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国际羽联网站上的一则消息不胫而走,李玲蔚这位曾经叱咤世界女子羽坛的优秀运动员又一次成为了焦点:“中国又有了一位女性国际奥委会委员!”“她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提名的!”然而风头浪尖上的李玲蔚却回避了媒体的镜头和话筒:“我并不清楚。”
时隔两个月,当记者再次询问这件事的具体情况,李玲蔚还是那样淡淡地说:“其实我真的不是很清楚来龙去脉。但我要郑重声明的是:我被任命为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委员,而不是‘谣传’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我是接替魏纪中先生,以中国奥委会推荐的方式成为项目委员会委员的。由于我同时担任国际羽联理事的职务,所以这个消息最先被国际羽联披露出来。至于邀请信上的一些外交辞令,不能太当回事儿。”
即便如此,但这则消息确实引起了公众对李玲蔚的关注:她近来在做什么?她还在为体育事业奋斗吗?她的笑容依然那么美丽吗?于是记者日前采访了李玲蔚。
没有奥运金牌我不遗憾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喜爱用“羽坛天后”来形容李玲蔚。有人统计,上世纪80年代,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共获得过50余枚世界级大赛金牌,于是有人戏称:与李玲蔚同时代对于羽毛球女选手来说是个悲哀。令人惋惜的是,羽毛球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才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已经退役的李玲蔚永远没有可能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争夺金牌。然而她却半开玩笑地说:“不遗憾。要是参加了奥运会却没拿到冠军,那才叫遗憾呢,永远让人心痛。可是有哪块金牌是板上钉钉的呢?这世上不可能所有的好事都让你赶上。与我的教练相比,他们连参加世锦赛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是真正的无冕之王。而我得到了广阔的舞台和展示的机会,已经非常幸运了。”
一位女性,在自己热爱的体育领域,能够统治一个时代,是多么令人骄傲!但李玲蔚却不愿回忆过去的辉煌了:“每一枚金牌背后都有故事和汗水,但随着时间流逝都淡忘了。没必要也没兴趣老是回忆过去了。”一般世界冠军都会把奖牌和奖杯摆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但她说:“金牌拿了也就拿了,回家就放在抽屉里了。发生过的已经被记入史册了,金牌是个纪念品,在不在并不重要。”受到命运眷顾的她笑谈自己哪里是什么常胜将军,不过是输得比较“巧妙”,人们总是原谅并遗忘了她在不受关注的比赛中的失误。
毫无疑问的是,竞技场上的拼搏让李玲蔚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赛场上的输赢浓缩了人生的成败悲欢。今天对手是失败者,明天角色就会互换。这种历练帮助我在命运转折中清醒地把握自己。”
我不是拿着羽毛球拍来奥组委的
和大多数优秀运动员一样,退役后的李玲蔚做过国家队教练,也出国留学和求学深造。2003年
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申办成功后,她来到奥组委体育部“默默无闻”地工作。她说:“离开了原来的舞台光环自然就会消失。奥组委到处都是精英,而我除了羽毛球其他的又懂多少?我又不是拿着羽毛球拍来奥组委打球的。所以我应该像海绵一样多向他人学习。”
虽然未曾做过奥运选手,但李玲蔚和奥运会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3年她进入了北京体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就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博士论文的题目定为《夏季奥运会的项目设置演变和发展方向》。2004年她收到了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奖”的提名。之后,她还荣幸地成为了雅典奥运会的火炬手。
中国的体育工作者非常幸运
思考自己的命运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李玲蔚认为,在中国能够成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是非常幸运的。经常参加国际比赛,接触世界各国女性运动员,她发现中国女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很高,甚至超过了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得到更多人民的厚爱、社会的关注和荣誉。而且受益的不仅仅是运动员自身,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活跃在体坛的女运动员的影响,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身体受益,而且精神上受到更大的激励,生活中找到更高的目标,实现更高的追求。说到这里,美丽的笑容洋溢在她脸上。更让她由衷感到幸福的是,一生和奥林匹克运动结缘:公平竞争的运动场让她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价值观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加自信自强地参与社会生活,提升人生境界。 本报记者罗乔欣RJ187
相关链接
昔日“羽坛天后”李玲蔚
1983年、1986年、1987年世界杯赛和1985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获女子双打冠军。
1983年、1989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和1984年至1987年4届世界杯赛中获女子单打冠军。
1984年、1986年、1988年中国队夺得尤伯杯冠军的主力队员。
在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和大奖赛总决赛中夺得过8次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冠军。
(责任编辑: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