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活动 > 2007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 > 媒体聚焦
人民网:何不寓“练”于乐(健身之道)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5月31日16:00 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常听学生抱怨,那些新鲜的、好玩的活动,学校很少开展。现在,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上主要让学生从事传统的球类和田径活动,较少涉及休闲活动,一些孩子因此对体育课缺乏热情。
英国伍斯特大学从事学生体育研究的哈德曼教授认为: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在青少年群体中催生出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他们认为娱乐休闲行为与正式的体育运动截然不同,他们更喜爱的是非正式的体育活动。
必须承认,现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太多变化,他们接触了父辈们没有接触的很多东西。很多青少年在喧闹的城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游戏场,他们通过溜冰、滑板、蹦极、滑雪、漂流、冲浪等运动项目来寻求刺激的体验。
很多业内人士反思中小学体育教学时指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成人化、竞技化的色彩应该淡化,让孩子的体育锻炼有更多的个性化色彩,寓“练”于乐,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央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贾志勇介绍,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青少年体力(相当于我国的体质)问题。学校在执行“青少年的体力在下降,要提高体力”这一行政方针时不遗余力,甚至有执行得过了头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对提高体力的体育锻炼出现了厌倦情绪。鉴于这一教训,日本的学校体育及时调整,开始向“快乐体育”、“更加快乐的体育”的方向变更。
当然,学校体育课的改革也要按照一定的节奏,不可能单纯去迎合学生的趣味。而且,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能配备足够的设施。贾志勇说,目前,学校的体育设施还是比较落后,场地也严重不足。但是,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总要有“快乐体育”的观念,才有“快乐体育”的行动。学校体育应该探索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动起来。
他山之石
据前中国女足队员高红介绍,加拿大有一些由运动员组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这些机构以体育和游戏为切口,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以游戏中的冲突解决问题为例,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怎样由冲突中的自然反应过渡到合适的反应模式。而这种转变将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行为模式。游戏项目由资深的教育家设计,目的就是要将体育融入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
编辑点评
学生并非不爱运动,学校体育要赢得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魅力。
(责任编辑:史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