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志愿者 > 志愿者新闻
评论:莫让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变了味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3月15日15:40 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高鹏)北京市有关部门近日公布了《2007年北京高校奥运志愿者工作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各高校将奥运志愿者服务工作纳入学分制管理,并对参加奥运志愿者工作的大学生在评优、推荐就业单位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以保证在今年6月底前,报名参加奥运志愿者工作的人数达到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
相关部门制定上述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大力提升青年人乃至整个社会参与志愿事业的热情。然而,当志愿者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自愿”,如果将参与志愿服务变成一种“名额摊派”、一种“行政指令”,就背离了以自发参与为宗旨的志愿精神。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学分、评优等直接挂钩,会让志愿者工作染上功利色彩,会导致一些学生迫于政令或为挣学分“勉强”去当志愿者,这不仅有违志愿宗旨,而且缺少热情和主动性的学生很难出色地完成志愿者工作,同时也会占用更多热切期望担任志愿者的学生之岗位。国外有些赛事也曾招不满志愿者,但几乎没有听说过用“学分”、“比例”之类“软硬兼施”的方式,可见此法欠妥。
应该说明的是,优秀志愿者与优秀大学生不是同一个概念。有些优秀大学生对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兴趣不是很大,应该宽容他们的这种“不参与”。相反,一些在学业上不算拔尖的大学生由于更珍惜志愿者工作,往往会干得更出色。选拔志愿者肯定要有入选门槛和一定的选拔标准,但主要应看学生的热情和岗位适应能力,不宜与高校的用人选人机评估制混淆起来。
发动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奥运志愿者工作,不仅需要大力宣传以奉献为核心的志愿服务理念,逐步树立起一代人的共同价值观,更需要相关部门对志愿者岗位数量进行科学估算和设置,确保每名参与者都能“招”以致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们从志愿者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感觉到参与志愿服务能够证明自己、体现其个人价值时,才能使人们参与志愿事业的热情长久保持下去。
“全球志愿者宣言”指出:志愿服务是公民的基石。因此,志愿服务之于我们不应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不应是趋利从众的跟风,而应成为一种全民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莫让“名额摊派”和现实利诱磨损了奥运志愿者工作的纯洁性,莫让志愿服务变了味。
(责任编辑: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