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奥运气象国际合作科研 为奥运提供技术支撑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6月27日18:30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网站
我来说两句奥运官方网站6月27日讯 今日下午,“奥运气象服务国际合作及科学技术研究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市气象局王建捷副局长向大家介绍有关奥运气象研究情况及相关问题。
发布会现场 |
王建捷介绍情况 |
王建捷说,奥运气象服务国际合作和科学技术研究作为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气象服务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各界的关注。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气象部门根据奥运需求,围绕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针对气象预报服务的难点问题,开展了多项奥运气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以及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直接支撑奥运气象服务的实用科技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项目、课题已经顺利通过了中国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有些技术成果在奥运会气象服务2006年演练和体育赛事中进行了试用。
以奥运气象服务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王建捷介绍,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下,中国气象局就奥运气象服务有关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等,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方式与许多国家开展了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是开展政府间或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合作项目
近年来,气象部门就国际共同面对或关注的气象预报科学技术难题或问题,开展了政府间或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例如,在中国—加拿大气象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奥运临近预报示范相关技术被确立双边合作项目之一;在中国—澳大利亚科技合作特别基金框架下,北京市气象局与澳大利亚气象研究中心签订了科研合作谅解备忘录,包括奥运临近预报示范相关技术和社会效益评估等合作内容;北京气象局与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合会(UCAR)签署了科研合作谅解备忘录,临近预报技术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技术为主要合作内容等。
另外,中国气象局还通过世界气象还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天气研究计划,牵头实施北京奥运国际示范项目—B08FDR—RDP项目,在更大的范围内就奥运气象服务涉及的突发灾难性/高影响天气预报与临近预警技术问题开展广泛多边合作。该项目旨在发展和改进针对高影响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和中尺度集中预报技术,示范当今世界先进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作用与价值,进而促进这些先进预报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参加这个项目。中国科学家在该项目中担任科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职务,对项目的组织和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实施进展显著,今年7—8月份,在北京各参与国的预报系统将进行实时测试和产品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的试验应用。
二是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奥运气象服务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之一。中国气象局2005年和2006年在北京先后举办了两次“世界气象组织天气研究计划B08项目的国际研讨会”。还多次派出科技人员参加相关技术的国际会议并作会议报告交流,以跟踪了解相关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进展。例如,2004年3月在雅典召开的“中国—希腊科技奥运研讨会”;2005年9月在图卢兹召开的B08FDP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2006年10月在悉尼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应用临近预报技术国际会议”等。
三是开展专访和培训,了解和借鉴往届经验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了解和借鉴往届奥运会举办国际气象服务先进做法和组织管理经验。2002—2003年间组团访问了澳大利亚气象局和希腊气象局,专门调研了悉尼和雅典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还邀请了悉尼奥运气象首席服务官Spark女士访问中国气象局,做奥运气象服务专题介绍。2004—2007年间先后派出4批气象科技或管理骨干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等国家进行短期培训,较系统地了解和感受国外气象业务服务与现代化建设得情况,学习并提升国际交流技能。2004年8月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市气象局、青岛市气象局共选派4位天气预报专家,随北京奥组委代表团赴希腊全程参与和观摩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积累经验。
围绕提升奥运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王建捷介绍,在中国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支持下,与国内外气象部门、大学和科研院等开展合作,围绕提升奥运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开展了气象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重点围绕:北京及周边观测站网建设的科学布局、奥运场馆精细气象预报技术、突发灾难性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等)临近预报系统的建立、人工消雨作业科学实验和气象服务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五大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取得了一批直接支撑奥运气象预报服务的实用科技成果。
一是开展北京及周边地区观测站网布局合理性的研究
针对不同天气的气侯特征、上游影响系统发生发展的敏感区、天气系统的时空尺度以及不同观测设备的特性,采用数学结构函数及数值模仿方法,科学指导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自动观测站布网、探空加密观测的时间和地点位置、新建多普勒雷达组网和拼图方案、风廓线仪站网布设等。连续5年开展了北京地区边界层探测试验,提出了北京地区(夏季)奥运时段边界层风、温度、稳定度垂直分布模型等。
二是开展奥运场馆精细预报支撑技术的研发
进行中尺度数值预报和资料同化关键技术研发,建成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奥运数值预报模式和能够同化多种探测资料的快速更新分析预报系统,为奥运期间24小时内逐三小时滚动更新 北京地区天气预报和奥运比赛场馆逐小时的气象要素预报提供有效支撑技术方法;开发建立了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有助于减小因预报不确定性带来的预报判断失误问题;此外,针对各种赛事的特点开展了体育气象研究,可提高气象服务对赛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开展突发灾难性天气客观临近预报系统的研发
在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临近预报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局地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生命史短、空间尺度小、发生的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预报难度大等特点,通过本地优化和改进,建立了北京地区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客观自动化临近预报系统,并将有关技术移植到青岛气象局,以有效地在奥运会期间,对两地突发灾难性天气的出现进行临近(0—2小时)预报与预警。
四是开展奥运期间人工消雨作业作业科学实验
作为奥运会开、闭幕式应急保障措施之一,开展了针对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人工减(消)雨实验研究,并通过双边合作与交流,学习和了解俄罗斯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作业经验。2005—2006年,依据云系发展的云物理理论,采用过量播撒技术,组织实施了飞机和火箭人工消雨、减(消)雨外场试验,采取了初步试验结果,为2008年奥运会人工减(消)雨实施方案的制定鉴定了技术基础。
五是开展奥运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从2005年起,通过随机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行业咨询等多种资料采集方法,建立了包含多类用户基本情况和对气象信息基本需求的社会经济影响基本资料库,进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分析研究,已初步建立评价模型、策略和方法等。
王建捷总结说,奥运气象国际合作和科学技术研究不仅为北京奥运会的气象保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对加速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为北京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能力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正在为世界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缪礼东)
(责任编辑: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