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奥运频道-搜狐奥运

上海特奥会的“特殊”之处 折射出人文关怀光芒

https://2008.sohu.com 2007年10月11日09:25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我来说两句
  今天,2007年世界特奥会的各项竞赛已近尾声。游泳、滚球、自行车、高尔夫、体操、举重、皮划艇、帆船、垒球、乒乓球、网球、排球、板球等13个项目结束了收官之战。明天,将有田径、足球、羽毛球完成压轴赛。在一次次美丽的互动体验中,你能发现特奥会的不少“特殊”之处,从中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光芒。


  特殊之一:智障人与健全人融合参赛

  特奥运动员有专用术语“7088”:智商在70以下,年龄在8岁以上,经过8周以上的体育训练即可参与。

  在特奥龙舟比赛中,每条船都有15名智障选手与15名健全人组队竞技。只见他们在舵手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划桨,显得十分默契。在篮球赛场上,每队中也有2名健全运动员。他们前突后防,为本队特奥队员创造得分机会。

  与之相同的有足球、排球、舞龙舞狮等集体项目,都有健全运动员的身影。他们的任务是融合整个团队,帮助特奥队友们一起完成比赛,通俗而言是去“陪”赛。在场上,他们时刻记住自己是当“绿叶”,陪衬特奥“红花”。与正常人“陪”赛相呼应的,是智障人“判”赛。在2038名裁判员中,有部分助理裁判员的工作由曾参与过比赛和训练的智障人士协助主裁判工作,这样的融合参赛,也能感染正常人的爱心。

  特殊之二:年龄悬殊与男女同组比赛

  一场足球比赛,加拿大队中有位女队员莉萨·曼萨尔穿插其中,原来她对踢球情有独钟,便如愿成为其中的一员。田径赛场的男子4×100米接力赛,有3组全是清一色女选手比赛,这也是特奥的特殊规则之一。有的队男选手不够,或是成绩不如女选手,“娘子军”就可同场竞技。

  另一特殊现象是年龄悬殊的选手同场竞技。体操赛场,最小的是香港年仅11岁的罗惠仪,与她同台比赛的是头发花白、57岁的荷兰选手德弗里斯,两人相差46岁。但在这个舞台上,年龄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障碍,敢走上赛场的都是赢家。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本届特奥会执委会竞赛部部长李伟听表示,特奥比赛是按智商高低分组,水平相近的分在同组,年龄悬殊与男女同组比赛,也就常会出现了。

  而裁判的任务是鼓励选手,帮助他们完成比赛,而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执法。比如,跳远比赛发令枪响时,摩洛哥有自闭症的玛蒂却害怕了,第一跳蹲在地上不肯跳,第二跳到沙坑边又停住了,这时裁判就跑到她的面前,耐心地劝说她,结果,第三跳她轻轻地跃了一下,尽管没成绩,但满足了她挑战的愿望。

  特殊之三:器材架子穿外衣

  乒乓球比赛的红双喜球台,台角包上了“软防护”材料,变成了圆角。体操的高低杠、跳马、平衡木等器材架子也包起来,仿佛穿了棉袄一般。平衡木高度离地面只有10厘米,高低杠之间的间距,可以按每个运动员的要求而改变,这样即便运动员磕碰也不会受伤。

  李伟听说,降低高度、简化难度、安全第一,是特奥比赛器材的设计原则。如特奥帆船的宽度更宽,稳定性更好,而且特奥运动员比赛时必须全程穿救生衣。

(责任编辑:暴雨)

用户: 匿名发表: 匿名发表: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精彩推荐

奥运图库