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陶辉\文图
利落的短发,精致的妆容,考究的衣着,恬淡从容的神态,眼前的邓亚萍,与我们印象中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小个子勇猛女孩相比,有太多的不同,让人有点惊讶。而当邓亚萍坐下来侃侃而谈时,那些内在的变化更让人惊讶。
“倒计时临近,工作非常繁忙,压力也非常大。最近我推掉了所有国外和国内媒体的采访,但是家乡媒体的采访我真是有点无法拒绝。”邓亚萍笑着说。
谈工作,谈生活,谈奥运,谈家乡———面对家乡人,邓亚萍在倒计时一周年前夕第一次打开自己心扉,十分钟的专访最后变成一个小时的聊天,于是我们从一个“奥运村长”的视角看到了别样的北京奥运会,而邓亚萍那句对家乡的寄语更是值得回味:“奥运会不仅仅是北京的事,每个人都应该争当北京奥运会的形象代言人,我要问的是:我们河南准备好了吗?我们河南人准备好了吗?”
我为我现在的工作感到骄傲
内心独白在等待了漫长的一百年后,奥运会才来到中国,而下一次奥运会什么时候再能回到中国谁都说不清楚,所以我们这一代都是幸运的,能够做现在的工作绝对值得骄傲。
8月1日,当记者走进邓亚萍在北京奥运大厦的办公室时,她仍然在伏案工作着。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就在眼前,邓亚萍不但要为6日的代表团团长大会做准备,而且还面临着国际奥委会对自己当前工作的一种考察,繁忙和紧张可想而知。“因为北京奥运会已经定于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开幕,一切的筹备计划都以这个时间为准往前推,任何工作都必须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筹备计划的实施。比如,如果弄不清楚怎么住宿,奥运村的安保工作就无法做,如果安保方案无法确定,那么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也没法进行,所以说现在的工作是环环相扣,一步落后,步步落后。”邓亚萍说。
整个奥运会筹备工作就像一个巨大的链条,而今年1月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的邓亚萍现在就是这个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运动员搭建最好的平台。”邓亚萍看起来信心十足,“奥运村会严格执行国际奥委会的标准,会严格贯彻中央提出的"节俭办奥运"的方针,也会充分体现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当前,邓亚萍生活的重心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对此她有自己的看法:“能够做现在的工作绝对值得骄傲,在等待了漫长的一百年后,奥运会才来到中国,而下一次奥运会什么时候再到中国谁都说不清楚,所以我们这一代都是幸运的,而能够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一点力量更是一种幸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付出这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说这句话时,邓亚萍慷慨激昂,随后,她又陷入平静:“我这绝对不是在唱高调,是发自内心真正的感受,我想和我一样为北京奥运会工作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你也应该是北京奥运一分子
寄语大众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事件能够让全世界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集体投射到中国这片土地上,这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你的一言一行就可能改变别人对中国的看法,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努力。
对于自己的事和家庭,邓亚萍总是不愿多谈,寥寥几句就带过了,但是在谈到奥运会的时候,她就变得滔滔不绝,一开口就说了一句非常有高度且让人震撼的话:“奥运会是全世界都关注的比赛,它第一次真正地把中国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事件能够让全世界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集体投射到中国这片土地上,这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一种压力。”“北京奥运会绝对不只是北京的事,而是全中国每个中国人的事,我希望每个人都争当中国的形象,争当奥运的形象大使。”邓亚萍说,“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就可能改变别人对中国的看法,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努力,让我们展示我们中国是怎样表演的!”邓亚萍还说:“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中国人也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不过有些人虽然富起来了,但是素质仍然不高,提高素质非常重要。而奥运会正是我们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形象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最后,邓亚萍还补充了一点:“我毫不怀疑每个中国人的热情,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但是届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度,不能不顾别人的感受,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一点也很重要。”
请问河南:你准备好了吗?
拳拳之情保守估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超过300万的游客,其中包括超过50万的国外游客,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前往河南,河南准备好了吗?河南人准备好了吗?
邓亚萍一直是中原人民的骄傲,虽然平时工作在北京,但是她仍然一直惦记着家乡和家乡的亲人们。在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愈来愈近的时候,记者请邓亚萍向家乡人民说几句祝愿的话,想不到邓亚萍冒出来的却是两个问题:河南你准备好了吗?河南人你准备好了吗?
看出记者的疑惑,邓亚萍笑着解释道:“河南离北京非常近,而河南又是一个文化大省,我相信到时肯定有很多来北京看奥运会的人会去河南旅游。我们河南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光是少林寺文化在全世界就有很大的影响,我想到时肯定会吸引非常多的游客。所以我现在要问:我们河南准备好了吗?我们河南人准备好了吗?”“据我们粗略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超过300万的游客,其中包括超过50万的国外游客,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认真考虑我们的交通、住宿、饮食等方面的接待能力。”邓亚萍说,“这对于我们河南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向全世界展现一个非常好的中国形象,展现一个非常好的河南形象。”
邓亚萍通过本报寄语媒体请您给运动员一点点空间
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又到了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时。由于报业的恶性竞争,“新闻大战”中都会出现一些畸形变味的东西。这点邓亚萍深有感触,当本报提出让她为本报奥运报道提些建议时,她直言,这不是一家报社而是所有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我是运动员出身,我知道没有一个运动员不想拿冠军。所以,我们没必要给他们施加太多的压力,本来本次奥运会在家门口进行,中国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就比以往更大,希望媒体理解运动员。你想想,谁不想在家人、在朋友面前表现得更好一点?而谁在家人、在朋友面前比赛会不紧张?所以,多鼓励鼓励他们吧!”
邓亚萍说:“媒体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比赛环境,我们的心态要放平稳一点,说白了,奥运会是一个体育比赛,只是这一次到北京举办而已,这仅仅只是百年奥运的第29届,也不是奥运会的终点。”
最后,邓亚萍还从报道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奥运会不只是单纯的比赛,我们要学会欣赏,从中得到对人生的一种启发,所以媒体要从注重成绩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
后记
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
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关键时刻”,采访邓亚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太忙,邓亚萍略带抱歉地说,采访时间不能太长,只能有十分钟。
话题从她目前的工作开始,为了节省时间,能够回答更多的问题,邓亚萍的回答都非常简短。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邓亚萍开始变得侃侃而谈。谈到奥运会,她激动;谈到奥运村,她理性;谈到家乡,她深情。
十分钟早就过去了,邓亚萍没有结束采访的意思,尽管这期间不断有电话打进来,不断有工作人员敲门进来。最后,采访整整进行了一个小时。
挥手,告别,邓亚萍又再次回到了她忙碌的工作之中。一个小时,不长,但让我们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