杯赛成绩未必很好。”没想到,荣老当时就说:“那就不去了,别太难为自己,我给你联系一下,就不去这些比赛了,全力备战世界杯赛。”后来,在罗马世界杯赛中,邹振先跳出了17米34的亚洲新纪录,夺取亚军,震动世界体坛。荣老高兴地说:“邹振先,真长中国人的志气。”
2004年,由本报体育部资深记者袁虹衡写作的《17米34,邹振先的故事》一书书名恰恰是荣老所题,邹振先也是荣老给题书名的运动员第一人。荣老在题写书名时问:“是写阿拉伯数字呢,还是写中文大写数字呢?还是阿拉伯数字好,因为谁都能看清楚。”
申奥成功后,他和老朋友们有一个这样的约定:“咱们盼了一辈子的盛会到了家门口,百年一遇啊。2008年以前,谁都不许走,好好活着,能为北京奥运做点什么就做点儿什么。”一切都仿佛就在昨天,这样的感觉今天如此强烈。 本报记者孔宁J087
他与体育融为一体
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当提起中国体育老前辈荣高棠辞我们而去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于开先先生一声叹息:“哎!真怀念他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他是一个将自己与体育融为一体的人。”
“你即便与他聊聊天,自己都会感觉年轻几岁,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浑身有一种激情,别看他以94岁的年龄终止了人生,但总感觉他像一个青年一样拥有旺盛的斗志。”于开先这样回忆道。
说荣老是新中国体育奠基人之一,一点都不为过。而荣老退休之后,也时时刻刻地不忘体育。只要身体力行,他就尽力去现场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参加有意义的社会体育或公益活动。别看这么大年龄,荣老对如今中国体坛优秀运动员的名字如数家珍,他是带着对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期望走的。
丁开先说:“今年8月底,荣老从北戴河休养归来,一见到我,就询问起各个运动队伍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情况,各个项目的世界发展潮流和最新动态,他对体育太有感情了。”
于开先说:“年纪大了他自己身体不是很好了,但工作人员生病住院后,他一点招呼都不打,就像自己家里的亲人一样,去医院看望。他还给我们推荐优秀的医生和医院,对我们的生活关心备至。虽然他不在世了,但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始终仍在工作一线忙碌着。他对奥运的感情是那么深刻,他对我们体育项目的分析依然犀利,而且感情的确很深,他与中国体育已经融为一体。”
本报记者孔宁
(责任编辑: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