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晋两地初中生对话 对奥运会充满渴望与企盼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8日09:21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我来说两句奥运寄语
“希望奥运会不只是中国人的奥运会,希望能够看到世界一流水准的演出和比赛。”
——路凡(女,28岁,媒体记者)
山西主角:史若燃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初中二年级 14岁(以下简称史)
北京主角:李晓丹 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一年级 12岁(以下简称李)
对话主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
对话时间:2007年8月7日900-948
对话形式:电话连线
对话地点:山西晚报社文体新闻部
奥运会不仅仅是北京人的,更是全中国人的;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也是孩子们的。
对于365天后的北京奥运会,她们是有共同渴望的,山西孩子更多的是探询的渴望,北京孩子则是企盼的渴望。无论哪种渴望,在同一个祖国大地上,同一片清澈蓝天下,首都北京和山西的孩子都一样,第一次在年轻的生命中听到了奥运的律动。
身边人说奥运
史:奥运会在你家门口举行,有什么感觉?
李: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2008年,我刚好13岁,我能记住事了,即使长大了,成了爷爷奶奶那个年龄,我还能跟我的孩子们很详细地说说我见到的北京奥运会。要是我再小一点,就不会太记事,那就太可惜了。
史:现在北京肯定到处都在说奥运吧?你们都讨论什么?
李:北京人现在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说奥运会的事儿了。比如说奥运会场馆建设得怎么样了;奥运的各种知识、常识,还有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规则;甚至还说起古代的奥运会是怎么举办的。我尤其喜欢听大人们说古代雅典奥运会的事情。
史:是因为北京要举办奥运会么?
李:是的,现在小伙伴们在一起,都不太讲今天看了什么动画片的事了,更喜欢谈自己的奥运见闻,觉得这样才能跟大人似地。现在大家对奥运的知识,懂得的都不少。
我的奥运礼物
史:你的第一个奥运纪念品是什么?
李:是一组福娃。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没想到她能送给我这个,特别高兴。老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让别人碰那些福娃,把它们放在我房间书柜的最上头,现在还在那里。
史: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李:欢欢,我觉得它的颜色特喜兴。
史:你喜欢咱的火炬吗,我觉得它也很漂亮。
李:是呀,也是颜色特喜兴,而且一看就知道是咱中国的火炬。我特别喜欢,还托长辈们看看,能不能买上它的模型。
美丽的“鸟巢”
史:去过奥运场馆么?李:去过。我还去了它旁边的“水立方”。史:怎么去的?
李:我爷爷带我去的。在一个星期天,路特别不好走,我们倒了好几趟公交车才到。尤其有一段路不通公交车,很多工人伯伯正在修路,说是要把道路拓宽。
史:给我描述一下那些场馆的样子。
李:“鸟巢”的外观挺好看的,太阳一照,整个场馆是银色的,因为它反光,所以非常刺眼,不过很壮观。旁边就是 “水立方”,蓝色的,特别蓝,就像一块海洋站在那里,非常漂亮。
史:参观场馆工地的人多么?
李:特别多,我去的时候是星期天,还碰到一些外国小朋友,我用英语问他们奥运场馆好看么,他们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看的建筑。我听了很高兴,很自豪。
离家最近的体育馆
史:离你家最近的奥运场馆是哪个?
李:是奥运会的羽毛球场馆。
史:你从家里能看见它么?
李:不能,中间一栋高楼给堵住了。
史:从你们家去奥运场馆,交通便利么?
李:挺便利的,坐地铁和公交车都能到。
史:最想去看奥运会的什么比赛?
李:羽毛球和乒乓球。
史:是不是因为场馆离家比较近?
李:也不完全是。羽毛球三年前就开始打了,乒乓球是半年前开始练的。因为这些都是奥运项目,我也想练练看。现在羽毛球能打过爸爸,乒乓球打败爷爷没问题。呵呵,自己也擅长,所以更希望去奥运比赛现场看看。
奥运带来的变化
史:你觉得自己的校园有什么变化么?
李:学校更整洁了,而且经常有外国的叔叔阿姨来我们学校参观。他们还给我们每个人起了一个英文名字,我叫Apple(苹果)。等奥运会来了,外国人可称呼我们的英文名字。
史:你住的小区是不是更整洁了?
李:当然,原来有很多大爷、大妈都拿个花盆什么的,在院子里占地方。现在这样的现象很少了。小区也更新了很多健身器材。我们学校还组织大家到社区打扫卫生呢。
史:是不是在大街上听到的脏话少了?
李:现在到处是“迎奥运,树新风”的宣传牌,基本没有人那么不文明了。
史:见到地上有碎纸片,你会捡起来吗?
李:会,不光是我,我在街上看到很多次捡垃圾的场景。有的老人弯腰很困难,他们还会用拐杖把纸屑、废瓶子推到垃圾桶边。
大家都在学习
史:爷爷奶奶们也学英语么?
李:还不少呢,他们晨练时抱个小本子,大多是孙子们学习什么单词,他们就学什么。我也经常考爷爷几个单词。
史:你现在见到外国的叔叔阿姨,会用英语跟他们打招呼么?
李:当然会,我会用英语很流利地跟他们说:“欢迎来到中国,欢迎来看北京奥运会。”
史:老师都教了你们哪些奥运知识?
李:外语不用说了,我刚才还做了一道关于奥运的数学题,是问一个运动场的面积计算。图画课我们还学习了画福娃。
史:如果奥运会时不能放暑假,你愿意么?
李:我想,到明年的8月8日,没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在家呆着。我们想走出去,奥运会不只是国家和各国运动员的事情。
史:奥运时,你想当志愿者么?
李:我的年纪小,不会成为正式的志愿者,但我和伙伴们已经商量好了,明年我们站在马路上,给找不到路的外地人或外国人指路。
山西小朋友也能帮忙
史:和奥运离得这么近,你们是什么心情?
李:非常兴奋,而且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我们就越来越兴奋。是在北京的缘故吧,这里的奥运氛围要比其他地方浓厚很多。
史:虽然我们相隔很远,山西的小朋友都愿意为奥运出一份力,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李:嗯……你们帮我们出些好点子吧。就是怎么更好地举办奥运会,尤其是有关服务方面的。山西小朋友出点子,北京的小朋友来实现它。咱们就能共同为北京奥运会服务了。
史:因为奥运会,你感觉身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大家越来越文明了,北京越来越漂亮了,公园更多了,环境也好了。大人们说国家经济也会更好。
史:如果奥运会是一个圣诞老人,你想让他给你带来什么礼物?
李:好风气。不是带给我,而是带给全北京和我们祖国。大家都要对北京奥运会有非常积极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把它办好。
记者原本以为,这会是一篇初中一至二年级级别的学生课间对话,但事实是,提到奥运,孩子们的问答并没有想象中的幼稚与肤浅,甚至多了成人并不会思考的细节。
感动于李晓丹的感叹,她害怕自己年龄再小一点,会不记得奥运会,在电话那头,她长出了一口气。
也很感谢史若燃,这个山西女孩想为奥运出把力的心情。也许口号有很多人喊过,但真正说“嘿,朋友,我能帮你做点什么”的人,其实不多。
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走近北京奥运会,但在北京和山西,在有了这样的沟通和连线,你能感受到我的热情,我也能感受到你的激情。
心连着心,共同等待一年后的那个时刻。在太行山下,在黄河边上,无论是放牛娃还是读书郎,因为北京奥运,我们都会向同一个方向眺望。
本报记者 张洁
(责任编辑: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