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活动 > 大众奥运时间 > 杨明先生演讲
记者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奥运会突发事件的报道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1月04日13:36 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这届奥运会上面 我想讲的一个新闻是讲刘翔,刘翔我们都非常清晰的记着他那个12秒91,在决赛中平了世界纪录,当时那个场面我觉得是刻骨铭心。
当时分析刘翔的时候,我们谁都没想到他能平世界纪录,要是说夺冠军当时我也不是很看好他,我觉得可能银牌,银牌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大赛上,奥运会上有可能会心理上因素,可能表现不出来,结果也是在发令之前,我们要写特写的一般是怎么写呢,其实都是肉眼在那看的,只不过我们比现场观众看得更仔细一点,从电视机上看那些画面其实观众都看到了,我们看到有时候也是这样,只是我们要写的就是电视画面之外的那些镜头,然后把它一些细节可能局部会放大,会定格或者给他有些变形,这样形成达到我们文字的要求。所以我们拿着照相机,那就把他的一举一动,走几步,穿衣服,然后什么这些细节就提前先都记下来,然后到时候以后当做素材。结果那发令枪一响,刘翔前三栏还不是很明显,后边过了五栏以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保持优势,然后最后就12秒91,这么一个让全世界震惊的成绩,谁都没有想到,所以那时候我也是特别兴奋。完了后来突然就发现,就从我们观看的和他现场的气氛和当时身体的感受,原来那一套的特写根本就用不上,所以就得重新写。但是就在那种情况下,有激情, 往往就是一气呵成,就可以写得很有视觉冲击力,而且我觉得写得也比较满意,就比事先的炮制出来的想像中的赛场东西就好得多。后来我记得我们那篇特写叫横空出世,写完了以后后来还被上海教育局给它缩写以后,当成中学读本放进去了。所以刘翔的这次报道,我们后期还在一个小时之内,我们大概发了三十多条,然后一下派出去了十七个人去支援,所以就把那次报道就做得非常的充分。
而且在刘翔之后二十分钟的时候,谁也没想到 邢慧娜又拿了一个万米的金牌,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不清楚,因为按实力她绝对跑不过埃塞俄比亚的那个蒂巴巴姐妹。结果呢,可能连场上这两个埃塞俄比亚人都糊涂了,因为她们经常跑着跑着就扣圈了,她们还以为这邢慧娜是被超过一圈的一个人,所以最后跑的时候也就没理她,最后还在那跑,觉得遥遥领先呢,结果邢慧娜没想到最后一圈开始加速,她们还看了看没反应,最后邢慧娜拿了金牌,所以那个金牌也是个意外之喜。这样在奥运会上中国在田径上拿了两枚金牌,而且最后我们中国奥运代表团是拿了三十二枚金牌,获得了金牌总数的第二名,这个也是一个大跃进式的提高。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
(责任编辑:小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