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畅想奥运生活 办奥运将会助推北京市民素质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08日15:36 重庆晨报
我来说两句8月6日上午10点,谷辛走出位于海淀区时雨园的家,迎面碰上刚去菜市场买完菜的母亲,母子俩只是简单地点头打个招呼“去单位了?”“对!”然后擦肩而过。
老太太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退休教授,而谷辛是北京晚报汽车周刊的一位记者,每周一是他最忙的一天,母子俩对这样的生活已经有了默契。
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室,谷辛换上一副太阳镜,可看了看阴沉的天,他还是摘下了太阳镜。车,是一辆相当拉风的“萨博95”,但不属于谷辛,那是汽车厂商暂时交给谷辛试驾的,以便作为汽车记者的他撰写试驾测评报告之类的文章。
由于正是交通高峰期,一个多小时后,谷辛才“挪”到了位于长安街的报社。“还不如骑自行车快呢,以前我刚上班那会儿,从家骑车到单位也要不了一个小时。”谷辛有点郁闷,不过这样的郁闷对绝大多数北京人来说,早已成了习惯。一个“堵”字,已成了北京人生活中的常态,哪天要是看到大街上空空荡荡车走如飞,那才是奇了怪了。
而话题,也从北京的“堵”开始……
奥运会不用担心堵车
“奥运会的时候,别担心交通堵塞的问题,到时北京的交通状况,肯定是全国最好的。”
或许是因为做汽车记者的缘故,谷辛谈起交通堵塞的问题头头是道。所有的世界大型城市都存在交通堵塞的问题,北京不是最严重的,但在中国,北京可能是“第一堵”。
“别看北京现在堵得厉害,但在奥运会期间,或者奥运会前一段时间,绝不会有堵车问题。必须要承认,咱们的调控系统还是非常有效的。去年中非论坛时,对单位用车上街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调控,大街上一下就舒服了。而到了奥运会的时候,虽然现在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限行政策,但力度肯定会更大。而且为了北京奥运会,老百姓肯定配合,那时候北京的交通状况,可能会是全国最好的……”
谷辛的话没错,曾经对北京的交通堵塞问题很是担心的奥委会官员,在目睹了中非论坛期间的畅通交通状况后,立马释然。况且在奥运会前,北京的市政公交系统、地铁、轻轨等,都将进一步完善。
交通,或许的确不是应该担忧的“大问题”。
办奥运助推市民素质
“其实和好多北京人一样,我从不担心办不好这届奥运会,但唯一担心的,就是市民整体素质对树立奥运城市形象的影响。其实,让市民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才是奥运对北京的真正最大推动。”
傍晚7点,因为要给一位朋友送点东西,谷辛走出报社大楼,看了看长安街上的汽车长龙,他放弃了到地下车库取车的念头,走进地铁一号线东单站。
正是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里人头攒动,谷辛皱了皱眉,但还是挪到站台边上,呼啸着的地铁进站,车门打开,上车和下车的人们挤成一堆。工作人员嚷嚷着“先下后上,先下后上”,但没有什么效果,迫切回家的人们似乎顾不了那么多。等到所有人都上车了,谷辛才挤进车厢。到公主坟站下车时,他又经历了一次这样的潮拥,险些没下成车。
“地铁站台上分明划清了上下车的道,先下后上,连小孩都懂的道理,可是……”谷辛多少有些感叹,“作为一个北京人来说,我们希望在奥运会的时候,让全世界人都看到北京人、中国人的文明形象,看到良好的社会风貌,但现在我们需要努力的还很多。其实在北京大街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众场合大声打手机,在非吸烟区域吞云吐雾的人,有时候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会有些隐约的担心……”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在北京办奥运会,除了推动北京的基础建设,让北京更漂亮,向全世界宣传北京、宣传中国,最大的意义还是推动整个社会市民素质的提高,并把这样的影响持续下来,辐射开去,真正让我们全国的社会风貌上一个台阶。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作为一个普通的北京人,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这也会是奥运会留给北京的最宝贵的财富。”谷辛说。
