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专访兰凤翱:南开“奥运三问”的三大悬疑解析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09月20日09:54 深圳新闻网-晶报
我来说两句专访天津体育史研究工作者兰凤翱老人——
“奥运三问”的三大悬疑解析
南开学校在1908年提出“奥运三问”,并在《天津青年》刊载之后,犹如一个巨大的助推器,为中国人的奥运探索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1932年7月30日,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人参加奥运会;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首次为中国人夺取奥运会金牌;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就在中国体育健儿与体育管理者解答“奥运三问”的过程中,体育史研究工作者也在为奥运事业辛勤耕耘。许海峰为中国实现“零的突破”的五年之后,兰凤翱先生从河北调到天津市体育局。这位之前研究党史的学者由此转入对中国奥运史的研究工作中。
1908年的“延时转播”
昨天下午,兰凤翱老先生在天津体彩中心接受了晶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他研究奥运史17年以来搜集到的感人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市开始编修《天津体育志》,兰凤翱受命参与群众调查。他组织了许多老人进行座谈。住在东门里的90岁老人王梓固回忆说,1908年的一天,天津第6届田径运动会举行闭幕式,主办方用幻灯片放映了当时正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的盛况。在那个年代,放映幻灯片是非常新奇的事情,包括王梓固在内的许多少年都跑去凑热闹。
在观看幻灯片之前,南开学生挂出了“奥运三问”的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什么时候中国能举行奥运会?”
王梓固的这番回忆让兰凤翱大为惊诧。在接下来的许多次座谈会中,越来越多的老人也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个细节。兰凤翱告诉记者:“1908年的晚清政局兵荒马乱,天津人得到的奥运会的信息居然是全国最快、最及时的。第4届奥运会在当年的7月13日开幕,10月31日闭幕。10月23日,南开学校操场上播放的正是伦敦赛场的信息和图像,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延时转播’!”
幻灯片放映员并非张伯苓
兰凤翱在座谈会后撰写了相关的论文,各界关于“奥运三问”的研究报告也日渐增多。
“南开青年早在1908年就观看了奥运会的比赛画面,并且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口号。此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人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后才接触到奥林匹克知识。那一年,宋如海作为观察员代表中国前往荷兰观摩第9届奥运会。看台上的宋如海百感交集,反复用英语吟诵‘奥林匹亚’,忽然喊出一句谐音的中国话‘我能比呀’。宋如海回国后,写下了《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向中国人介绍了奥运会,提出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和申办奥运会。可是,南开青年早在宋如海之前20年就提出了类似设想。”兰凤翱说。
之后,有学者指出,1908年播放幻灯片的是南开校长张伯苓。对此,兰凤翱进行了澄清,“当时放映幻灯片的不是张伯苓,而是时任天津青年会代理总干事的饶伯森先生。青年会是国际性组织,他们通过国际渠道得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带到南开操场放映。张伯苓为传播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当时,他是在国外考察的。1908年8月,张伯苓赴华盛顿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会后顺道考察了欧美教育,并在现场观看了伦敦奥运会,直到1909年1月才回国。后来,我去寻访了在天津市总商会任职的张伯苓先生的侄子,他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也确认张伯苓先生当年确实在国外。张伯苓好友严修先生的日记也证明了这一点。”
追寻原版杂志17年
见证过幻灯片的不少老人都告诉兰凤翱,他们亲眼见过“奥运三问”的标语,他们的父辈当时通过英文版的《天津青年》也见到了对此的报道。可是,作为一位严谨的历史工作者,兰凤翱想寻找到当时的图片或者原版杂志,以佐证中国奥运史的这一开山之笔。
1992年的一个傍晚,兰凤翱饭后出门散步。在走到离体育局不远的和平区重庆道时,兰凤翱看到一幢两层小楼边有一个白色牌子,上面写着“天津基督教女青年会”。这个组织与主办《天津青年》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只有一字之差,兰凤翱决定敲门进去碰碰运气。
女青年会办公室里有位85岁的老太太,她是女青年会名誉会长、天津市政协委员郑汝铨女士。郑女士拿出了很多旧杂志、报纸让兰凤翱翻阅。在这其中,他看到了一本20世纪初的《天津青年》,可是没有找到写有“三问”的那期杂志。一年过后,女青年会搬迁办公地点,很多旧杂志都已被遗失,其中包括兰凤翱曾翻过的那本《天津青年》。
痴心寻觅17年后,那期《天津青年》依旧不知所踪。兰凤翱说:“那期杂志现在最有可能在两个地方,一是存放青年会资料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安德森图书馆,另外一个地方是伦敦。因为青年会组织最早是在伦敦创立的,当时天津青年会的工作人员也以英国人为主。”
研究了多年体育史的兰凤翱老先生在寂寞之外也体验到了别人无法体会的激情。天津即将成为2008奥运会的分赛场,这让晚年的兰凤翱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我对奥运会的感情可能比很多人更深一些。自从1908年南开青年提出‘奥运三问’以来,中国人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已经进行了一场将近百年的‘比赛’,受过屈辱,有过磨难,流过鲜血,现在,我们终于拿到了胜利的果实!”
(责任编辑: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