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六周年 > 申奥六周年新闻
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沧桑申奥历程 口号彰显自信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7月31日23:45 欧洲体育
我来说两句从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中国何时才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到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期间相隔了整整100年。百年沧桑,见证了神州大地多少荣辱兴衰,从曾经被人污蔑为“东亚病夫”到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116次在夏、冬奥(冬奥新闻,冬奥说吧)运会最高的领奖台上奏响,中国的竞技体育正逐步迈向辉煌。
2001年7月1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即将离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那一刻,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亿万炎黄子孙倍感自豪。
亚运成功众盼奥运
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表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1990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亚运村时,再次强调中国要申办奥运会。同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掀起了亿万人民心向奥运的热潮,闭幕式上,观众席上出现了写有“亚运成功众盼奥运”八个大字的横幅。1991年2月22日,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4月1日,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12月4日,北京向国际奥委会呈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1993年1月11日北京正式向国际奥委会呈交了《申办报告》。
“你们从此开始了一个艰难的历程。你们面对许多对手。我祝你们走好运!”10年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接受北京奥申委递交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时,曾意味深长地说。
两票之差兵败蒙特卡洛
经过了两年多的准备,1993年9月23日,国际奥委会召开了第101次会议,北京、悉尼、曼彻斯特、柏林和伊斯坦布尔五座城市的命运将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决定。
中国申奥代表团刚刚抵达蒙特卡洛时的气氛是轻松的,甚至有很多情形表明,北京获胜的希望很大。前3轮投票中,北京的得票数为32、37和40票,悉尼为30、30和37票。最后一轮投票中,悉尼和北京的得票数为45和43,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以2票之差落选。萨马兰奇主席宣布悉尼最终赢得了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奥林匹克运动会与东方巨龙失之交臂。神州上下经历了一个由极度兴奋、瞬间自豪,到无比痛苦失落的情感折磨!
但是,奥运重在参与,申办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得而不骄,失而不馁,这是中国人民应有的气度和风范。“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相信,在这个占有世界1/5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国家,奥运会五环旗高高飘起的日子,不会很遥远。
申奥口号彰显自信
2004年奥运会的申办活动中国并没有继续参加,一方面由于1993年的失败引起的极度失望挫伤了中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百年奥运回家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趋势,雅典最终获得了主办权。
1999年,中国又一次迎来了申办奥运会的机遇,各种申办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第一轮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共有10座,其中包括四座亚洲城市,他们是北京、大阪、吉隆坡和曼谷,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另外还有开罗、多伦多、哈瓦那、巴黎、塞维利亚和伊斯坦布尔。到2000年8月底,经过了奥委会执委会考核,只剩下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和伊斯坦布尔。
与8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已大大提高,进入世贸组织基本已成定局,国内政治稳定,国际影响力扩大。而这个雄踞世界体坛前三位的体育强国却从未举办过奥运会,这是北京申办的最大优势。上次的申办口号是“给北京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现在看来期盼的色彩浓了一点儿,少了一点儿自信。这次申办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以申办促发展,以发展助申办”,显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展现了强烈的自信心。
莫斯科见证胜利
2001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有两个主要议题,其中之一就是确定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点。7月初,5个候选城市的申奥代表团齐聚莫斯科。
7月13日,候选城市开始各自陈述,上午大阪、巴黎和多伦多的代表率先进行了申奥陈述。在对手多伦多陈述后,一位非洲委员关于“该市市长对黑人有侮辱性言论”的质询让他们完全陷入了被动。大阪和巴黎的陈述反响不大。下午北京的陈述由何振梁先生主持,他有一句话令所有与会者动容,“如果各位委员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七年后的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仅仅用了两轮投票,国际奥委会的全体成员就用手里的选票将信任交给了北京。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
(责任编辑:王海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