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几十名新闻工作者齐聚 52岁老记服务奥运当新兵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1月17日13:26 法制晚报

我来说两句

  他是来自重庆的体育记者于次是被选拔出来的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今后将和其他人在北京工作一年半

  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新闻工作者齐聚京城,今天起他们将为未来的新岗位——2008年奥运会新闻服务官员接受培训。

这些即将上任的人里,年龄最大的便是52岁的重庆记者于次。

  奋斗多年、完成了体育采访生涯“大满贯”的于次,这次低调进京,甘愿当一名为奥运服务的“新兵”。

  宾馆的接待指示牌 摄/安灵均

  奥运“新兵”·报到

  低调进京老乡接待坚持原则婉拒采访

  昨天,本报记者从媒体同行处了解到,一批即将在北京奥组委任职的新闻服务官员来京报到。下午3时多,记者来到了他们的报到地点,也是他们的下榻地——方兴宾馆。

  在宾馆1层大厅里设立的“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全国选借调干部报到处”指示牌上已经显示出了入住者的身份。在大厅一角,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开始接待工作,陆续有五六个人拖着行李赶来报到。

  下午4时左右,一个身穿黄色棉服的中年男子提着若干个行李走进大厅,他便是国内资深体育记者于次。在这些即将上任的新闻服务官员里,52岁的他是年龄最大的。

  于次是乘坐12时50分的航班从重庆赶来的,他把行李放在一旁,将沙发扶手当成桌面,开始填写报到的相关表格。一名奥组委的女接待人员也是于次的老乡,在他的旁边热情协助。

  于次本次进京表现得非常低调,虽然是同行,但坚持原则的他依然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不好意思,奥组委有规定,到这里报了到,就不能随便接受媒体采访。”

  奥运“新兵”·住宿

  宾馆紧邻奥运大厦老于享单间“特权”

  方兴宾馆距离新闻服务官员的培训地——奥运大厦仅有百米之遥,步行3分钟便可到达。

  宾馆只有3层,没有设置电梯,新闻服务官员的房间大多被安排在2层和3层。入住时,拎着大包小包赶来的新闻服务官员们都是在接待人员的帮助下才将沉重的行李提进房间。

  记者从宾馆前台了解到,奥组委在这里预订了29个房间,其中在3层预订了一个单人间,里面居住的便是于次,他也是惟一享受独居“特权”的新闻服务官员。

  奥运“新兵”·人物故事

  走南闯北数十年采访生涯“大满贯”

  52岁的于次能够竞聘成功,以一种新的身份投入到奥运会中,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偶然的。

  作为家乡媒体《重庆晚报》的资深一线记者,于次令同行羡慕和钦佩的是,他实现了自己体育采访生涯的“大满贯”——采访过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记者从重庆的同行处了解到,于次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在38岁那年转行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在此之前,他是一名英语老师,因为酷爱体育新闻,这才半路出家当了记者。

  再往前追溯,青年时代的于次是支边知青,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1978年,他成为了县高考文科状元。可以说,在于次的生命里,他经常面对的是挑战,他勇敢承受的也是挑战。而这次服务奥运,对于52岁的他来说,何尝不是新的挑战。

  当选全国“百佳”在球迷中颇有影响

  两年前,于次当选了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他也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体育记者。

  不夸张地说,很多重庆的体育迷都是读着于次的文章长大的。走南闯北数十年,通过体育新闻报道,于次的名字也在全国的体育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庆球迷协会会长王绪明骄傲地回忆,在两年前的全国球迷联盟会上,来自大江南北的各地球迷在讨论全国知名体育记者时,竟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于次,“作为他的朋友,我在那一刻感到无比自豪。”

  年龄最大考生英语答题最快

  虽然外语老师出身的于次不仅资历深,还具有英语特长的优势,但在选拔过程中,和全国400多名考生一样,老于依然经历了艰苦的考试。

  去年10月,于次作为重庆的4名参选者之一,参加了奥组委引进高级专项人才的海选考试。作为年龄最大的考生,于次一天要考3场!而就是这位老新闻人,在考试当天,不止一次令他的对手震惊。

  在上午进行的专业英语八级笔试中,当于次向考官要求加作文纸时,考场里的大部分人都转过头向他递来异样的眼神,原来大多数考生连选择题都没做完。

  同事点评

  参与奥运一生完美

  “于次是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老前辈,能够有机会加入到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团队中,可以说他的一生就完美了。”昨天,《重庆晚报》体育部主任王印毅这样评价他的同事于次。

  王印毅告诉记者,亲临和报道奥运会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梦想,于次从一名体育记者成为奥组委官员,“能够在退出采访舞台前参与奥运会,他为自己演绎了完美的精彩。”

  奥运“新兵”·职责

  在北京工作一年半为两万多记者服务

  和于次一样,许多新闻服务官员来北京之前,事业和家庭重心都在各自的家乡。而从今天起,他们将以“新兵”的身份在北京重新出发。

  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2.16万名记者参与奥运报道。

  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单位的新闻服务官员们虽然要暂时离开原来的岗位,但能够为奥运服务是他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很多人进京前,他们所在的单位还特意举行了欢送仪式。

  据了解,这些新闻服务官员将在奥组委接受两三个星期的培训,但目前他们还没有和奥组委签订正式的工作合同,而具体到哪个场馆工作也没有安排。据悉,培训结束后,也就是春节过后,才会有具体的通知。此后,他们将在北京工作一年半的时间,直至奥运会结束。

  奥运“新兵”·选拔

  海选媒体从业精英外语能力相当重要

  据悉,奥运会期间,每个奥运场馆(群)要配备1名媒体副主任,每个竞赛场馆要配备1名新闻运行经理、1名摄影经理,这些工作人员都是从中央媒体和全国10个省区市选拔出来的。

  这些人要很好地理解前来采访的媒体人员的行为模式和专业需求,赛时能流畅地与各国的媒体人员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媒体人员提出的各种要求。因此,外语能力是新闻服务官员的重要考核标准。

  新闻服务官员印象

  大赛中扮演重要角色好服务让记者们舒心

  昨天晚上,《北京青年报》资深摄影记者胡金喜向记者介绍,以他多年到国外采访的经验,为媒体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国际大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胡金喜介绍,他每次出国采访大赛,就会和组委会的摄影经理打交道,“所谓的摄影经理就是负责摄影记者的服务人员,他会告诉我们如何使用场馆内的服务设施、怎样登记以及到哪里发稿等事项。”

  胡金喜感叹,一名专业知识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摄影经理,不仅让前来采访的记者在工作中感到非常舒心,对赛会主办国的印象也会加分。 本版撰文/记者谷欣

  于次在宾馆大厅内填写报到的表格,旁边是奥组委的接待人员 摄/记者安灵均

  

(责任编辑:海盗)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