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世界冠军 曾国强:一顿饭换来的奥运金牌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5月22日20:43 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广东省东莞市,有一个人口不足四万人的小城镇,从这里曾经走出过陈镜开、陈满林、叶浩波等一大批举重世界冠军。
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名不见经传的曾国强一“举”成名,载誉归来的他与众多前辈一样,成为了家乡父老心目中的又一个大英雄,他的故乡石龙镇亦被广东省政府正式授予了“举重之乡”的称号。这之后,曾国强势头非常强劲,在第38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总成绩和挺举两项冠军,在第16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上又获得了52公斤级三项第一,只可惜,他多次冲击世界纪录都未能成功。
天妒英才,1986年,命运又一次和曾国强开了一次玩笑,在第10届亚运会的前几天,国际上开始把用于降体重的“利尿剂”列为违禁药品,中国代表团也禁止运动员吃“利尿剂”。没有了药物的辅助,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壮实的曾国强虽然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减体重,但却始终无法把体重减到52公斤以下。无奈之下,他只好参加了56公斤级的比赛。在那次比赛中他抓举起了117.5公斤,当时52公斤的世界纪录是117公斤,如果能参加那次比赛的52公斤级的比赛,他就有可能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这一次的失利给这位奥运冠军留下了举重事业的最大遗憾。此后1986年到1987年他一直参加的都是56公斤级的比赛,在那个级别里,他一直没能取得很大突破,好强的曾国强在六运会后选择了退役,与他的队友,60公斤级的举重冠军陈伟强,一同回到了故乡石龙镇。
出于对举重运动的热爱,曾国强成为了当地一名举重教练。从运动员变为教练,曾国强体会颇深。“运动员相对于比较单纯,当教练很辛苦,什么都要考虑,跟当运动员两回事。我今年带差不多十个运动员,每个人的计划不一样,你要备案,每一段每一段要写,还要记录他的成绩,成长的过程,都要写,很多事情还要自己去安排他们怎么去做,这是一个很大的难度。现在转为当教练,体会最深的就是,你带运动员还要不断不断让他提高成绩才行,这样才有成就感,如果你不提高,当教练也没有意义。”
和同时期的其他奥运冠军相比,曾国强现在的生活可谓是平淡无奇、简单低调。与20多年前从这里走向世界最高领奖台一样,这里依旧是楼下训练馆,楼上宿舍楼。如今,当年为射击队拿回第一枚金牌的许海峰已经是国家射击队总教练,射击中心的副主任。而渐渐被人遗忘的曾国强只是广东省一个普通教练。面对这天壤之别,曾国强表现得很淡定。“这个绝对不介意,那要这样介意,很难做人了,活不成了,每个人每个人不同。”
而对于屡屡在国际大赛上得金牌的举重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曾国强也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个主要是政策的问题,这不是一种嫉妒,我们实在是要改,确实有点不平衡。比如足球,比较热门的项目,他们有观众喜欢你,你也没办法,但你其他项目,比如冷门一点的,每一届奥运会都拿金牌,现在来说在国家里面,政策上一定要倾斜一点,像我们举重有一种特殊的政策才行,因为这种项目,不像以前十几年前找队员那么容易找,又是在广东,生活水平那么高,以后发展举重的选人比较困难一点。”
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曾国强还是执着地守望在举重台的前面。对常人看来如此枯燥的生活,曾国强却有着自己的理解,“每个人不一样,你喜欢这个东西,你喜欢这个项目,你始终就会对它有感情。是赢就赢,是输就输,你举不起来就举不起来,它有这种吸引力。我反正举重是没有白练的,包括我现在当教练都是,我想为举重出点力,就是这样想。”
举重台上难的是举起来,而生活中难的却是放下去,举起来的荣耀和放下去的平凡似乎在曾国强这孩子般的笑容里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年过不惑的他,依然在用他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自己对举重的热爱。
[上一页] [1] [2] [3] |
(责任编辑:小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