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最好的十年另一种延续 笑看赛场风云夏煊泽不哭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6月26日22:00 外滩画报

我来说两句

  十年国家队,六年辉煌,夏煊泽曾代表了中国男子羽毛球的最高水平。他排名世界第一,拿过世锦赛冠军、奥运会第三; 他也有过失意落败,饱受伤病折磨,但是无论怎样,他笑看赛场风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文/刘莉芳 图/魏征

  自2007年1月10日起,夏煊泽正式挂拍退役。十天后,当队友们在韩国公开赛厮杀时,他收拾简单的行李,独自乘最早的航班飞往苏州,出任中国少年队女队教练。自此,“嘴哥”成了“夏导”,麾下有20多个十四五岁的女娃,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起床,晚上要安排次日的训练计划,他狠不下心,常犹豫某个动作是练6组还是4组。

一周有二三个晚上,要看队员的训练日记,直到凌晨二点。夏煊泽说,带这群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女弟子,比当运动员累多了。夏煊泽见她们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摸样,知道,自己的十年国家队生涯彻底结束了。

  最好的十年

  2007年2月10日,国家羽毛球队为七位新科世界冠军举行“上墙”仪式,这是羽毛球队组建以来的传统,至今墙上已有55位世界冠军的照片。“老将不让,新人非上不可”,这是总教练李永波的主张,也是国家队竞争激烈的写照。新科冠军在仪式上大胆放言,要“抢班夺权”。在这片群情激昂中,“大嘴”夏煊泽的退役感言让场面变得温情湿润起来。

  一袭大红色国家队服,“大嘴”左手捧着一个羽毛球形状的纪念奖杯,他试图学李永波脱稿发言,但几度哽咽。彼时,“大嘴”没有眼泪,他说,十年来,虽然付出了很多,但这十年是最美好的,值了。

  十年国家队对于夏煊泽来说,是一段江湖,人在江湖,他告诉自己不能任性,要听话,在高手林立的国家队,一次任性无异于葬送运动前程。他更知道在国家队靠成绩说话,他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身高仅1.74米,基本功也粗糙,于是玩命训练。还是9岁时,他在台阶上练弹跳,磕破了头,就自个跑到河边洗去血迹,不作声地回来继续练。在浙江省队时,十岁出头的他脚底练出了1厘米厚的老茧。国家队教练汤仙虎赞他“打球豁得出去,靠着这股子不服输的拼劲与韧劲,终能成大器。”

  的确,夏煊泽1998年进国家队,1999年获得荷兰和德国公开赛冠军,成为新生代的代表之一。2000年,在十天之内,他连斩两项高星级赛事冠军:全英公开赛和瑞士公开赛,成为继孙俊、董炯之后,中国男子单打的领军人物。2003年,他夺得世锦赛男单冠军,这是夏煊泽运动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胜利。赛后,一身橙色比赛服的他跪在地上,久久不肯起来。

  2000年,作为队内头号男单选手,夏煊泽出征悉尼奥运会,目标金牌,可惜只拿了铜牌,这是夏煊泽最想再来一次的比赛。

  曾经年少时,孩子气的夏煊泽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输给一名四川选手,他不服气,约对手私下“切磋”。当晚,在无人喝彩的体育馆里,他赢了。然而在奥运赛场上,在运动生物链里,越高端,越残酷。

  夏煊泽曾冀望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但雅典出征名单上,没有他,当李永波在湖南益阳宣读名单时,戴顶鸭舌帽的夏煊泽,把头埋了下去,回避了一双双吃惊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睛。

  2005年是夏煊泽的低谷之年,他受伤病困扰,缺席了大师赛、世锦赛等大赛。不管他是否愿意,新人正在渐渐取代他。2006年5月,夏煊泽迎娶相恋九年的妻子。7月,他决定改打双打。年底宣布退役。从正式退役到教练上任,夏煊泽只用了一个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煊泽吾儿:

  看了天王赛实况转播,这是十年来爸爸第一次看你打球,既兴奋又紧张。看后感到,你进攻意识强,步伐快敏,这是你的优点,正因为这些优点,使你的羽毛球水平一步步得到发展,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的话,那么本身缺点会暴露出来,使自己的特点失去优势,结果会导致失利。

  你还年轻,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不能一味蛮干??

  父夏人鉴

  这是夏煊泽的父亲夏人鉴在1999年6月1日写给他的家信。那时的夏煊泽还是国字号的新生代,在一些世界大赛上,拿了几块铜牌和低星级赛事的金牌。父亲没有深厚的文采,家信写得像入党申请书般循规蹈矩,但每封信都是手写的,改了又抄,抄了又改。父亲希望通过书信教导儿子做人打球的道理。事实上,这些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陪着夏煊泽过了一个又个难关。

  夏煊泽,“煊”同“暄”,意思是暖暖的太阳。1979年,他出生在浙江瑞安城关镇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夏人鉴是公安局职工,他希望儿子将来能承受考验,取得煊赫的成绩,于是给儿子取名为“煊泽”。因为父亲曾当过四年体育老师,家里都是足篮排等体育用品,在“抓周”仪式上,小煊泽在一大堆东西里一把抓起个羽毛球,家人拿走,他就猛哭,塞还给他,他马上就破涕为笑。于是,还在襁褓中时,羽毛球就成了小煊泽最好的玩具。

  随着小煊泽长大,父亲发现了他的羽毛球天赋。每天清晨5点多,父亲用自行车驮他去训练,训练完再送他去上学。那辆老爷自行车在一段时间内,载着父亲沉甸甸的厚望和儿子不明所以的好奇。父亲的陪伴,直到夏煊泽十岁离家,开始独自生活。夏煊泽说,父母是他生命里最感谢的人。

  另一种延续

  作为一名世界冠军,夏煊泽的运动生涯中有太多的闪光点,他轻取名将陶菲克,他率领中国队夺得汤姆斯杯,然而众多的荣誉似乎都不及他在2006年7月6日做出的一个决定让人尊敬——27岁的夏煊泽在事业不再巅峰之际,决定由单打改双打,这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而他接受了羽毛球生涯不再顺畅的现实,正视自己。

  他从国家队五楼的男单宿舍搬到了六楼的男双房间,从单枪匹马的独立作战到与队友默契配合完成比赛,从种子选手到由资格赛打起的男双“新人”。

  “我对自己很有信心,要拿就拿第一。”这是夏煊泽的双打宣言。事实上,这个决定是迫于伤病缠身,国家队新人辈出,必须要出成绩的压力。当时很多人劝夏煊泽趁功成名就,退役吧。但他还想打,只要能打球就是幸福的。从单打到双打,看似简单,其实握拍的位置、速度感都非常不同。于是,他像一个小学生那样跟小运动员学。

  2006年深秋,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夏煊泽和新搭档徐晨“爆冷”击败四号种子马来西亚种子选手陈重名/古建杰,打进八强,那时夏煊泽改练双打仅三个月,那是他的第三场双打比赛,也是成绩最好的一场。

  “作为一名运动员,不想拿冠军是不可能的,但要把自己的位置、心态摆正,同时也要对自己有信心,把球打好,这就可以了。”

  半年的双打生涯中,夏煊泽最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绩。2006年12月,他在丹麦公开赛上迎来自己的最后一场比赛,那也是一场没有奖牌的比赛,很多人说这场封山之赛不够完美,但夏煊泽则笑看风云,说,我们打得很好,打败了世界冠军。人生没有一点遗憾多没劲,将来怎么跟孩子说?

  

(责任编辑:小婧子)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