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08奥运新闻中心成中外记者之家 迁址“太方便”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5月18日11:05 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上周五的晚上,北京街头到处是欢度周末的市民。位于朝阳门内大街55号的新闻出版大厦门前,一辆大轿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几名境外驻京媒体记者带着轻松的笑容走下车来。他们刚刚参加了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组织的首钢新址曹妃甸之行,由于采访活动安排紧凑,他们虽然略感疲倦但收获颇丰。

  参观采访曹妃甸的“新首钢”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是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组织的境内外媒体环保系列采访中的一站。今年,奥运新闻中心组织记者相继对北京焦化厂停产转型、首钢集团公司、奥运场馆文物遗址保护进行了采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采访完北京焦化厂后,境外记者纷纷表示,该厂停产转型表明了北京为举办“绿色奥运”做出了巨大努力。德国电视一台记者吕捷特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环境保护关闭了这么大规模的工厂,这让他印象深刻。路透社记者说,关闭重污染工厂显示了北京市政府为改善环境做出的努力。

  不仅如此,北京奥运新闻中心还组织境外记者采访了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春节庙会和崇文区清真菜大王“厨子舍”等。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像一块磁石,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细致、高效的服务工作,越来越吸引着境内外记者。

  -新闻中心迁址“太方便”成高频词

  5月9日,是“五一”节过后的第一个周三,像往常一样,新闻中心准备了每周的新闻发布例会。不同以往的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显得很多,因为这是新闻中心迁址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例会。据工作人员介绍,上下午各一场发布会,都有60家左右的中外媒体参加,尤其是下午,来了近百人。

  发布会开始前,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照例同新朋老友打着招呼。境外媒体的记者几乎众口一词,“这里方便多了”。一位记者说,他几乎可以走着到这里。其他记者也反映,这里距很多境外媒体记者居住区域非常近,打车不过是一个“起步价”。一位马来西亚记者,站在新闻中心的窗前,向左看去是外交部,向右一望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加上奥运新闻中心,这一条线形成了“新闻发布带”。她不禁感慨道:“真是太方便了。”这是境外媒体记者经常“出没”的地方,是他们最准确、最迅速和最可靠的消息来源区。

  新闻中心“搬家”不是一次简单的迁址,内部软硬件也有了较大的“升级”。在9层宽敞明亮的新闻发布厅里,几位外国记者对座椅扶手兴趣浓厚。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在发布大厅的记者座椅扶手里,配备了集话筒、网线接口和四声道同声传译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如果记者想提问,不需要再等工作人员递话筒,只需按一下位于座椅右侧的提问键,就可以拿起身边的话筒提问。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非常欣赏这套设备,她说:“每个座椅都有一套这样的设备,太方便了。”

  新闻发布厅面积达300平方米,前后两侧有充足的摄影和摄像机位。拱形的玻璃屋顶,提供了良好的光线。发布厅右侧和后面分别有24个和48个声频口供记者朋友们使用。一位电台记者说,这样我们就不用每次举着话筒对着扬声器了,录音的音质也会好得多。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奥运新闻中心邀请记者参观新址,在5层的办公区里,设置了专门的记者采访区和服务区。记者工作间非常宽大,座椅和办公设备也在安装中。看到良好的办公条件,美联社的一位记者开玩笑说,这里的办公条件比他的要好得多,希望给他留个位子,他要到这里办公。

  -24小时“一站式”服务更完善更周到

  今年4月,国际体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也是这个会议首次在当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召开。因此,来京采访的境外媒体记者也明显多于往届。英国伦敦是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对于北京更是格外关注,《每日电讯》一下派了8名记者报道会议,报道北京奥运会进展情况。下了飞机,前来迎接他们的是奥运新闻中心热情的工作人员。路上,工作人员告诉英国客人,会议的地点在香格里拉饭店,居住的酒店在新世纪饭店。为了能够让英国记者在短暂的来京采访中迅速投入工作,奥运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帮他们办好了注册手续,领取了会议有关材料。英国的几位记者没想到他们会得到如此热情周到的接待,问了几次才相信了自己的耳朵。下车时,他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对工作人员说,你们的工作做得太好了,非常周到。他们表示,希望伦敦奥组委也能像北京这样。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24小时“一站式”记者接待工作已经开展了几个月。仅以今年4月为例,新闻中心共受理、安排采访30批次、130人次记者采访,采访相关负责人14次,参观奥运场馆21次,受理签证申请材料11批。

  -打开让世界了解北京奥运的窗口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世界各地媒体越来越关注北京关注中国。各类媒体都以奥运会为背景,报道北京的发展,让本国本地区的人民了解北京。4月2日,日本广播协会一行20多人,在日本早间的黄金时段直播了国家体育场的建设。

  那天凌晨两点,奥运新闻中心的几位工作人员就开始协助日本媒体进行直播的准备工作。当时的气温还不到10摄氏度,又有四五级的风。为了能够顺利地在早晨7点开始直播,几位工作人员忙上忙下,协调关系,帮着选择和架设机位。

  到早晨7点直播时,风停了下来,蓝天映衬下晨光照射的银色“鸟巢”焕发出鲜见的英姿。这迷人的景象让几次“踩点”的日本摄像师不住地感叹,“太美了!太美了!”日本摄制组的负责人对奥运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和中国同行说:“是你们的热情感动了老天,让它给了我们这幅美景。”

  短短的直播不过20分钟,却在日本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后来据日本广播协会人士介绍说,很多人看完直播就打电话到电视台,一是询问“鸟巢”在北京的位置,二是问是否已经开放旅游,他们下次到北京一定要看看。日本广播协会为了这次成功的转播,专门用中文给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写来感谢信。

  4月18日,在总裁麦淘沙的带领下,德国新闻社(德新社)代表团来北京访问。德新社一行在京期间,采访了外交部、北京市、北京奥组委领导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参观了“鸟巢”等奥运工程,了解了筹备中的奥运和发展中的北京。在参观天安门、故宫、八达岭长城的过程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市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和支持奥运会的热情。在天坛,他们饶有兴致地同市民一起踢毽子、玩儿太极球,感受中国传统体育的魅力。公园里,一群自发形成的市民合唱团的歌声,让他们驻足聆听。京城各处和谐的社会气氛打动了他们,麦淘沙深有感触地说:“人们脸上的微笑充分说明了他们的生活感受。”他表示,要让世界人民了解到这些。 摄影吴东

  

(责任编辑:dudu)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