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李智“救”萨马兰奇的题外话 奥运志愿者的楷模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7月24日09:23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我来说两句
  4年前的那段故事,使李智大小也成了位名人。李智是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内科医生,2003年7月6日下午,他在东方广场看到一群年轻人围着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签名合影。他发现萨马兰奇先生不停地向四处张望,脸上还露出一丝难色,在用流利的英语与萨翁沟通后,才知道原来萨翁迷了路,李智热情地将萨翁送回了酒店,也因此与他结下不解之缘。
2004年3月,萨翁给李智发来了邀请函,热情地邀请他一家到瑞士洛桑参观奥林匹克博物馆。

  笔者日前曾撰文,就北京奥运将在原招募10万志愿者的基础上再“扩招”40万城市志愿者的计划,提出了相左的一孔之见,认为应走一条从简、务实的路子。中心思想是,大可不必满城到处都是志愿者,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社会成本方面看,在奥运期间的城市服务上,北京奥运似应讲究“有限服务”。

  而李智与萨马兰奇的这段街头佳话,恰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不设大量的城市志愿者,我们千千万万的市民中,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天然“志愿者”。北京人素有热情、爱说、爱助人的特点,无论大妈大爷,还是小伙姑娘。相信,奥运会时他们依然会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这其实就是最好的隐身志愿者资源。而且,这基本上也无需搞什么培训,因为除了语言会存在部分障碍外,其他像指个路、带个道儿、帮个忙什么的,没有啥技术含量,有热心就足够了。即使发生语言问题或地点不清的问题,他(她)不知道,还可以帮着再问别人嘛。军事后勤学有个原理,“藏粮于民”是战争期间最好的储备方式。一定意义上,对城市志愿服务而言,其实最便捷的服务也恰是市民随时随地可提供的服务。

  上周,路过人大会堂西南角,来自西班牙的一家三口,在与三位小三轮车车主“讨价还价”。而三轮车实际上是最小的货运三轮改造的,只能坐一人。让人想不到的是,三位车夫(听口音是外地农民工)中有两人能使用简单、磕绊的英语。最后在笔者的斡旋下,西班牙游客绕广场游的买卖成交。三辆车骑出十多米时,车夫竟还不约而同地回头向我高声道谢(这种素养也是我没想到的)。

  北京的主要路口都有交通协管员,如果你注意的话会看到,他们还热心地承担着为游客指路的工作;北京的城市标识也在向双语化过渡;北京的主要公交车也在双语报站(沿线韩国人密集的车,售票员还能用韩语报站);北京的的士司机为老外服务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北京街头的地图橱窗、电子服务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有无数像李智这样不穿志愿者服装的“志愿者”,完全可以相信,不征募庞大的40万城市志愿者,已非常发达的北京城市功能,是可以满足北京奥运期间赛外服务的。

(责任编辑:张韬)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