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 星期六 晴到多云
清晨,当阳光斜斜地从窗子里洒落下来,无数的特奥橙色精灵,都开始在场馆里跳动。忙碌而快乐的一天又开始了。
我的志愿者岗位,是在闵行交大篮球馆的后勤保障中心。自从上岗那天起,我和我的12个志愿者战友每天都是清早7点50分到位,然后立即为每一块场地与每一个房间分发水、饮料和食物,在公共休息的区域摆上水果与点心,中间也要不断巡查保证各个地区的供给量。
4天下来,我们的知名度已经贯穿整个场馆,这要归功于我们频率极高的工作。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工作很简单:装卸货物——打开包装——分发入盆——游走派送于场地之间,可是我们所做的也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必须了解每个地方的供应量,他们喜欢吃什么,他们喜欢喝什么,什么时候去拿,什么时候去送,在哪里不许食用食物,在哪里不许饮用有色饮料等等;而当面对这么多国内外特奥运动员时,由于语言问题,我们有时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解释,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后勤这个岗位,说实话,刚开始并不很愿意去接受,因为之前总是幻想成为特奥会志愿者以后每天都是陪同着不同肤色的人往来于城市之间,或者在运动场地内穿梭在运动员与观众的人海之中,是应该战斗在第一线的。但是在后勤保障中心工作几天,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不满与遗憾,要知道,篮球馆这么大,我们需要巡查的地方包括内场、医务室、裁判休息区、记者工作室、家属休息区、运动员休息区……几乎是一轮巡查下来还没歇到5分钟,下一轮巡查又开始了。而且,每当比赛场地需要篮球、抹布,或者医务室需要冰袋时,我们也得随时出动。有活干最快乐,不停地忙碌中,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或许你看不到我们在运动员身边,看不到我们在观众席中,可是在那些散播于场馆各处的矿泉水瓶中,寄托着我们默默的辛勤与努力,如果说其他志愿者服务对象是运动员,或是裁判,那么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整个体育馆,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这个体育馆正常的运作,让每个参加特奥的人都感觉到我们的热情与关爱。
一个人很难从一次经历中完全成长,但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我们志愿者正在慢慢改变。多年之后回首这段往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坦然与欣慰。
(作者为交通大学学生李昊洋)
(责任编辑: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