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洋泾浜英语开国际玩笑 奥运对不规范英文发通牒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10月10日12:41 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纠错专家的难题

  “送来需要纠错核对的译名汇成了7个大本,每个译名都要精雕细琢!”陈琳说。工作量大没什么,关键是有时专家组的意见也很难统一。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左右为难”。比如,“厕所”一词在两种语言中是不一样的。陈琳表示,两种语言无优劣之分,但考虑到受众人数和国际惯例,顾问团最终确定一般情况下以美式英语为准。

  保留传统还是改良文化,小小菜单难煞人。“八大菜系3000多样菜,过桥米线、宫保鸡丁……许多菜国内名字都不统一,而且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如何用最精练的语言翻译出来,小菜单里包含着大智慧!”陈琳说,英文菜单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必须遵从4个原则:一要说清原材料,是肉还是菜,是什么肉什么菜;二要说清烹饪方式,是煎、炒、炸,还是蒸、煮、煨;三要告知口味,是酸、甜,还是辣、咸;四要介绍菜名背后的文化故事,如宫保鸡丁是清朝叫宫保的一个人创制的,过桥米线是妻子为了丈夫备考要过桥送饭怕凉创制的……而这些都要在一行文字中表述清楚,实在是太难了。最终,为了方面使用,考虑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熟悉能力,过桥米线被译成了“云南米线”,而“宫保鸡丁”则是直接音译。

  此外,一些地名的翻译也是如此,如“胡同”等名词,外国人制作的北京旅游地图中也采用,那么就直接音译。但是,对于颐和园等景区,一定要保留着“夏宫”的译法,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专业译名难住专家,专家也要“拜师”。“说实话,搞了这么多年语言工作,但有的译名无论如何我也译不出来,”陈琳说。陈琳表示,一些文物、展览品的翻译不仅是语言问题,如鼎、盆、窑等,有的根本没听过,十分专业。顾问团对待这类问题,只能申请经费,将课题拿到中国外语翻译出版公司,请他们找专家搞初稿,顾问团再看语言逻辑问题。

  同时,这项工作可谓牵一发动全身的“大换血”。“修改一个标志也许只换几个单词,加几个字母,但整个牌子就得重做,资金是大问题!”陈琳说。比如颐和园,很多英文标识是刻在大理石或者铜牌上的,改一块就要几十万元,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不愿意改。但是,在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多少钱也得改”的支持下,这一难题已迎刃而解。

  一切为了奥运 一切超越2008

  过去一年里,北京市的外语标识纠错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不过,部分外国媒体在称赞北京为建设一流“软环境”所做的努力的同时,亦提出了质疑——“中国政府如此小题大做地去纠正这些洋泾浜英语,还不如去关注一下环境或多建些干净的厕所!”

  对此,陈琳认为,对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来说,规范译名的收益者不仅是外国朋友。

  “一切为了北京奥运,但一切又不只为北京奥运,关键是超越2008年的后奥运时代。”陈琳介绍说,北京市民讲外语工程,2008年是个阶段,但不只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是为建设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来服务。英文译名标准是国家级的工作,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文件来实施。虽然目前还只在北京实施,但奥运会后将逐步推广,翻译工作也是一样。

  据陈琳讲,目前,许多城市已来函索取统一翻译标准,北京市也准备上书国务院将标准推广到上海、广东等城市。一方面是这项工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浪费;另一方面,这个标准带有一定的权威性,避免北京一种译法、其他城市一种译法的情况出现。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老满)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