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昨天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6周年纪念日。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见证了中国两次申办奥运会的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现中国排协副主席魏纪中颇多感慨。昨天,正在波兰公干的魏纪中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1993年申奥失败后,我觉得很愧疚” 年轻时的魏纪中曾是江苏青年排球队的队员,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工作。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的魏纪中精通英语和法语,在担任中国奥委会秘书长期间,他肩负起北京申办奥运会的重任,主持了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
1993年9月24日,是魏纪中心中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那一天,在蒙特卡洛进行的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竞争中,北京以两票之差惜败于悉尼。这次失败让魏纪中感到非常愧疚,“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失败,后来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那个时候中国国力还不够强大。”魏纪中说。
“2001年那次,我知道,该轮到我们了” 1999年,北京二度出击申奥,有了上次的伤痛,很多人都变得谨慎了。但是,已经在体育产业领域进行了多年研究,并对申奥形势有了一定把握的魏纪中却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2001年那次,我知道,该轮到我们了。”
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这也再次点燃了魏纪中的申奥热情。魏纪中告诉记者,由于他已经有过一次申奥的经历,为了让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看到一个全新的申奥团队,魏纪中选择了从台前走到了幕后,“这次我没有参加游说工作,而主要从侧面收集信息,这往往比正面获得的信息还要准确。有了上次的申奥经历,我在国际体育界结识了很多朋友,在跟他们的沟通中,我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魏纪中还和另一位搭档楼大鹏承担撰写申办报告几十万字英、法文字稿的工作。为了能够正确描述中国的现状和中国奥委会的工作情况,文字稿的每一段魏纪中都要字斟句酌。作为体育外交家,魏纪中过人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让人钦佩。他的秘书曾经说,魏老一年有200天在国外,还有90天在飞机上!当记者提起这些往事时,魏纪中却说:“这根本不算什么,我只是做了我份内的事情,换作是谁都会这么做的。”
2001年7月1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魏纪中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如今,回想起6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他笑着跟记者说:“其实在委员们投票前,我就已经有感觉,肯定是我们北京了!”
“中国办赛将提升奥林匹克的影响力” 如今,年过7旬的魏纪中还在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工作着,他成了备战奥运的一分子。8月3日,中国女排将在波兰参加世界女排大奖赛,作为女排的“先发阵容”,魏纪中已经提前抵达波兰联系参赛事宜。魏纪中说:“现在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是很充实。”回想起自己的申奥经历,魏纪中说:“无论是申办奥运还是举办奥运,都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魏纪中告诉记者,申奥成功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是用再多的金钱都换不来的。作为申奥功臣,魏纪中拿到的唯一一份物质奖励是一块纪念铜盘,他将这块铜盘连同给他订做的礼服,一起捐赠给了首都博物馆。
时间飞逝,距离北京申奥成功已经整整6年了,今年已经71岁的魏纪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国力强盛了,“奥林匹克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奥运会承办者也是一个品牌,它涉及到国家的品牌、城市的品牌。中国国力的强盛不仅能保证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将提升奥林匹克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对此我很有信心。”魏纪中说。
南京日报记者 冯兴 (来源: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小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