生活中充满奥运元素
“我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奥运的元素,从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天起,北京人和奥运会就已经无法割裂了。”
聊天时,谷辛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是央视体育频道的一位哥们儿。“忙奥运倒计时了吧?”“可不是,这段时间都跑疯了。”“等忙完这几天,找个时间一块儿吃饭吧!”“行!不过这奥运的事儿一茬接一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闲下来呢……”
作为一个媒体人,谷辛难免要和奥运扯上关系。但他笑言,即便不谈工作,自己的生活也随时随地都与奥运发生着关系,“出差时,在首都机场会多看两眼正在修建的新航站楼,那是为了奥运;每次开车经过东直门那片,总会想到奥运会前那里的轻轨线能够顺利竣工;经过各种各样的奥运特许纪念品商店,总忍不住看上两眼,反正我家里现在都有好几套福娃了,有自己买的,也有朋友送的;等到了明年奥运会的时候,说不定还会因为做过体育记者,被征调干回老本行……”
作为一个北京人,身处在奥运浪潮的最中心,的确无法与奥运割裂开去,就好像从谈话一开始,号称自己“不怎么刻意关注奥运”的谷辛,其实在谈话的过程中,却能洋洋洒洒说出大把与奥运相关的话题与感受,“你别说,在北京申奥成功之后,阿迪达斯推出了限量发行2008件的纪念T恤,我当时还专门跑了好多家店,托朋友托关系,好不容易弄到件编号靠前点的,好像是0047号吧,记不太清楚了……”
在结束谈话的时候,谷辛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己一定会去赛场看看,“当了近10年的体育记者,也没采访过奥运会,是个遗憾,这次得在自己的家门口补上这一课。虽然只是个观众,但也算了却了一个心愿。”末了,他又补上一句,“得带上爸妈去感受一下气氛,不管对他们还是对我来说,这辈子能在自己的家门口看上奥运会,大概就此一次了……”本报记者刘苏(北京专电)带着媳妇儿子
去鸟巢看比赛
张师傅
(45岁,出租车司机)
“把英语学好点,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外国朋友肯定少不了,别到时候无法沟通,显得咱北京的哥素质不高。”
李亦珊
(15岁,中学生)
“我最喜欢的是跳水,到时候一定要去‘水立方’看比赛,可惜我最喜欢的田亮已经不会参加比赛了,但我还是会给每一个中国选手加油。”
邓理
(25岁,湖南人,在京开了家广告公司)
“一笔和奥运相关的广告设计业务,救活了我的公司,也让我的公司慢慢走上正轨。希望借奥运会的契机,公司能在未来一年发展壮大,如果能赚更多的钱,我给所有的员工放一天假,请他们看奥运比赛。”
陈喜生
(31岁,河南人,鸟巢工地民工)
“我和我们工地的几个兄弟都商量好了,等到奥运会的时候,咱就是自己花点钱,也要在这里看一次比赛,毕竟这地方是我们一手修起来的。要是可能的话,能把我媳妇和儿子从老家接来一起看最好。”
周翰伟
(34岁,本名乔•安东尼,加拿大人,已在京从事四年外贸行业)
“希望能和我的中国女朋友在2008年8月8日那天结婚,但估计选那天结婚的人很多,等她答应嫁给我后,我们要早点去排队才行。”
谭晶晶
(26岁,重庆人,新华社记者)
“我主要是跑外交部新闻的,如果到时候人手紧张,调集我去跑奥运会才好,我最想看的是刘翔的比赛,但估计可能性不大。总不能让我一个不懂田径、不懂体育的人去采访奥运会吧。”
丹珠格让
(19岁,西藏人,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奥运会志愿者)
“能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值得回忆的事。我希望能和我的伙伴一起,为奥运会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希望在我服务的场馆,能看到中国选手拿金牌。”
(责任编辑: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