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北京奥运会我们要“了解客人 当好主人”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9月10日10:20 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体育专电 题:了解客人 当好主人

    ——中外文化误会易发点散记(二十五)

    新华社记者曲北林

    (小标题)韩国小女记者泪水涟涟

    1986年去韩国采访亚运会。

当时双方还没有外交关系,互相不承认,他们叫我们“中共”,不叫中国;我们叫他们“南朝鲜”,不叫韩国。由于双方已经有30多年没有直接交往,韩国人对中国人倍感新奇,加上他们也是刚刚从军人独裁统治底下走向开明、开放,对外部世界了解得不多,所以对我们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当时我们新华社代表团的领导每天都要重复地处理两件“额外”事情。一件事情是每天都有韩国人来打探“中共美女记者”的动态。第二件事是每天都有韩国记者前来询问我们对韩国的印象。

    先说第一件事。在我们新华社的采访团里,有一位搞技术的女同志。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加上一口吴侬软语,很招韩国人喜欢。看到她在新华社办公室里办公,韩国媒体想当然地以为她也是记者,于是“中共美女记者”在韩国一夜走红,成为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每天都有很多韩国人来见她,有献花的、有送礼物的、有要求合影的、有请签字的、有约她出去的,有专程采访的,还有守株待兔,只求远远地看上一眼的。其实韩国人非常有礼貌,而且守规矩,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力求在最小程度上打扰我的女同事,但是由于“总量”非常大,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压力就大得够呛。

    我们的领导是一位敦厚开通的长者,虽然压力非常大,生怕工作上有任何闪失,但他还是让这位美女部属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韩国人的要求。

    让他本人承受不了的是第二件事情,那就是韩国记者们走马灯似地来采访他本人。问的问题总是大同小异:你对韩国的印象如何。开始的时候,这位领导也是尽量满足对方的采访要求,但是他毕竟是我们的主要负责人,每天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处理,所以后来就不得不回绝一些采访请求。然而,有一天,一个韩国女孩子的眼泪改变了他的态度。

    那个韩国女孩大约20岁出头,戴着一副眼镜,给人柔弱的感觉。她在得知自己的采访要求被拒绝之后,立时哭得泪水涟涟。经询问才知道,她是一个刚刚出道的记者,如果完不成这次采访,回去肯定要被上司骂,还可能被炒鱿鱼。

    这可真是始料不及。当时的中国,哪里听说过炒鱿鱼的事。当时的大学生毕业了,都是国家包分配,只听说有人抱怨自由选择的余地太小,没听说大学生找不着工作,丢工作的。

    了解到女孩子哭的原因,我们的领导改变了初衷,不仅接受了她的采访,而且还给了她特别多的时间和耐心,直到她千恩万谢地离去。鉴于领导确实分身乏术,后来我们这些头一次出国采访的年轻记者竟然也要分担一些接待采访的任务。

    亚运会接近尾声的时候,韩国的中秋节也到了。按照传统,韩国人照例放假5天。很多的中华料理(中餐馆)也关门大吉。这可让我们这些吃不惯非中餐的人难受了。韩国的记者来采访,我自嘲饿得发慌,本来是为了活跃气氛的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韩国的报纸上就登出了报道,说新华社记者曲北林说中秋节吃不上中餐,饿着肚子强忍好几天。

    后来我又到过许多国家去采访,大国、小国;穷国、富国;古国、新国,包括2002年再次举办亚运会的韩国,很少再有人问外国人对他们的印象。倒是中国的媒体至今还保留着一项传统的“规定动作”——搜集外电、外刊、外报、外人的反应。希望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中国的同行最好适度地报道外宾的印象、反应等等,不要给他们过度的打扰。再说,对于一个自信的中国来说,外国人说的那几句客气话,真的十分重要吗?(完)2007/09/10 10:17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小迈)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