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孔祥东莫罗德"手拉手"《永远的朋友》北京开声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8月28日12:45 京报网

我来说两句

  在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倒计时—周年庆典上,《永远的朋友》首次响彻天安门广场。这是奥运金牌作曲家乔治·莫罗德和中国钢琴家孔祥东“手拉手”合作应征的一首“普通人听3遍会唱”的奥运歌曲。两位作者已提前两天,将该作交付2007中国大学生音乐节14强选手视唱录音,“这版真正体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北京奥运精神。

大学生歌手很优秀,他们唱出了各自独特的声音”。莫罗德真诚赞赏。参与录唱的大学生14强则表示,他们“做梦都在唱”,可见《永远的朋友》确有魅力。

  早在1993年,莫罗德曾为北京申办2000奥运倾情创作《好运北京》。2006年7月,莫罗德在北京奥林匹克音乐创作国际论坛上表示,他“非常愿意继续为北京2008奥运会贡献一份力量”。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院长在论坛与莫罗德结识,遂诚邀其做客该院,“金院长找了17个孩子一首接一首给我演唱中国民歌。我听到《浏阳河》,突然发现伟人诞生地的民歌,音乐形象如此简朴自然,钢琴弹出流动的旋律,感觉非常奇妙,别有意趣”。莫罗德满脸兴奋再次唱起这段音调。“我们把简短的旋律所有发展走向都反复尝试过了”,作曲家为《永远的朋友》注入“不可或缺的中国元素”,二胡、竹笛等中国民族乐器渗透浸染着中国色彩。

  “无论如何不能再用《茉莉花》,从普契尼到申奥成功,用得实在太过密集。但素材一定要选中国人熟悉的歌曲,从某种程度、某个时段,老百姓熟悉《浏阳河》甚至超过《茉莉花》,而两者品质不相上下”。孔祥东的建议促使莫罗德最后下决心,从《浏阳河》衍化出来的《永远的朋友》,带着鲜明的中国标识,但世界性现代气息浓重而强烈。“我们追求一种大气壮阔,一种民族情感,更力图表达一种宽广的兼容性”。

  听过一遍《永远的朋友》,第一印象就是莫罗德一年前的所有承诺几乎全部兑现。莫罗德和孔祥东希望这首歌像《手拉手》一样由4位歌手共同演绎。最佳人选为世界巨星席琳·迪翁和罗宾·威廉姆斯,同两位中国歌手合作。“我们的作品完全按照程序报送应征,同所有奥运歌曲站在同一平台。”北京奥组委计划临近2008奥运开幕前百天或月内前后公布主题歌,这样安排的后果,可能造成“最出色的作品来不及请最优秀的歌手”。世界歌坛顶级巨星一律只按合同参与演出,“提前10个月应该是最短的期限”,莫罗德说。尽早公布主题歌,有利于普及传播,当年首尔奥运会开幕式数万人同声合唱《手拉手》的壮观场面,才有更大空间实现。

(责任编辑:老满)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