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特殊的团队,2007年夏季,特殊的使命将全国的优秀气象人凝聚在一起…
神圣使命唤出气象精粹 为了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气象保障服务,中国气象局举全国之力,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奥运气象服务团队。
22名分别来自中国气象局和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湖北、山东、广东气象部门的精粹汇集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在队长郭虎的带领下,经过英语强化、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奥运体育项目的气象服务和应急管理知识等一系列培训,队员们掌握了北京典型天气预报方法和运用各种预报服务系统进行精细到场馆的预报技术。
7月16日,中国气象局局长、奥运气象服务领导小组组长郑国光宣布2007年演练开始,奥运气象服务团队正式上岗,他们担当起预报服务和保障的重任,以执着和优异演绎着气象为中华民族百年企盼的精彩奉献。
光荣职责历练实战能力 在奥运筹备决战之年,各项活动和赛事对气象服务提出了很高的需求。如何通过最后一次同等天气条件下的气象服务实战,实现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与奥组委体育指挥中心(SCC)工作机制对接,实现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向赛事运行机制的转换,如何成功保障奥运倒计时周年活动和“好运北京”系列赛事?服务团队深感责任重大。
这支由优秀预报员、研发专家、语言能将和网络高手组成的团队,根据需要分成了多个小组,分别在北京奥运服务中心、北京奥组委体育指挥中心(SCC)、北京顺义水上中心和青岛等地,为奥运比赛场馆以及协办城市,提供逐3小时的中、英、法三种文字的天气预报预警和实况信息。
8月1日,韩晓峰、康志明、崔永义3人进驻顺义奥林匹克水上中心。由于比赛场地刚刚启用,许多设施正在完善中,现场条件比较艰苦。进驻当天,队员们在烈日下用小推车载着计算机、打印机等预报服务设备步行一公里,来到连窗户、电话都没有的办公室。为了向2007年世界赛艇青年锦标赛和好运北京皮划艇激流回旋公开赛、好运北京皮划艇静水中国公开赛提供2008年奥运会标准的气象服务,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与组委会、志愿者和参赛国的多名老外积极沟通,在奥运气象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8月2日开始提供未来3天逐3小时中英文预报和实况服务。在这里他们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各项赛事的气象服务需求不尽相同,如在皮划艇静水比赛时段除了要求每半小时一次提供天气实况,同时还需要提供水温这样特殊的观测实况。二是精细到场馆的预报很重要。队员康志明在谈及感受时讲了一段故事:“在15日那天下午预报16日上午有阵雨,16日恰好是激流回旋比赛开始的第一天。我们住在顺义城南的招待所,早上醒来,感觉窗外没那么亮,好像还有雨滴敲打的声音,赶紧到窗前一看,果然下雨了,而且雨势看着还不小!赶往赛场的路上,心里想着预报是对了,但激流比赛的第一天就碰上这样的天气,今天的事肯定少不了。没想到,汽车刚开出没几公里,城北的公路桥上就像被画了一条雨界似的,这边下着雨,过去后虽然也是阴天,没有"东边日出西边雨"这么夸张,但确实连雨点的影子都没有,路还是干的。看来,精细化预报任重而道远啊!”
8月6日,毕宝贵、廖晓农、张迎新3人进驻奥组委SCC现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与奥组委体育指挥中心工作机制之间的磨合与对接。包括北京和所有协办城市赛事以及火炬接力沿途的所有气象保障服务都要通过SCC现场气象服务小组面对面地传达到这个奥运赛事指挥决策的最高层。廖晓农曾参加过2004雅典奥运会气象保障工作,在谈及感受时她说,通过面对面的服务,提前熟悉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对各种体育赛事的敏感性天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现场天气预报服务的意识,实践了从其它奥运会举办城市学习到的现场服务策略,同时也与奥组委、体育部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掌握了服务的有效方式,为明年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优质服务检验演练成效 从8月1日到26日,队员们高强度的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关键点,圆满地完成了北京赛区曲棍球、棒球、射箭、公路自行车、小轮车、摔跤、划船,赛艇等以及青岛赛区的帆船帆板赛事和香港赛区的马术比赛气象保障服务和现场咨询任务;完成了8月8日倒计时一周年、顺义水上中心开幕式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在17日和20日的综合测试期间,协助北京市气象局提供城市运行相关体征指标分析。针对城市公路自行车赛事特点,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首次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向组委会和现场组织者提供比赛沿线的天气预报、实况和紫外线、花粉、空气质量等提示信息,开辟了现场气象服务新方式。精细的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得到组织者一致赞扬。
8月27日,2007年世界赛艇青年锦标赛和好运北京皮划艇激流回旋公开赛、好运北京皮划艇静水中国公开赛三项赛事组委会给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发来感谢信:“在三项赛事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贵局始终予以大力支持,主要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促进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真情奉献体验参与快乐 京外的队员们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远离家乡和亲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担当重任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来自内蒙气象局的石少宏已是第二次参加奥运演练了,在京工作期间他爱人也常出差在外,孩子面临中考;来自河北的张迎新住在国家气象中心,为了准时参加早上4点的会商,她常常要在凌晨3点多赶往北京市气象局,然后再赶往SCC;在SCC工作的队员每天要将近午夜12点才能下班,几位女同志在紧张工作之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安全地回家和返回驻地?
在8月31日团队总结会上,队员们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对超强度工作的抱怨,有的只是对奥运服务实战演练“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体验。这类话语让我们熟悉:“能够有幸参加奥运会最后一次测试赛的气象服务实战演练工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尽一个气象工作者微薄之力,感到十分荣幸和光荣!”“工作中接触到了许多新的预报工具极其产品……尽管有些产品的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但是产品的制作方法给我们今后回到各自单位后的工作思路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今年的实践不仅为明年的实战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队员们在所在省市的预报服务提供了经验借鉴。对于如何解决演练中遇到的问题时,队员们提出了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可以使用的客观预报方法、与FDP系列产品的衔接等建议。他们的踌躇满志使我们更加自信和期待2008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气象服务!(杨晋辉李竞
曹冀鲁)
(责任编辑: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